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舞阳说
秦舞阳十三岁那年干了一件震动燕国的大事——他杀了一个人,一个比他大许多的成年人。
舞阳擒杀的对象,是一个命案在身的囚徒——杀了狱卒逃窜的亡命徒。
坊间有许多传闻,大抵是夸奖名将秦开的孙子舞阳是如何如何的英勇,又是如何如何惊险地擒杀了亡命徒。
那件事,舞阳如今想起来还是一身冷汗。
舞阳记得那个人从街道那头窜出来的时候,他正准备爬到墙头去捡那只断线的风筝。
舞阳本不想来的,但哥哥说:“你长得这般高大,你不捡谁捡?”那个人就这样直直地倒在了他的面前。
舞阳替那人拔刀的时候,他大叫了一声,昏死过去。
舞阳手忙脚乱地想替他包扎一下,但并没有真正起到止血的效果,只除了弄得自己身上沾的血越来越多。
等官差来到的时候,舞阳站在囚徒的尸体前,浑身都是血迹,手中还拿着一把刀——滴着血的刀。
这时人群中有人惊呼道:“这个孩子杀了逃犯。”
有人向舞阳打探过事情的过程。舞阳木然地看着他,脑子一片空白。舞阳毕竟只是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不害怕、不紧张呢?
于是坊间又有一种传闻,名将秦开的孙子秦舞阳杀了人后还很镇静。
很多年以后,有人问舞阳,你最讨厌什么人?
舞阳说,我最讨厌搞不清楚状况就乱说话的人。
◇◇
坊间发生的大事并不多,舞阳的传说就这样被传颂了一遍又一遍,加强了一次又一次。
后来舞阳在街上走路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敢直视他了。
舞阳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质疑过那个传说,可能是舞阳的长相确实很符合那个传说吧。
舞阳很想替自己喊冤,我是名将秦开的孙子,长得粗壮一点、威武一点又有什么不可以吗?
◇◇
太子丹的登门拜访让舞阳和他的爷爷很兴奋。
舞阳曾经很看好太子丹。
秦王嬴政登基的那一天,秦开兴奋地告诉舞阳,燕国的和平年代就要来临了,你知道吗?太子丹以前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便和嬴政认识了,两人关系很不错。
嬴政不是赵国的人质,他是人质的儿子。
舞阳相信这样的友情,因为那份友情是属于两个无依无靠、孤独的人的。这样的友谊,无疑比用利益做纽带的感情要牢固得多。
舞阳没有想到,如此纯净的东西也会变质的!
太子丹恶狠狠地对舞阳说,我要杀掉嬴政,为了这个国家。
舞阳后来知道太子丹是从秦国逃回来的。
舞阳想,嬴政俯视太子丹的时候,太子丹一定很难受吧。
舞阳以为,如果站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就得不到平等的友谊。这样的友谊失去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舞阳没有弄清太子丹要杀嬴政到底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他被羞辱过的心灵。
舞阳后来想通了,国家不也是他家的吗?为国家和为自己有什么区别?
◇◇
舞阳有个合作者叫荆轲。
荆轲也是一个有传说的人,舞阳更愿意相信荆轲的传说,比自己的要准确得多。
荆轲有两个很奇怪的朋友,一个杀狗为生的屠夫,还有一个喜欢边击筑边唱歌的高渐离。
狗屠夫说话很粗鲁,而且口无遮拦,但舞阳喜欢他的说话方式,也许是因为舞阳骨子里也不是斯文人,只是在光鲜的衣着和身份下不得不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狗屠夫告诉舞阳,荆轲也有怀才不遇,也有潦倒的时候。
荆轲曾经在卫国的国君前面舞过一次剑,可是卫国的国君连看都懒得看。
荆轲还和赵国鲁句践下过棋,可是因为耍赖被当场抓住,最后不欢而散。
舞阳想,也许英雄都是这样孤独的,还好他不是有剑神盖聂这样的朋友吗?人生有了盖聂这样的朋友还不知足吗?
