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因为出版过几本书,所以朋友们见到我的时候,最常问的问题是:“最近又在写些什么文章呢?”于是我告诉他们,我最近在写历史小故事,不过不是戏说野史,而是用《二十四史》做资料写作的一系列正史故事。
结果相当多的人听到后都很惊奇地表示:“原来你也有看史书呀?”
说实话,大家这样的反应让我很伤心。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在大家的心目中,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很平和又有点小学识的形象,可是……
所以,我决定完成这本历史小故事,希望读者们看到这本以不同视角重现历史事件的作品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另外的一个我。
翻看史书,在那些已然定格了的画面中,总会有一些时刻,我们会被故事中的人与事触动,或喜悦,或悲伤,或无奈。我尝试着把这些曾经让我有许多感触的片段记录下来,于是有了这本《有人说》。
《有人说》是一本以第一人称视角去评说历史事件的故事集。我选择了一些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以他们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经历过的故事。
这些人物有些是故事中的主角,有些是故事中的配角,还有些则是故事中的反派。
比如以刘如意为视角去看待吕后和戚夫人关于太子废立之争的《刘如意说》,以秦舞阳为视角去看待荆轲刺秦王的《秦舞阳说》,以屠岸贾为视角去看待赵氏孤儿的《屠岸贾说》,还有以赵祯为视角去还原狸猫换太子这个离奇传说背后的真实历史的《赵祯说》。
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因为我觉得,所谓最客观和置身事外的视角,其实是最为惰性的视角,我们极有可能被固有的价值观引导,失去探求的力量。
而同样的事情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待的时候,便会发现,我们所见的结果,往往和用“正常”的思维与“标准”的价值观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当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带着自己的“主观”和“偏见”去看待的时候,能带来的思考,往往比盲从别人的价值观所感受到的更多。
《有人说》不是一本遵从传统价值观的书籍,因为过往的历史太爱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用黑色与白色、正义与邪恶来区分。可事实上,这种区分并无意义,因为人性其实并没有那么绝对的非黑即白,大多数的永远处于灰色地带。而那些以成功和失败去设定的历史,本身便带着太多的不公平。
所以,我觉得,对于那些已然远去的历史人物,如果我们只是用正邪来看待,太过狭隘;只是用是非来判定,不够宽容;只是用成败去总结,则很残忍。
因为历史往往无关对错,总是悲喜交加地前行着。
《有人说》的文字风格与我之前出版过的几本书有些不同,我甚至觉得看惯了白粥馆系列书籍的读者,未必会适应《有人说》里面的文章的风格。我其实没有刻意要改变自己的文字风格,只是不希望自己写不同类型的文章,写出的风格都一模一样。
我相信人生需要变化,也需要不变。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自己可以不一样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