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荆芥
前几天,与相君兄小酌,去的是河南烩面馆,他带着徒弟小九。我们仨啃羊棒骨,喝胡辣汤,饮啤酒……迎接气势汹涌的夏天。吃到一半,赫然发现墙上的红色手制海报,重点推荐一道菜,“凉拌荆芥”,那必须来一盘啊!
相君兄与吾同乡,自小食荆芥长大,对那味道有深深的眷恋。
待凉拌荆芥上桌,迫不及待夹了一筷,味道稍冲,浓郁饱满,整个口腔里迷漫着荆芥独有的刺激性香气。问从未吃过荆芥的北京姑娘小九啥感觉,小九说,跟薄荷的味儿简直一样一样的。两者味道有相似处,长相也接近,叶片儿外形近乎一模一样。发微博上给人看,有人猜是罗勒,有人猜是薄荷,有人猜是紫苏。
家乡有道名菜,“荆芥拌黄瓜”,我们索性把才点的拍黄瓜跟那盘荆芥相拌,生生创出一道家乡菜。
荆芥是那种略带邪恶体质的食材,性温,微苦,有股呛人的小冲劲,对其他食材相当挑剔,能与之组成最佳拍档的,唯黄瓜而已,如果换成别的,便很难做出称心如意的美味。清新爽脆的黄瓜拍碎,盛碗里,揪一把荆芥叶子放进去,稍加搅拌,就可以将它那亦正亦邪的味儿充分勾引出来,神不神奇?
第二天逛菜市场,刻意留心了一下,菜摊上果然有荆芥出售,问价,三块一把。如获至宝赶紧买下,将其中的一半,做道荆芥拌黄瓜;另一半,做面条时当了调味料。以我经验,面条佐料有三宝:香椿、香葱和荆芥。面条煮熟,将荆芥叶子放进去,滴几滴香油,加少许盐,就是一锅美味荆芥面。
荆芥这食材物美价廉,吃它的人却不多见,卖菜大哥告诉我,食荆芥之地域,基本上是河南大部、山东及河北局部。后来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安徽和江西也吃。
可翻阅了许多介绍美食和植物的书,均不见荆芥踪影。向来广闻博见的蔡澜在其《食材辞典》中,对罗勒、紫苏、薄荷皆有详细介绍,关于荆芥却找不到一个字。
古人对荆芥的记载虽丰,有百余种之多,但大多语焉不详,说法含糊——似乎人们普遍不太熟悉这种兼食材、药性于一体的植物,关于其药性介绍,又各有偏差,不知道到底要信哪个好。
如《神农本草经》称,“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如《开宝本草》称,“治妇人血风及疮疥为要药”。
如《日华子本草》称,“利五藏,消食,下气,醒酒。并煎茶,治疗头风,并出汗。豉汁煎,治暴伤寒”。
……
凡此种种,大体归纳了一下,古人对荆芥药性之共识主要是以下几点: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利血脉。
度娘亦有荆芥词条,“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
也提到它是可食用的植物。“荆芥有强烈香气,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荆芥富含芳香油,以叶片含量最高,味鲜美,还可驱虫灭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凉拌为多,一般将嫩尖做夏季调味料,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
“味鲜美”这点实在不敢苟同,有人觉得好吃,有人却避之不及。
搜了些荆芥食谱,如清炒荆芥、荆芥腐竹、荆芥洋葱等,一一尝试下来,以为口感均不如荆芥拌黄瓜叫人印象深刻。也看到网友关于荆芥的创新试验,诸如荆芥卷饼子、荆芥西红柿鸡蛋面、荆芥鱿鱼须。
且趁这荆芥正盛的季节,赶紧一个一个试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