可是狗屠夫说,盖聂和荆轲只见过一面,论过一次剑,盖聂根本看不上荆轲的剑术。
舞阳终于明白,传说毕竟是传说,不管是自己的传说,还是别人的传说,都只是传说。
◇◇
相对于狗屠夫,高渐离的名气要大很多。高渐离唱歌的时候,常常被一大堆人围观着,每曲唱罢,热烈得近似疯狂的掌声经久不息。
高渐离的嗓音很沙哑,声音低沉得像骤雨前的闷雷。
舞阳并不觉得高渐离的歌声有多么好听、动人,他甚至认为随便砸碎一个碗发出的声音都比高渐离的歌声好听。
可舞阳的叫好声,总是观众里最大声的。因为舞阳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雅的音律爱好者。
舞阳承认高渐离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对待狗屠夫、荆轲与达官贵人的态度是一样的。
舞阳认为,如果高渐离不经常特意为自己献唱一首,自己会更喜欢他一点。
◇◇
合作者是舞阳自己认为的,荆轲从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舞阳只是他的助手。
舞阳很想提醒荆轲,他用这样无理的态度对待一个来自名门望族且知名的合作者是不对的。
但太子丹对荆轲的态度让舞阳气馁了。
太子丹每天都会来拜访荆轲,荆轲想要的东西都可以轻易得到,舞阳见到酒席、车马与美女源源不断地送进荆轲的馆舍。
太子丹知道舞阳的不满。有一次舞阳和太子丹在路上遇见,太子丹说:“我们是自己人,所以不必像外人那么生分。”
舞阳疑心太子丹的说辞只是在敷衍自己,但他不得不承认太子丹敷衍得很有水平,因为他的心底甜丝丝的。
舞阳承认太子丹看人是准确的,荆轲是有热血的人。舞阳有次听到荆轲对高渐离说:“太子丹是一个知己,如果需要,我愿意为了他付出性命。”
舞阳听到高渐离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声音还是像闷雷一样。舞阳觉得这个人的声音已经没有救了。
舞阳觉得,太子丹与荆轲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智伯与豫让,更不可能成为伯牙与子期那种知己。
这件事情,从头到尾更像一次交易。
有钱人不会把金钱看得宝贵,而穷人能不可惜的只有自己的命了。
太子丹是个富人,而荆轲是个穷人。
这件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舞阳承认这次交易很公平,因为交易的双方都在用自己不在乎的东西换取自己在乎的。
◇◇
当秦军压境的时候,舞阳知道自己的使命就要到了。
舞阳听说,荆轲要去拜访樊於期。
樊於期同样是个有传说的人——舞阳本就出生在带有一些传说的时代里,这样的时代有传说的人自然很多。
传说樊於期在秦国做将军的时候很威风,传说秦王悬赏了一千金(古时以铜为金)、一万邑要他的人头,传说秦王杀光了他的家人。
舞阳一直不相信樊於期是个做过将军的人,但是他相信樊於期是个有过去的人。
舞阳有时候在街边的酒肆饮酒的时候,常常见到樊於期勾着腰从街头走过。
舞阳直视过樊於期的眼睛,他原以为可以透过这双眼睛看到樊於期叱咤风云的过去或者那股仇恨的怒火。可是舞阳什么都没有看到,樊於期的眼睛里有种舞阳看不懂的东西。
舞阳问过爷爷秦开,秦开说,看不懂是因为长长的思念、无尽的悲苦以及深深的悔恨都混杂在一起了。
秦开还说,等你像爷爷这样到了八九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都满含着他的故事。
舞阳原以为荆轲去找樊於期是为了刺探秦国的军情,但荆轲带回来了樊於期的人头。
荆轲说,樊将军知道我们要去刺杀秦王,便把他的人头送给我们当作敬献给秦王的礼物,这样我们的刺杀行动便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太子丹为樊於期痛哭的时候,舞阳的心里一样是酸酸的。
太子丹对史官说,你们要把樊於期的故事记录下来,有一天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樊将军的节义。
