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富二代”也得自力更生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 作者:陈润 著


第二章 进军欧洲(1835年—1857年) 


“富二代”也得自力更生

能被富豪皮博迪看中,吉诺斯·斯宾塞·摩根并非仅凭幸运。

1813年7月18日,吉诺斯出生在西斯普林菲尔德,这个独子的出生为整个家族带来了欢喜。但不久后,祖父小约瑟夫却去世了。接踵而来的两件事预示着家族未来的发展,父亲约瑟夫带着遗产从农场走向城市,吉诺斯的降生则开启了之后两代人为家族打造的辉煌时代。

吉诺斯从13岁开始,就被望子成龙的父亲送进私立学校。他先是在米德镇读书,后来又转学到东温泽,寄宿在学校中。

求学辛苦,除了感恩节等重要宗教节日之外,吉诺斯很少回家。对宗教节日的重视,早在迈尔斯·摩根时就形成家族传统,此外即便是新年,都不能算家族的节日,比如约瑟夫在结婚之后不久的元旦,就撇下新娘出去谈生意了。

约瑟夫并没有对独子吉诺斯娇生惯养。作为父亲,他是严格的,因为家族财产来之不易,不可能交给纨绔子弟。因此,他经常有意安排回家度假的吉诺斯去农庄干活。吉诺斯的母亲则设法时而带吉诺斯去长岛上的吉尔夫特避暑,那里的天气要比内陆凉快许多,也不用做农活。

时光荏苒,1829年,吉诺斯毕业。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吉诺斯立志成为优秀的银行家和商人,而且要超越父亲。

那时,约瑟夫的生意已经做得顺风顺水,他完全可以让吉诺斯跟随自己学习,但他想要让吉诺斯这只小鹰挣脱手臂、展翅高飞。1829年4月4日,是吉诺斯难忘的一天,16岁生日的当天,他被父亲送到波士顿的一家商行。这家商行在当地颇受尊敬,老板叫阿尔弗雷德·威尔斯。吉诺斯从在这里当学徒,开始了他的从商生涯。

约瑟夫很牵挂独子,有空时他会到波士顿探望吉诺斯。有时候,为保险公司出差途中,他也会顺便来检查儿子的工作情况。那年秋天,约瑟夫还带上了女儿玛丽一块来到波士顿,一家人在波士顿开心游览,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在商行中,吉诺斯逐渐褪去了身上的书生气。平时,他看起来挺严肃, 受过正规教育的他,举止行为都有着良好的教养,再加上家传的聪明干练, 使得老板威尔斯很赏识他。从第二年开始,吉诺斯开始全面协助商行的管理,出差去纽约或者新汉文,顺道也会经过哈特福德探望父母。

除了生意圈之外,吉诺斯在波士顿慢慢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每周的礼拜日,他会去位于霍里斯街的公理会教堂。这家教堂的牧师叫约翰·皮尔庞特,这位中年牧师很喜欢“研究”流行的骨相学。认识吉诺斯没多久,他就颇为神秘而赞许地说,吉诺斯那“头盖骨隆起的部分”,就是他才华出众的象征。

吉诺斯很喜欢皮尔庞特牧师,因为他性格热情,不看重金钱,他强调社会责任,非常理想主义,这和摩根家族之前信奉勤劳致富、严谨保守、尊重现实的传统性格形成对比,开阔了吉诺斯的视野。不仅如此,和皮尔庞特牧师的交往还丰富了吉诺斯的社会经历,这帮助他学会如何接触和自己性格迥异的人,并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皮尔庞特家族不可小觑,其远祖是英国有名的贵族,约翰的父亲詹姆斯则是耶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约翰从耶鲁毕业以后,还短暂地担任过耶鲁大学的校长。后来他改行当过律师,做过生意,缺乏经商才能的他经营公司破产,这让他对追逐金钱彻底失去兴趣,转而投身于宗教事业。他上了剑桥神学院,1819年成为霍里斯街教堂的牧师。

