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不差钱
两千多年来,从孔子的亲传弟子到再传弟子,从汉唐明清的大儒到今天的学者,很多很多人,站在不同立场、通过不同角度研究孔子,把孔子的学说、宗谱、年表、履历,考证得很详细,描述得很立体。借助这些研究,我们差不多能看懂《论语》上每一段“子曰”的含义,甚至还能了解“子曰”背后的东西。
对孔子,我们已经了解得足够多了——除了他的经济生活。
譬如有人问,孔子是怎么过日子的?在他那个时代是穷是富?他买房了没有?他家房子有多大面积?办私学时有多少收入?周游列国的经费由谁来出?他是怎么花钱的?有没有入不敷出的时候?在这些问题面前,大伙一片茫然。
也就是说,咱们也许了解孔子的思想,却并不了解他的生活。
这说不过去。
孔子姓氏
传统说法,孔子姓孔,叫孔丘,字仲尼。这么表述,有点儿不负责任。
严格讲,孔子不姓孔,孔是他的氏,不是他的姓。在他那个时代,姓跟氏是分开的。姓不大变,爷爷姓什么,孙子跟着姓什么;氏经常变,爷爷一辈儿以张为氏,爸爸这辈以李为氏,到了孙子,可能就改成以赵为氏了。一个人以什么为氏,几乎可以自由选择:既能以做官的地方为氏,也能以父辈的名字为氏;既能以官职为氏,也能以排行为氏。比如说,张小明的爸爸在郑州做官,那么张小明就能以郑为氏,叫作郑小明。再比如说,张小明排行老二,二就是仲,如果以排行为氏,他又可以叫作仲小明。不管以什么为氏,姓是始终不改的,归根结底,张小明还是姓张。
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皇族,跟商王一个姓,商王姓子,孔子当然也姓子[1],所以我们要是用姓来尊称他的话,就不叫他“孔子”了,得叫他“子子”。可是,这样叫很怪。
商朝灭亡后,孔子的先祖被安排到今天的河南商丘地区生活,生活了若干代,一位牛人横空出世,名叫孔父嘉。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他当然也姓子,孔父是他的字,嘉是他的名,把字放在名的前面然后合起来称呼一个人,是春秋时的风俗。像刘备刘玄德,如果穿越时空来到春秋时期,别人会叫他“玄德备”;同样道理,张飞张翼德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会叫他“翼德飞”。
在孔父嘉之前,孔子的先祖以什么为氏不得而知;在孔父嘉之后,孔子的先祖开始以孔父嘉的名字为氏,把“子”这个姓搁起来不用,从此人人皆“孔”了。孔子为什么叫孔子,这就是原因所在。
现在的马来人,没有固定的姓,流行以父名为姓,爸爸叫小明,儿子就姓小明,春秋时期有似于此,好多人都没有固定的氏,好多人流行以父名为氏,爸爸叫孔父嘉,儿子就以孔为氏。但孔子先祖跟马来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自打以孔为氏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异思迁过。
啰里啰唆说了这么多,看起来好像跟孔子的经济生活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孔子姓什么,直接决定他能得到多少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