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的形成身为一个作家,谁不想写出一部经典作品来传世?因此,考察一下经典作品的形成原因,对于作家,不会没有意义。回眸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我们会发现,一部作品成为经典,从作品本身来说,总会具有下列特点中的几个或全部:其一,它进入的题材领域,是别的作品所从未涉足的,给人一种强烈的新鲜感。比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写的是成年男人对女童的性兴趣,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连公开谈论都没有勇气,它是全人类都觉得羞耻的问题,是不约而同的禁忌,更别说把其作为文学作品的表现对象了。也是因此,在纳博科夫之前,从没有作家走进这个题材领域。但纳博科夫走进了,他的走进引起了轩然大波,引来了无数的责难,作品被查封,人遭侧目,但也同时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关注,为其成为经典打下了读者的数量基础。其二,它呈现的人物形象,是别人从未着力描画过的,给人一种极强的新奇感。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聂赫留朵夫,是别人从未写过的人物。在托氏之前,有作家写过风流成性的纨绔子弟,也有作家写过不把女性当人的贵族男人,还有作家写过始乱终弃遭到报应和惩罚的负心汉,但从没人像托尔斯泰一样,写一个男人面对被自己抛弃而坠入生活深渊的女人,精神受到震撼从而开始自责,继而良心复活了,这样一个形象让我们觉得非常新奇。其三,它传达的思情,不专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全人类都能理解和关注的,使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共振。比如阿尔贝·加缪的《鼠疫》,写了一座小城遭受鼠疫之灾后的情景,他虽然暗指的是人们遭受德国法西斯大屠杀的灾难,但其传达出的人在面临死亡时的恐惧、焦虑、痛苦、挣扎之思想感情,却是全人类都能体会和感受到的,它能引起所有读者的心灵悸动。其四,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作家母语中最优美最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能给人带来一种极大的愉悦感。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读曹氏叙述时的语言感到优美雅致,心旷神怡;读人物对话时又感到非常通俗有个性,就像在听人讲话,常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种愉悦感就是曹氏语言的魅力所在。其五,它所使用的结构方式,是别的作家从未使用过的,给人一种陌生的审美享受。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将故事分为五节,每节中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分别记录着作家过去的非洲经历、与政治相关的事件和体验。在第四节和第五节之间出现一个独立的金色笔记。整个小说像一个拼盘,是从来无人用过的结构方式,给人一种强烈的陌生感,也因此给读者带来新的审美享受。写得好是作品成为经典的内在条件,但并不是写得好的作品都能成为经典,有些好作品因无人发现而淹没在浩瀚的作品之海中;有的因被禁被毁而没能流传下来;有的因刻本和印数太少而失去了踪迹。因此,经典的形成还需要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之一是作品刚一出现就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使作品在读者中享有一定的口碑,读者能口口相传并自愿地去收藏它;之二是有艺术鉴赏才华的评论家能够评说并向更多的人群向社会推荐它,使作品在专业圈子里享有一定的地位,使其能够进入各种艺术收藏库里;之三是有眼光的后世出版家不断地将其重印并收入各种丛书套书之中,使其读者数量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一部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常常还需要时间来辨认。不同的作品需要辨认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作品,可能出现几年十几年就被公认为经典作品,有的作品则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被认定。特别是对于当代作家的作品,由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原因,经典作品的认定更加困难,从而不得不交给下一代人去确认。身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去写好自己最想写最愿写的作品,把自己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都说出来,至于它能不能成为经典,则没必要太在意。把这事交给时间交给读者交给社会去处理。尤其是时间,时间是比较公正的。文学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相比,是一种非暴力的、软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的形成,应该有文学的参与,因为文学有对人的精神发生影响的能量。我们社会上现存的道德规范,在形成的过程中,文学都曾贡献过力量。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是各民族最早的教师。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在国家道德建设上,也应该起到一种类似教师的作用。文学作品可以把社会上非道德的恶行钉在耻辱柱上,以警示世人。应该承认,现在社会上不道德的恶行很多。政界里的权钱交易和不给好处不办事,商界里的惟利是图造假坑骗消费者,司法界里的吃罢原告吃被告,医疗界里的小病开大量的药,学术界里的小圈子内互相吹捧,等等。作家面对这些不道德的恶行,不能无动于衷熟视无睹,应该用作品使其现出真身,用鲜明的艺术形象把这些恶行钉在耻辱柱上,使它们不能在社会上横行。文学作品可以把普通人身上闪现出的美德之光用文字固定下来,来感动世人。我们不少普通人的身上,经常会闪现出美德之光。比如对弱者的关爱,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对国家尊严和利益的看重,对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诚实守信,对施恩于己的人的恭敬和尊重,等等。我们作家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及时发现和捕捉这种闪光,而后用作品用文字将这种闪光固定下来,让这种闪光去照亮人间,使其长久地去感动他人,引来更多的效仿者。文学作品可以对新的道德规范的建立进行呼吁,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规范尽早得到社会认同。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们的道德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一些落后的道德观念会被抛弃,一些新的道德观念会逐渐形成。现在,随着市场经济在我们国家的建立,一些新的道德观念也开始出现端倪。比如平等竞争观念,我们这个民族在利益面前过去讲究的是互相谦让,认为竞争是不道德的,但现在大家都逐渐认识到,只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即使是在亲兄弟之间,也是道德的;又如有度享受观念,过去,我们是不大敢提个人享受的,总认为提享受是不高尚不道德的,但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社会有投入就应该有产出,有投资就应该有收益这些观念的确立,在人生态度上,人们开始既讲奋斗也讲有度享受。不少人开始认为,只要不是无度地妨害他人和社会的个人享受,都是道德的。面对这些新的道德观念的萌芽,作家应该用自己的作品给予关注,把它们更鲜明地提到人们面前,以使其更早地得到全社会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