比家族历史更能触动吉诺斯的,是牧师的女儿朱丽叶·皮尔庞特,她性格恬静敏感,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年轻的吉诺斯坠入了爱河。恰好此时,商行老板威尔斯提出,当五年学徒期满之后,吉诺斯就可以考虑投资商行,成为初级合伙人。面对着爱情和事业的新希望,吉诺斯盘算起来:只要向朱丽叶求婚成功,他就能够从父亲那里获得婚礼资助,然后将之投入商行。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吉诺斯特地选择在1833年20岁生日前一天回到家,诚恳地请求父亲帮助他加入商行。老谋深算的约瑟夫平静地听完,沉吟一会儿后说道:“孩子,我想那只是因为威尔斯的生意需要现金,而不是你真的够资格做合伙人了。”父亲寥寥数语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吉诺斯的满腔热情。

事实证明,约瑟夫的判断没有错。没过多久,威尔斯就因为没有能力还债,而不得不采用地产契约形式和康涅狄格银行合伙了。吉诺斯经过此事, 真正见识了父亲的睿智、老练。

幸好,爱情之花很快绽放,1834年朱丽叶答应了他的求婚。皮尔庞特一家和摩根家都对这桩婚姻深表满意。

订婚之后,吉诺斯按照约瑟夫的建议,入职纽约的莫里斯·克查姆银行。银行老板克查姆,是摩根家哈特福德咖啡馆的老主顾,他在金融业上获利颇丰,纽约市中心有他的大厦,康涅狄格有他的夏季别墅,工作时,小职员围着他的办公桌奔忙……这些都让约瑟夫印象深刻。同时,克查姆相当欣赏约瑟夫的传统、严谨和守信,因此同意吉诺斯加入银行。

此后两年里,美国银行业发展迅速,许多银行都赚得盆满钵满。它们采用黄金投机的方法,将白银运到欧洲换购黄金,把黄金运到铸币厂铸币, 然后再去美国购买更多白银。由于美国和欧洲金银价格的不同,这种生意大获暴利。直到1836年夏天开始,政府出手压制这样的投机行为,情况才有所改变。

身处纽约狂热的银行界,吉诺斯并没有为大赚而欢欣鼓舞,相反,纽约让吉诺斯心烦意乱。在他眼里,纽约有贫民窟、炎热的夏天、有轨车轰隆隆的声音和严重不足的排水系统,这里简直糟透了。他更喜欢舒适而优美的哈特福德、传统而规矩的波士顿。一有假期,他就会回到波士顿探望妻子,或到哈特福德向父亲倾吐烦忧。

1836年2月,约瑟夫到纽约解决火灾索赔问题时,吉诺斯又一次提出要求回乡。约瑟夫思考良久,觉得儿子可以独立,便同意了。随后,他通过细致调查,选中了哈特福德的豪-马瑟织物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豪-马瑟公司), 然后向其投资10万美元,使儿子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吉诺斯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对这样的起点,吉诺斯感到很高兴。在写给岳父的信中,他说:“尽管我不能很快地发财致富,但这样比华尔街看起来更安全一点。”不久后他又写信说:“只要我们感觉有一些实力了,并且资本有所增加,我们就会搬到纽约去。” 

一个月后,吉诺斯喜上加喜,在波士顿老霍利斯街的教堂同朱丽叶·皮尔庞特结婚。到普罗维登斯度完蜜月之后,他们回到哈特福德,搬入市区以西的洛德山俄塞勒姆街26号房子中,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年夏天,朱丽叶的姐姐、母亲和外祖母都来到这里小住,到8月份,朱丽叶向所有人宣布自己怀孕了。

1837年4月17日凌晨3点,吉诺斯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这就是未来大名鼎鼎主宰时代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他长着乌黑而凹陷的双眼,体格强壮,一如摩根家的其他男性。而最具特点的莫过于遗传自皮尔庞特家的大鼻子,一旦发怒,这鼻子就会膨胀起来,成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一生的显著特征。

如果相信星相学家后来的“论证”,那么小约翰的出生是带有所谓“异象”的。在他出生三周之后,由于英格兰银行推行信贷限制、国内农业大范围歉收、棉花价格下跌和贸易逆差等,经济恐慌从纽约开始并向全国蔓延, 美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国银行业陷入绝境,没有一家银行接受用金银兑换货币或者期票的业务,全纽约的银行已经基本瘫痪…… 

星相学家们说,伴随着J.P.摩根的出生而开始的银行衰退,预兆着后来的趋势——全美国未来的多次金融危机,将会在这位摩根家族史上最伟大者的手中,得到传奇般的拯救。


遗产在手闯天下

孩子一天天长大,吉诺斯却无法在家陪伴。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波及哈特福德,吉诺斯不得不出远门料理生意,豪-马瑟公司正面临着客户拖欠债款的危机。

