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
印在人民币上的企业
★1960年版5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为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电镐作业的场面。
这是一张1960年版1962年全国发行的面值5元的人民币。一位炼钢工人的正面图案人们或许还有印象,背面图案是什么,大概就鲜有人知了。这张人民币的背面描绘的是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大型电镐作业的场景。将一个企业的工作场面设计到人民币图案上,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币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特例。另外,在1954年全国发行的面值“800圆”的B-2邮票上也印有海州露天煤矿电镐的画面;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记载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青铜甬道1953年处,清晰地镌刻着“新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遥想当年,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曾是亚洲第一、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一百多年的开采历程中,海州露天矿创造了无数个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堪称中国现代工业的活化石。
1948年3月,阜新胜利解放,长期被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和国民党大肆破坏的煤矿被收归国有。1949年9月,太平煤矿与孙家湾煤矿合并,成立了海州煤矿,从这时起,开始筹划露天开采。通过大量地勘探研究,发现海州煤矿地下矿藏丰富、覆盖物薄,继续挖掘井道开采将使资源遭受很大的损失。1950年8月,决定将海州煤矿范围内的7个坑口全部停工,改为露天开采,并被列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1951年4月,海州露天矿破土动工。
当全国还处于恢复国民经济的阶段时,海州露天矿的重点建设工程就已开始。1951年1月1日,海州露天矿边设计边施工,正式开发建设。4月,当露天建设大军开始破土动工时,矿场上只有两个不大的土坑,两台老旧的多斗式电铲,周围一片荒芜,条件异常艰苦。没有技术,没有资料,缺乏人才,仅有的十多名大中专毕业生都是学斜井开采的,没有一个是学露天采掘专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由日本留用人员马场担任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让祖国能有一个自己的露天矿,他们刻苦钻研,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投入到露天煤矿的设计之中。根据设计,露天矿建设的施工项目主要是基建剥离、铁道线路、排土场建设,还有选煤、供电、排水、机修及地面工业建筑工程。基建剥离是露天矿基本建设的主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除了1台从苏联进口的挖掘机外,几乎没有机械设备,安装几十吨重的大电铲没有吊车,就用人工吊起数十个配件进行组装。铁道建设也几乎是依靠人力,运道碴是靠人挑,平整路基用人工。铺路轨时,几十人抱着钢轨,一根一根地铺。遇到流沙层,为了防止电铲陷进去,需在电铲下铺木料,走一处,垫一处,起一处。没有水靴和工作服等劳保用品,只能挽起裤腿蹚水起木料。冬天常常被冰块划破腿和脚,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全矿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一起战斗在建设露天矿的第一线。
★1952年,苏联援建专家到正在建设的海州露天煤矿第四十一号电铲工地和工人交流经验。
不仅有着战天斗地的无畏精神,海州露天矿的建设者们还始终把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放在首位,他们向科学技术要速度、要效益。在露天矿基本建设初期,他们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苏联的设计做了合理修改,得到苏联专家的赞扬与支持,不仅避免了工程器械的过度磨损,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
1953年2月15日,全矿职工致电毛泽东主席,表达了加快露天矿建设的决心。4月初,阜新矿务局做出《海州露天矿移交生产的决定》,要求于7月1日基本移交生产部门,力争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与建设同时进行,号召全局职工予以大力支援,各基本建设部门、生产部门、辅助部门以及各专业系统,都要密切配合,共同为完成海州露天矿的准备工作而努力,以确保按期转入生产。4月21日,中共阜新市委发出《关于发动全市人民大力支援海州露天矿建设,实现“七一”移交生产的决定》,极大地鼓舞了阜新人民的干劲。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迅速掀起了支援建设的热潮。
1953年6月上旬,以国家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局、东北煤矿管理局、抚顺矿务局等7家有关单位为主组成了海州煤矿验收委员会。6月15日进入现场,29日全部验收完毕,做出的结论是:海州露天煤矿建设工程质量良好,基本具备移交生产条件。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的露天煤矿正式建成。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也被列为国家新兴骨干企业之一。7月1日,海州露天煤矿全体职工,冒雨举行了移交生产庆祝大会。海州露天煤矿的移交投产,是我国“一五”期间全国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中首批投入生产的企业之一。它的建成,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的飞跃与进步,象征着中国煤炭工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海州露天煤矿在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中走过了50多年。进入21世纪后,渐渐燃尽了自己的光和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无私地奉献了全部。2005年,阜新海州露天矿关闭停产后,在国家的支持下又焕发了新的生机。2005年7月,被确立为国家首批、辽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成为珍贵的工业遗产。2009年,又被批准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它是集旅游、考察、科普于一体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也是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新亮点。今天,当人们置身长4千米、宽2千米、垂深350米、海拔负175米的世界上最大人工废弃矿坑时,虽然看不到那繁忙的生产景象,但同样会产生巨大的视觉震撼和心灵震撼,不得不为当年新中国建设者而感到由衷钦佩。
★2005年,阜新海州露天矿闭坑停产。从1953年投产到2005年停产,累计采煤24亿吨。在矿址基础上改建的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树立了永久的纪念碑。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