正文

宋庆龄: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

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作者:何明 主编


宋庆龄: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

宋庆龄(1893~1981),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卫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继续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反共压迫人民的政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投身到反对蒋介石打内战的活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四、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国民党民主派的中流砥柱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一个富裕的虔诚而具有革命性的基督教家庭里。她从小就受到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式教育。1907年,不满15岁的宋庆龄经过考试,成为大清国首批3名官费女留学生中的一员,赴美国留学。

1913年5月,毕业后的宋庆龄不得不随流亡日本的父母一道滞留在日本。在日本期间,她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并逐渐在工作中与孙中山建立了真挚的革命感情,两人冲破了世俗的藩篱,于1915年10月在日本成婚。婚后,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孙中山领导的捍卫共和制度的斗争当中,作为秘书与助手,她给了孙中山多方面的帮助,同时也从孙中山那里学到了很多革命的道理,积累了宝贵的革命经验。

image
image

宋庆龄与孙中山合影

image

1949年7月1日宋庆龄由邓颖超(右一)、廖梦醒(右三)陪同出席上海市党政军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大会

1925年3月,孙中山因肝癌逝世。悲痛欲绝的宋庆龄在丧礼完毕之后遵照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教导,继承孙中山的遗志,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进行北伐,工农运动蓬勃高涨。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国民政府委员会临时联席会议,作为临时最高权力机构,领导迁都及主持日常工作。武汉革命政府成为支持北伐统一全国的一个坚强的基地。1927年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她坚决与抛弃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右派决裂。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由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等25人组成革命委员会,宋庆龄被推选为委员会7人主席团成员之一。此后,为了实现孙中山的遗愿,她访问了苏联并旅居德国。1931年回到上海后,开始投身到反侵略、争民主的斗争中。

在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后,宋庆龄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于1932年底组织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通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反蒋爱国民主人士,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5月31日,宋庆龄等人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会。救国会成立后,大量募捐援助抗日部队,援助日本工厂工人罢工等。

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宋庆龄一方面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不懈斗争,另一方面致力于战时救济工作。1938年6月,她发起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吸收中外人士参加,并千方百计地动员国际舆论,争取国际援助。1942年8月,国民党撤退到重庆之后,宋庆龄又立即恢复了“保盟”的革命工作,继续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5年5月20日,在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上,宋庆龄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解放战争期间,宋庆龄积极领导开展福利救济工作,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线上,全力支持着人民解放事业,并为解放后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今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会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早在1950年10月,宋庆龄就头戴中山帽,身穿列宁装,赴东北三省视察工作。她深入农村、工矿和部队,历时月余,行程4000余千米,访问了多个工程和地区,亲眼看到了东北农业、工业的现状。1951年,她视察了华北地区。1955年5月下旬,她来到上海国营第一棉纺厂,详细地调查了工厂生产、工人生活的诸多情况。6月又奔赴江苏松江专区,详细查看了农村合作社的组织过程和生产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她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材料,7月,她带着亲自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和意见,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参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讨论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报告等。在会上,宋庆龄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高瞻远瞩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建议至今还具有指导意义。

宋庆龄还承担了大量外事活动,经常接待来华访问的外国贵宾和国际友人。她还多次代表国家出国访问,加强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

宋庆龄同时负责着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救济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她领导制定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救自助的工作原则,在反击帝国主义企图用经济封锁来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斗争中,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在她最热爱的妇女和儿童工作上,宋庆龄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她不仅从人道主义出发,关注妇女和儿童的命运,而且把妇幼工作提高到关系民族兴亡、世界和平与人类命运的高度来对待。同时她也强调要保证儿童的健康生长,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她主持建立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共和国成立前就用募捐款物救济战区和灾区儿童,为儿童福利事业做过大量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福利会的妇幼工作更是起了“实验性、示范性”的作用。她为中国和世界的妇女运动和保卫儿童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举世瞩目的。

image

1949年9月1日,宋庆龄到达北平(今北京)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自19世纪20年代起,宋庆龄就支持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中,她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一直非常热爱共产党,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廖承志等很多共产党人都成为亲密的战友。

宋庆龄一向敬佩毛主席。在她北京和上海住所的客厅里,一直悬挂着她亲自选择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同志的相片。毛泽东称她为“亲爱的大姐”。当她得知毛泽东常因工作影响睡眠时,特地送去了一个鸭绒枕头。

宋庆龄对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和几位大姐都非常尊重,他们也敬重宋庆龄,处处尊重她的生活习惯,关心她的健康状况。

1957年4月,宋庆龄在上海寓所接待刘少奇,同刘少奇谈起正在开展的整风运动。在这次谈话中,宋庆龄向刘少奇倾吐了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她恳切地对刘少奇说:“我希望加入共产党。”刘少奇听到这一要求,十分高兴,并慎重地表示:“这是一件大事情,我将转报党中央和毛主席。”

不久,周恩来和刘少奇在上海宋庆龄的寓所向她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党中央认真地讨论了她的入党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她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她虽然没有入党,我们党的一切大事,都会随时告诉她,她都可以参与。宋庆龄含着激动的泪花,表示理解。

image

1951年9月,宋庆龄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随后她将全部奖金捐给中国儿童和妇女的福利事业

宋庆龄经常同中央领导同志保持着联系,每逢节年,她都分送贺年片。中央领导同志与她时有书信往来。

1956年9月,宋庆龄应邀列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这样的大会是她“毕生中感到最光荣和最愉快的事”。

1981年5月14日晚,宋庆龄病情恶化。15日晨,经过急救,病情暂时有所控制。在这生命垂危的时刻,她再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入党要求,并接连重复三遍,表示坚决要求入党。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定,接受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宋庆龄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写下了她光辉历史中最后的鲜红一页。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宋庆龄去世后,在人民大会堂设立的灵堂里,举行连续三天的吊唁和瞻仰仪容活动。她安卧在水晶棺中,上面覆盖着印有镰刀斧头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国家给她以元首级的哀荣。从5月30日至6月3日,天安门、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及所有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6月3日举行追悼会当天,全国各地都下半旗致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