整个夏天,妻子朱丽叶带着小J.P.摩根在波士顿的娘家度过。升级为爷爷后,约瑟夫经常出差到波士顿,每次都要来看望亲家、儿媳和可爱的小孙子。在这里,他会虔诚地聆听皮尔庞特牧师热情洋溢的演讲,包括最新的宗教理念、对国内时事的看法和在国外旅行疗养时的见闻。

到6月底,大部分债务问题终于解决了。吉诺斯回到了哈特福德,交接完公务,他匆忙地赶往波士顿看望朱丽叶和爱子。7月份,遵循严格的公理会礼仪,襁褓中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正式在霍里斯大街教堂接受了外公的洗礼和命名。

这位家族最新成员的名字,在成年前很少被使用,因为名字太长。家人们的信函和日记里总是用其他名称称呼他,例如“吉诺斯的孩子”“吉诺斯的宝贝”“小摩根先生”和“JP阁下”,等等。吉诺斯夫妇对他的昵称是“巴布”,后来他的同学们则叫他“皮皮”。直到成年后写信时,他的名字才随着“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签名固定下来。

1838年,吉诺斯开始搬出父母家,他开始在劳德山的法明顿大街修建大房子和谷仓。年近六十的约瑟夫对此也很有兴致,他将新房子看作是给儿子和孙子的礼物。在1839年4月到8月的日记里,他不断地提到房子的进展情况:在吉诺斯住所周围移栽桃树、为新房子树立标桩、建造畜舍、开挖地窖、建造地窖围墙、建房屋等。

但此时家族生意并不顺利,洪水冲走了康涅狄格河上的大桥,约瑟夫在建桥时有不少投资;再加上风雪、火灾等灾害不断,让保险公司在下半年亏损了将近13万美元……即使如此,约瑟夫还是发给建筑工们丰厚的工资,希望能尽快建成儿子的新房。

这个麻烦的冬天终于过去了。1840年3月,吉诺斯夫妇终于搬进位于法明顿路108号的新房。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在复斜式的屋顶上有着明亮的天窗,二楼是宽阔的开间,在那里,哈特福德的城区和周围的农田都能够一览无余。为了照料好这个家,吉诺斯雇了个园丁来打理花园,还有个黑人妇女料理家务。约瑟夫则在整个春季都为孩子的新家忙碌,修建篱笆围墙、翻松土壤,然后种上草莓和各种树木。

有了稳定的家庭,吉诺斯·摩根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不久之后,家族又诞生了新成员,第三个孩子是女儿,取名玛丽;第四个孩子是男孩,取名吉诺斯。这些孩子们的到来给家里带来更多生机,约瑟夫也喜欢带着孙子孙女们坐车去农庄玩耍,从和大自然的接触中积累更多生活的经验。 

1845年,经济萧条结束,豪-马瑟公司果然挺了过来。在父亲的资助下, 吉诺斯又在公司中追加了2.5万美元投资,此外,他也购买了多家银行、保险公司以及铁路公司的股份,顺利进入纽黑文和哈特福德铁路局担任董事。这个铁路局在五年前就开通了首次行驶在纽黑文和哈特福德之间的火车,时年3 岁的皮尔庞特·摩根第一次开心地坐了火车,他大概想不到,自己和铁路事业的故事远未开始。另外,这年秋天,吉诺斯还成为哈特福德火灾保险公司的董事,这源于他个人名声不断上升,当然,投资其中也是重要因素。

1846年秋天,吉诺斯把皮尔庞特·摩根送到了位于哈特福德和纽黑文之间的切希尔圣公会教会学校。但三个月之后,他就被接回了家,因为祖父约瑟夫病倒了。

约瑟夫笼统而真实的日记是长达数百页的生活记录,其中很少提到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一年开始后,他却不断抱怨自己的身体,在67岁生日之前不久,他写道,如果他的背疼和慢性消化不良得不到缓解的话,恐怕他这副老骨头就要完蛋了。

小皮尔庞特回家看望了祖父,然后度过圣诞节,被送到哈特福德郊外的帕维林家庭寄宿学校读书。4月17日,他的10岁生日到来,爷爷约瑟夫邀请所有的孙子们一起喝茶,但家人们并不知道,约瑟夫此时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人生就像是一场赛跑,而我的比赛快要结束了。” 

