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韦应物

唐诗三百首(升级版) 作者:顾青 编


韦应物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年间为玄宗侍卫,后入太学读书,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等。贞元元年(785)为江州刺史,三年(787)为左司郎中,四年(788)出任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交游广泛,诗名颇著。李肇称:“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其风韵。”(《唐国史补》)白居易说:“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何良俊曰:“左司性情闲远,最近风雅,其恬澹之趣,不减陶靖节。唐人中,五言古诗有陶、谢遗韵者,独左司一人。”(《四友斋丛说》)许学夷评曰:“其源出于渊明,以萧散冲淡为主。”(《诗源辨体》)他诸体皆工,而以五言古体为最出色,与王维并称为“五言之宗匠”(张戒《岁寒堂诗话》)。纪昀评曰:“其诗七言不如五言,近体不如古体。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今存《韦应物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卷。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1)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2),燕寝凝清香(3)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4),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5),未睹斯民康(6)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7)

鲜肥属时禁(8),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9)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10),群彦今汪洋(11)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12)

【注释】

(1)此诗作于贞元五年(789)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表现了诗人作为当时东南诗坛领袖的气度。郡斋:指官署中的房舍。燕集:饮酒聚会。

(2)森:众多,密集。画戟:有刻饰的古兵器。此指官署中的仪仗。

(3)燕寝:卧室。凝清香:指所焚之香在屋里缭绕。

(4)烦疴(kē):即烦闷。疴,疾病。

(5)崇:高。

(6)斯民:百姓。康:安乐。

(7)“理会”两句:意谓领悟事物的情理就能排遣是非,性情旷达就能不拘世俗。理会,领悟事物之通理。遣,排遣,消释。性达,个性旷达。形迹,指世间俗务。

(8)鲜肥:此指荤腥之食物。时禁:古代正月、五月、九月禁止杀生,称为时禁。此诗中宴会正当五月时禁,不能食荤,只能吃素。

(9)聆:听。金玉章:指诸文人的篇章。

(10)吴中:苏州的古称,此指苏州地区。盛文史:文史之学昌盛。

(11)彦:美士,才德杰出的人。

(12)“方知”二句:方才知道苏州之所以被称为大郡,不仅仅是因为物产赋税收入比别的郡强,而且人文荟萃,学术昌明。大藩地,指大郡。藩,王侯封地称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1)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2),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3),残钟广陵树(4)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5)

【注释】

(1)此诗作于大历九年(774)韦应物客游江汉返程时,描写与友人离别的情景。初发:启程。扬子:渡口名,在今江苏江都南。元大:其人未详。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省称。

(2)去:离别。亲爱:指好友。

(3)棹(zhào):桨,也引申指船。洛阳人:去洛阳之人,即韦应物自称。

(4)广陵:即今江苏扬州。

(5)沿:顺流。洄:逆流。

寄全椒山中道士(1)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2),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3),归来煮白石(4)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5)

【注释】

(1)此诗作于韦应物滁州刺史任上,描写清秋寂寞,风雨怀人。全椒:今安徽全椒,唐时属滁州。山: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的神山。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神山在全椒县西三十里,有洞极深。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此即道士所居也。”

(2)郡斋:指官署中的房舍。

(3)束:捆。荆薪:柴草。

(4)白石:典出葛洪《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黄大人弟子也……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借喻全椒山中道士。

(5)“欲持”四句:本想执酒上山慰问,但风雨中的神山满是落叶,不知到何处去寻道士的踪迹。

长安遇冯著(1)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2)

问客何方来?采山因买斧(3)

冥冥花正开(4),飏飏燕新乳(5)

昨别今已春(6),鬓丝生几缕(7)

【注释】

(1)此诗作于大历十一年(776)春冯著自关东来长安时,于平易中写出朋友间深挚的情谊。冯著:河间(今河北河间)人,曾任洛阳尉、左补阙,与韦应物友善,多有唱酬。

(2)灞陵:即霸陵,汉文帝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霸上而得名。

(3)采山因买斧:此句有归隐山林之意。采山,进山采樵。

(4)冥冥:昏暗。形容下雨。

(5)飏飏(yáng):形容飞翔。燕新乳:此指初生之燕。

(6)昨别:上一年冬,冯著到过长安,故言。

(7)鬓丝:鬓间白发。

夕次盱眙县(1)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2),停舫临孤驿(3)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4),雁下芦洲白(5)

独夜忆秦关(6),听钟未眠客。

【注释】

(1)此诗作于建中三年(782)夏韦应物自赴滁州途中,描写旅途遇风止宿的客愁。次:止宿。盱眙(xūyí):即今江苏盱眙,唐时属淮南道楚州。

(2)逗:停留。淮镇:即指盱眙城,在淮河南岸。

(3)舫:船。驿:驿站。

(4)山郭暗:指远山和城郭都被暮色笼罩。

(5)芦洲白:指芦苇丛生的水泽一片灰白。

(6)秦关:今陕西关中地区为古秦地,多关隘,此指长安。韦应物是长安人。

东郊(1)

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2),出郊旷清曙(3)

杨柳散和风,清山澹吾虑(4)

依丛适自憩(5),缘涧还复去(6)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7)

终罢斯结庐(8),慕陶直可庶(9)

【注释】

(1)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任上,描写春日郊游的情景。

(2)跼(jú):拘束。终年:一年到头。

(3)旷清曙:在清朗的曙色中心境开阔。

(4)澹:消弥。虑:思绪。

(5)丛:树林。憩(qì):休息。

(6)缘:沿着。涧:山沟。

(7)“乐幽”二句:自己喜欢此地的清幽,好几次想住下来,却因为公事在身,行迹总是匆匆忙忙。遽(jù),匆忙。

(8)终罢:终将辞官去职。斯结庐:在此地造屋。语自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慕陶:追慕陶渊明之志,指归隐田园。庶:庶几,差不多。

送杨氏女(1)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2),出行复悠悠(3)

女子今有行(4),大江溯轻舟(5)

尔辈苦无恃(6),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7),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8)

自小阙内训(9),事姑贻我忧(10)

赖兹托令门(11),任恤庶无尤(12)

贫俭诚所尚(13),资从岂待周(14)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15)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16)

居闲始自遣(17),临感忽难收(18)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19)

【注释】

(1)此诗作于建中兴元年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任上,是送女出嫁时的叮嘱训诫。杨氏女:指嫁到杨家的女儿。此女为韦应物之长女。

(2)永日:整天。戚戚:伤悲的样子。

(3)悠悠:形容路途遥远。

(4)女子今有行:语本《诗经·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行,指出嫁。

(5)溯:逆水而行。

(6)尔辈:你们。指韦应物的孩子们。无恃:指母逝失去依靠。韦应物妻于大历十二年(777)去世。恃,依靠。

(7)幼为长所育:此句下作者自注曰:“幼女为杨氏所抚育。”

(8)义往:指长女到了婚嫁年龄,应该出嫁。

(9)阙内训:指自幼丧母,缺乏闺中妇德的教诲。

(10)事姑:侍奉婆婆。贻我忧:意谓我担心她侍姑不周。贻,留。

(11)托:托付。令门:有名望的好人家。

(12)任:信任。恤:体恤,关怀。庶:庶几,差不多。无尤:没有过失。

(13)尚:推崇。

(14)资从:嫁妆。周:完备。

(15)容止:指仪容、行为举止。猷(yóu):规矩。

(16)尔:你,指长女。何秋:哪一年。

(17)自遣:自我排解。

(18)临感:临别时的伤感。难收:不能控制。

(19)零泪:流泪。缘:沿着。缨:系在下巴下的帽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