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血战大武汉 作者:张军 著


前言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之后,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但其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则放在了武汉。武汉,成了战时中国的实际首都,也自然成了中日双方攻守的中心目标。

1938年4月,台儿庄一战日军凶焰受挫,可随后不久,其铁骑南北夹击,陷徐州,断陇海(路),继而骎骎西犯,攻开封,占中牟,大有一举拿下郑州,取道平汉(路),直逼武汉之势。

当此之时,从徐州战场撤退的60万中国军队虽已冲出日军包围,却还未进入新的防地。为遏制敌人的凶猛攻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只得下令炸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以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换得了战略上的暂时胜利——日军在豫东的机械化部队无法展开活动,被迫改变进犯武汉的路线,掉头南下安徽,沿大别山南北两麓和长江沿线仰攻武汉——蒋介石实现了牵住日本人鼻子的战略意图。

同时,日本大本营调整了华中派遣军的战略序列,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指挥的第11军、第2军、直属兵团和航空兵团共计40余万兵力,从天上、陆地、水面上气势汹汹地向武汉杀奔而来。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亦制订了保卫大武汉的作战计划,决定“利用鄱阳湖及大别山之天然地障与长江两岸之丘陵、湖沼作持久之战”,“与敌人的主力作战四至六个月,予敌以最大消耗,粉碎其继续进攻之能力”。

依此计划,蒋介石亲任作战总指挥,中方组织第五战区、第九战区和海空军主力,共约120个师,100万人,节节防御抗敌。

这样,一场捍卫中华民族生存与尊严的大战,就在地面上、天空中和长江里全面展开!一场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线最长、历时最久、参战兵员最多、牺牲最重,同时歼敌也最多的大会战,就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和长江沿岸的千沟万壑之间轰然打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