1847年7月23日,约瑟夫·摩根去世,享年67岁。

约瑟夫一生勤勉,去世前不久,他还在农场耕种土豆,并将干草运到市场出售。他年轻时几乎只是扛着锄头的农夫,依靠勤劳和智慧为家族开辟了事业大道。这条大道起初狭窄而日渐开阔,回首望去,那儿有他乘坐马车、火车和轮船的奔忙背影,有波士顿、华盛顿、纽约的城市景象,还有遥远的肯塔基州的茂密森林…… 

最后的时光中,约瑟夫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着手交代财产的分配和继承,他给子孙遗留下大概100万美元的财产。其中,大约有9.2万美元的房地产,其他的是在各个银行、轮船公司、运河公司、桥梁公司和两家铁路局里的股份,更重要的是他在伊特纳保险公司里的大量资产——这些几乎是他后半生所有的心血。

这一年,吉诺斯·摩根34岁,儿子皮尔庞特·摩根才11岁,两人承担着失去至亲的痛楚。但未来可期,他们接手的除了一笔开创家业必不可少的财富,更有属于摩根家族特有的勇气、智慧和经验。

手握巨额遗产,作为新的家族领导者,吉诺斯必须做出抉择:未来何去何从? 


波士顿城新家族

约瑟夫去世,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但生活还要继续,吉诺斯最先肩负使命,他开始思考未来出路。

客观地说,摩根家的地位并没有因为老爷子撒手人寰而有所下降,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吉诺斯夫妇相比其上辈人都青出于蓝,吉诺斯那优雅而威风的气度与众不同,朱丽叶也同样保持着家传的贵族气质。除此之外,吉诺斯还想做出更大改变,他注意到,在家族产业中,农庄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利润不大,孩子们今后也不会务农,因此,即使农庄是勤劳的约瑟夫三十多年苦心经营的积累,也要尽早卖掉,否则将会不断荒芜,失去价值。随后,吉诺斯总共出售了100英亩农庄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住房、谷仓和宅基地。为了尽快出售,他还允许买方用长期抵押贷款的方式来支付。

同时,吉诺斯将遗产中的大部分投入银行和证券业,这些投资确保他在不少公司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1850年,他在豪-马瑟公司中不断积累的投资,让公司改名为马瑟-摩根公司。

但是,这些都不够。1850年夏天,吉诺斯在冥思苦想之后,展开寻根之旅,他要到欧洲去一趟,从祖先生活的故土山水中寻找思路。

这次寻根之旅,是从1636年摩根家族来到美洲之后,第一次有家庭成员返回欧陆。5月,吉诺斯从波士顿搭乘“美国”号轮船前往英国。随后,他在英国游历了三个多月,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把详细情形通过书信告诉儿子皮尔庞特。

他首先去了湖泊地区,参观了当地名人阿诺德牧师的故居,然后到安布尔赛德,寻访女作家哈丽雅特·马蒂诺的乡间小屋。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去世刚不久,吉诺斯特意来到格拉斯米尔,参观了他的墓地。在书信中,他告诉皮尔庞特:“如果你仔细阅读华兹华斯和骚塞这两位诗人的著作,你就会知道我描述的这些地方,是他们经常提到的。” 

游览一番后,吉诺斯按照事先计划去往伦敦,耳闻目睹这里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稳定的制度,然后将之同草创之初的美洲大陆加以比较,不由得被深深触动。在伦敦,他目睹了英国历代君主加冕的宝座,又旁观了议会上院举行的《谷物法》辩论,并写信告诉皮尔庞特说:“……我见到他们,并听到他们的辩论,这非常有趣。”他还通过书信向皮尔庞特一一描述景色, 包括伦敦市区的金融中心、巴林兄弟公司、英格兰银行和皇家股票交易所, 还有美国驻伦敦公使阿伯特·劳伦斯那“漂亮的房子,距离威灵顿公爵的住处不远,生活得自在极了”。

最让约瑟夫激动的,是亲眼见到在滑铁卢战胜了拿破仑的“铁公爵”阿瑟·威尔斯利·威灵顿公爵,他是吉诺斯最希望在英国见到的人。偶遇时, 威灵顿公爵骑在马背上和别人谈话,让吉诺斯有机会一睹其风采。吉诺斯把这段经历高兴地写入信中和儿子分享,并称赞说“家中那幅威灵顿公爵的画像真是太棒了”。