舞阳不太确定樊於期的死是否真像荆轲所说的那样。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荆轲转述的,没有人知道那次会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舞阳愿意相信这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结局,因为这个结局也许也是樊於期想要的。
舞阳知道,那道混杂了思念、悲苦和悔恨的眼神,永远藏身于那双不会睁开的眼睛里了。
◇◇
易水的水很清,也很冷。
舞阳不是怕冷的人,但是那一天舞阳的心情不是很好。因为在前一天,舞阳和荆轲吵了一架。
舞阳虽然一直不喜欢荆轲,但是从来没有这样正面冲突过。
舞阳一直告诫自己,自己是一个有身份的人。身为名将秦开的孙子,即使和一个来自乡野的莽夫合作了,一样要重视自己的身份,和荆轲这种人吵架除了自贬身份,什么也得不到。
挑起那场争吵的是荆轲。在秦军蠢蠢欲动,燕国乱成一团的时候,荆轲还在馆舍里过着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完全没有行动的迹象。
舞阳知道不能责怪荆轲不爱国,因为荆轲并不是燕国人。太子丹来催促荆轲的时候,舞阳也在场。
太子丹说,时间已经紧迫了,荆卿还在等什么?要不我让舞阳先去吧。
舞阳心里说,然也,太子早该想到荆轲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了,这样的大事还是自己人去稳妥点。
荆轲的反应比舞阳想象的激烈。荆轲说:“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们怎么能草率呢?我还在等一个很重要的朋友,我想他应该已经收到了我的飞鸽传书,正在赶来的路途中了。”
那场争吵舞阳本来应该是局外人,舞阳一直认为看别人吵架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不是荆轲用手指一下指到舞阳的鼻子前,舞阳是绝对不会加入战团的。
荆轲说,现在冒失地前去,简直就是去送死,特别是派秦舞阳这种没什么用的人去。
舞阳记得自己“呼”的一下就跳了起来。
荆轲和舞阳之间没有发展到动武,因为太子丹的几个随从死死地抱住了舞阳。
在跳起来之前,舞阳其实并不确定自己和荆轲一对一单挑能不能打赢,但是舞阳确定太子丹的随从一定会拉着他。
舞阳还不确定,那天在荆轲的馆舍外射下来烧烤掉的鸽子与荆轲用来传书的那只有没有关联。
◇◇
舞阳承认,高渐离的歌声虽然很一般,但是他击筑的技艺是天下无双的。
易水边和着筑声歌唱的是荆轲,舞阳觉得,荆轲的歌声比他的人品要好很多。
舞阳记得,荆轲唱的歌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易水边送别他们的人都哭了,这样的场合如果不哭,怎么能看出我们是一群重感情、有风骨的燕赵之士呢?
舞阳很不满意荆轲唱的歌词内容,他觉得这歌词不吉利,简直就是乌鸦嘴。
既然是如此艰巨的任务,为什么不能唱点成功刺杀然后全身而退的内容呢?
舞阳也哭了,但是眼泪的含义和他们的未必相同。
舞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
舞阳觉得荆轲的歌词可能会成真。
曾经有很多人猜测舞阳的血一定是冷的,心是硬的。
但是舞阳知道他们全错了。
◇◇
秦王的宫殿比舞阳想象中的要大很多,舞阳曾经想过秦王的宫殿应该要比燕王的大一点,却没有想到居然大这么多。
爷爷说过,空旷的地方给人的压迫感往往比狭小的地方所带给人的更大。
舞阳以前不相信这句话,可现在他相信了。
舞阳感到有点紧张,但是舞阳认为这是正常的,毕竟他不是荆轲这种吃一个饱全家的亡命徒。
舞阳有爷爷,有父亲,有母亲,有哥哥……还有很多爱他的人。
在这样的时刻,每个爱舞阳的人,都能让舞阳有颤抖的感觉。
所以舞阳抖得很厉害,他甚至能听见手中的地图被自己晃动得沙沙直响的声音了。
那张地图是督亢的地图,督亢是燕国最繁华的地方。荆轲用来诱惑秦王的便是这块肥美的土地,还有樊於期的首级。
舞阳知道,这种响声不完全是由地图被晃动而发出来的,更大的原因是来自于地图里面藏着的那把匕首,那把花费了一百金(古人以铜为金)从赵人徐夫人手中买下的匕首。严格来说地图里藏着的匕首已经不是当初那把散发着寒光的匕首了,如今它已被淬有一种毒药,一种中者立毙的毒药。