在书信中,吉诺斯还不忘教导皮尔庞特,希望他能够懂得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懂事的皮尔庞特则回信告诉父亲家中的所有情况。

三个月之后,吉诺斯从伦敦启程返美。这次访英之旅,让他平添信心和勇气,更开阔了眼界、增添了人脉,在伦敦,他打开了社交局面,认识了不少银行家和企业家,也听闻了大名鼎鼎的皮博迪和那些说不完的逸闻趣事。在重新踏上美国土地之时,他已经决定,要建立比约瑟夫投资的公司更大的企业,要继续父亲的脚步,从哈特福德再走出去,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接下来的四个月内,吉诺斯忙碌了一番,他退出马瑟-摩根公司,开始筹划去往大城市发展。纽约是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的,当初对纽约的恶劣印象始终未能消除,于是他将目标定在波士顿,在那里摩根家有不少老商业关系,其中还包括詹姆斯·毕比这样的生意上的熟人。毕比的生意做得很大, 1849年,他的公司仅在干货国际贸易上的营业额就达到200万美元,而且非常希望将贸易向伦敦方面扩大。

吉诺斯接触了毕比,随着交往日益频繁,合作意向越来越明确。吉诺斯最终得以在毕比的进口批发公司参股,随着他的加入,公司改名为毕比-摩根公司,地点位于波士顿凯贝街43号,在1851年新年那一天正式开张。

吉诺斯的家庭和工作陷入短期矛盾的旋涡中。每周一清晨,他就必须离开哈特福德,然后一直在波士顿忙生意,直到周末才能回家。妻子朱丽叶带着孩子们守在偌大的家中,显得孤单冷清,于是她不再住在新房子里,而是带上孩子,一起搬到了俄塞勒姆街的老摩根家,让孩子们和奶奶住在一起。

吉诺斯之所以暂时不让家人搬到波士顿,是希望考察一段时间新的商业合作关系。他很快发现,自己能够融入新环境,因为他喜欢新的同事和客户。到3月份,他决定让全家都搬到波士顿,为此,他在距离公司几个门面的潘伯顿广场15号租了房子,除了大孩子们要上寄宿学校之外,小孩子们都跟着朱丽叶一起搬了过去。相比好奇的孩子们而言,朱丽叶更加高兴,因为波士顿是她的娘家。

吉诺斯给哈特福德人的印象逐渐淡去,他放弃了家族从1839年就在教堂内保有的靠背长凳专座,在波士顿的保尔教堂定购了一张专座,他还辞去了哈特福德火灾保险公司董事的职务,因为他无法同时兼顾。白天,他在公司办公室里认真工作,下班之后步行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日子忙碌而平静,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和对外贸易扩大,吉诺斯主管的业务发展迅速,他不再是坐马车出差,而是经常乘船出远门,去开展棉花或其他商品的进出口生意。就这样,吉诺斯·摩根的名字终于传进了在伦敦的“美国人代表”皮博迪的耳中。

4月的一天,吉诺斯上班不久,听差走来,递上一张并不起眼的名片, 说是有客人来访。吉诺斯一眼瞥去,看到了“乔治·皮博迪”,不由心中一动。吉诺斯早就听说过这位绅士的大名,三年前,他去伦敦访问,见了很多大人物,对皮博迪,却苦于无缘拜会,没想到,这次对方居然主动来访,这让吉诺斯有点受宠若惊。他知道,虽然自己在波士顿算个生意名人,但和这种能与罗斯柴尔德、巴林家族打交道的国际金融家相比,显然只能算作小辈。于是他连忙起身,亲自迎接皮博迪。

皮博迪来访,为的是一件大事——在英国举办美国工业展览会。这一年,令英国工商界瞩目的是在海德公园的大水晶宫内举办工业革命成果展览会,这次展览会受到王室的重视,意在炫耀工业革命的成就,改善公众对传统形式的无节制追求和模仿,博览会组织委员的主席是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担任的。热爱宣传美国的皮博迪听说此事后,坚决主张美国也应参加博览会,但美国国会对此不愿一试,他们不想花一分钱在所谓的展览上,负气的皮博迪决定自己掏钱,为美国人的展品租下展厅。

但问题是,只有空荡荡的展厅可不行,必须要说服美国工商业代表带着产品来参加。

为此,皮博迪频繁地奔波于英美两国,他说服了美国的塞勒斯·麦考密克去展览收割机,还有塞缪尔·柯尔特去展览他发明的左轮手枪,理查德·霍去展览他发明的印刷机,等等。除此以外,他还希望有棉花、纺织品、谷物这些农产品,而波士顿作为对外贸易最集中的港口,自然是他的考察重点。

皮博迪开口,吉诺斯马上全力以赴。在他的支持配合下,1851年5月,璀璨夺目的水晶宫中拉开展览会大幕时,美国成功参展。尽管没有产生轰动效应,但其中一些产品还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连维多利亚女王在参观之后都特地指出,美国人的产品虽然“不那么有趣,却很富有创造力”。

事后,皮博迪大张旗鼓地设宴邀请两国政商人士,虽然美国参展的影响不如欧洲其他国家,但起码皮博迪的宴会让报纸好好地报道了一番。

在这次展览会的筹备过程中,皮博迪第一次和吉诺斯·摩根有了真正的接触,时年52岁的他发现,这位吉诺斯倒是非常符合他的继承人的各项条件。于是1853年初,皮博迪通过书信透露邀请之意,但吉诺斯却拒绝了,他说,自己在波士顿还有不少生意未能了结,即使想要加入皮博迪的公司,恐怕也无法抽身。

皮博迪带着遗憾读完了吉诺斯的回信,之后,皮博迪在信中又一次提出邀请。这一次,吉诺斯决定带着妻子朱丽叶一起去伦敦探访。


敢查皮博迪的账本

皮博迪看中吉诺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外表上,吉诺斯给眼光老辣的皮博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41岁了,但依然看起来很年轻,超过6英尺的高大身材,英俊的四方脸,下巴匀称而前额宽阔,眼睛有着不一样的神采。头发虽时有些许凌乱,但表现出的却是洒脱气质。谈吐上,由于吉诺斯接受过学校的良好教育,读过古典作品,显得相当有修养和自信。

总之,吉诺斯在每个人眼中都是可以信赖的形象,皮博迪觉得,他既脚踏实地,又具有非凡魅力。

当然,皮博迪不会只是“看脸”。早在写信邀请之前,皮博迪就对吉诺斯·摩根开展了细致而全面的调查,首先就询问了吉诺斯的合伙人毕比,毕比对其大加赞赏,称他是波士顿最优秀的商业人才。调查范围扩大,从英国的兰开夏到美国的新英格兰,几乎所有和吉诺斯有商业关系的人都对他给出了很高评价,这让皮博迪非常放心。

皮博迪还注意到,吉诺斯家庭美满,贤内助朱丽叶同样出身贵族世家, 有着很好的教养和举止,能够在高层社交界构建良好的人脉资源,协助丈夫完成继承重任。

当一切确定下来之后,1853年5月,在皮博迪邀请下,吉诺斯夫妇来到伦敦。为了这次旅行访问,孩子们都被送回哈特福德,由奶奶照看,皮尔庞特当时则因为身体不佳在阿佐斯疗养,后来,他也来到了伦敦和父母团聚。

夫妇两人在伦敦的生活迥然不同,白天,朱丽叶好奇而兴奋地游览着陌生的城市,吉诺斯则把时间花在皮博迪组织的商务会见上。终于,在5月初的一天下午,吉诺斯坐在皮博迪那简单朴素的办公室里,把话题转到了事业合伙与继承之事。

皮博迪诚恳地说道:“吉诺斯,这些天你也看到了,伦敦有很多好机会,我希望你来合伙做。我感觉自己老了,打算在十年后退休,但那时生意需要有力的人来管理。如果到那时你没有积累起充分的资本,我可以把名字和一部分资金留给你,作为你个人事业的开端。另外,我很高兴地看到,你的夫人和家人都很喜欢这里,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朋友,你能来我的公司合伙。” 

吉诺斯谦逊而平静地聆听着皮博迪的话,然后不慌不忙地说道:“皮博迪先生,我非常荣幸能受到您这样的正式邀请,这些天来我对您的事业有了很多了解。不过在开展合作之前,我还是想详细地了解下您公司目前的账务,包括债权和债务、业务和运作方式,否则我不能给您答复。” 