舞阳看到很多秦国大臣都看着他。
舞阳听到荆轲说,舞阳是北方蛮夷的野人,从来没有见过王,所以他非常害怕。希望大王宽恕他一些吧。
舞阳知道荆轲找的不是什么好理由,但他必须承认这是两人之间配合最好的一次。
◇◇
舞阳看着荆轲从自己手上取走了地图,然后带着温和谦卑的笑,一步步走向秦王。
舞阳承认荆轲的演技要比自己好,同样的情况下,舞阳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荆轲摊开地图的刹那,舞阳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瞬间了,一切的一切就像慢动作一样,卷轴也随之慢慢地展过。
舞阳看到荆轲拔出匕首刺向秦王。
舞阳看到秦王惊恐地绕着大殿的柱子逃窜。
舞阳看到有个医官用药囊砸向荆轲,在此之前,舞阳还从来没有想过药囊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救人。
舞阳还看到秦王拔出剑还击,他的剑术居然还不赖。
舞阳最后看到荆轲倒在血泊中,围着大群的侍卫。
◇◇
舞阳不记得刺在自己身上的这刀是什么时候飞过来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把刀的主人原意并不是要刺舞阳的,只是失手从荆轲的身边擦过,飞到了舞阳身上。
舞阳忽然有种感觉——自己可能只是配角。也许并不是这一刻才是,可能从见到荆轲的第一眼开始便是个配角了。要不,为什么侍卫全部围着荆轲,而不是他舞阳呢?
舞阳觉得人类的历史,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你杀我,我杀你,他杀他,成功者的微笑,失败者的鲜血以及小市民们永恒不变的泪水与叹息。
舞阳觉得这一天一定会被历史铭记,虽然自己可能只是那张华丽画卷上一只可有可无的苍蝇。
舞阳忽然想起了高渐离的歌。
虽然舞阳坚持认为高渐离的歌还是不如摔碎碗的声音动人,可是舞阳忽然明白了那些曾经让他似懂非懂的歌词。
也许这正是一首小人物的悲歌。
参考文献
《史记·刺客列传》
说《秦舞阳说》
荆轲的时代,距离如今已经太遥远了。我觉得这个气节重于生命的时代可能不会再回来了,甚至在我的印象中,那个时代或许从来没有完美地存在过。
在《史记》赞颂的英雄人物中,荆轲是一个必须放在神坛上的人物。只是我一直觉得荆轲的故事很可疑,因为细细分析《史记》中的记载,我甚至看不出荆轲刺秦王故事背后有多少打动人的东西,太子丹和荆轲之间并没有所谓的知遇之恩,从一开始太子丹便抱着很强的目的性和荆轲交往,他对荆轲的百般顺从是充满着功利的。
太子丹并不需要荆轲这样的知己,他只需要一个愿意为他付出生命的人。荆轲是一个守护着太子丹的财富和权势的人。如果没有秦国压境的背景,荆轲对于太子丹来说,只是一个路人,一个连正脸都懒得瞧的路人。
在我的想象中,荆轲可能是一个不得志又急于证明自己价值的亡命徒,最终他成功了。
他像一个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点燃的孔明灯,用变成灰烬的代价,让每个人都记住了属于他的时刻。
秦舞阳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配角,他和太子丹、荆轲完全不同,他只是历史画卷上一只可有可无的苍蝇。和大多数龙套角色一样,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他的存在与消失而改变。
在《史记》中,秦舞阳一共只出场了三次。除去一次在《史记·匈奴传》一带而过地说了秦舞阳的爷爷秦开,真正有记载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向读者介绍荆轲刺秦王的助手——一个十余岁便杀过人,路人见之不敢正视的凶徒秦舞阳。还有一次便是荆轲觐见秦王的时候,秦舞阳吓得发抖,而荆轲镇定自若。
秦舞阳被记录的真正意义,只是让他成为一个可悲的陪衬品,他出场的意义其实只是用来衬托荆轲的胆识过人。
我想在秦舞阳为主角的世界里,一定有一个不同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