皮博迪的眼神凝固了一秒,他原本期待着吉诺斯的欣然接受,也做好了被拒绝的思想准备,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来自波士顿的商人在面对欧洲顶级银行家合伙的邀请时,居然还能从容地提出审核账务的要求。而且,他提出得如此自然、合理,让人难以拒绝。随后,他摇了摇桌上的铃,叫了公司的助理进来说:“请把公司的账簿拿来,交给摩根先生过目。对,是全部的账目。”说完,皮博迪满意地靠在了办公椅背上,打量着面前的吉诺斯, 心里不由想道:“这样的继承人,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么?” 

对账目检查与核对之后,吉诺斯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暗自庆幸,公司的资本总额在45万英镑左右,业务档次在全欧洲仅低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巴林兄弟银行,他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呢? 

吉诺斯同意合伙,皮博迪高兴地站起来,他伸出手,罕见地拥抱了一下吉诺斯:“你做出的决定非常正确,摩根先生,你和你的家族将会因此受益匪浅。” 

合作协议很快完成,吉诺斯·摩根将会负责管理公司中的进出口业务, 具体而言,他负责将英国的货物出口到美国,同时还负责美国客户向英国发来的信贷和外汇业务。吉诺斯愉快地接受了皮博迪给出的建议,他感到,这和他在波士顿的生意非常接近。为表诚意,他答应皮博迪,会将整个家搬到伦敦,搬家的时限是在1854年10月1日之前。

摩根夫妇返回波士顿后,闻讯而来的亲友纷纷劝说吉诺斯不要到英国生活,但吉诺斯的决心从不因阻力动摇。他早早地把皮尔庞特和其他孩子送到奶奶那里,同时,将自己在公司的股份出售,把圣保尔教堂的那个专座也售卖掉。经过半年多的准备,9月中旬,摩根一家人坐上了开往伦敦的轮船。

皮博迪早就翘首以待。此前,他热心地为摩根家找住处,并写信告诉吉诺斯,他已经通过朋友在格罗夫那广场找到一所豪华的“宫殿”,位置非常好,一年的租金是1000美元。吉诺斯礼貌地说,希望能等全家到伦敦再看看。但看了豪宅后,吉诺斯委婉拒绝了,摩根家的人并不在意房子是否足够豪华,而是更重视事业和家庭能否得以兼顾。

吉诺斯很快租下了两套房子,一套在海德公园对面的高级住宅区,位于王子门街13号,是一幢五层小楼。这幢楼房在街道背后,入口的门廊通道有着古希腊爱奥尼亚式样的立柱,楼房第一层是新古典式的山墙,而底部则是科林斯风格的半露壁柱,在房檐檐口上,装饰着果实和花朵组成的雕刻。楼房的背后,从法国式的楼门穿过,可以看到缓缓的斜坡下有石砌台阶,通向不远处的大草坪,那里有着整个街区住户共同拥有的花园。而另一套房子是乡间别墅,位于罗哈普顿,适合孩子们休闲度假。

但吉诺斯自己很少真正度假,除了必要的社交活动,他全身心投入到生意中。作为从美国来的“新人”,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比英国同事们更加刻苦才行。下面是他一天的工作日程。

每天早上十点,吉诺斯会来到位于百老汇街的办公室,和皮博迪办公到中午。在简单的午饭之后,下午一点左右,吉诺斯会接待客户或来访者,或者处理具体的业务工作。有时候,他还会去伦敦交易所观察了解各种行情,一直到三点钟交易所关门,才会继续回到办公室工作。到下午四点,一天的工作才算基本结束。如果有什么临时的紧急生意,吉诺斯还要在回家之后继续忙碌到深夜。

皮博迪欣喜地意识到自己没有选错人,吉诺斯适应得很快。头几年中, 他们的生意业绩也相当不错,现在的大环境和皮博迪初来这里推销马里兰州债券时相比,已经好转许多,美国的商业形象日渐提高。同时,受克里米亚战争影响,美国粮食价格在欧洲不断上涨,运输粮食的西部铁路迅速发展, 铁路投资股票价格猛涨。作为美国股票在欧洲的主要经销商,皮博迪的公司从中大赚了一笔。

但是,经济上的丰厚回报并没有拉近吉诺斯和皮博迪之间的交情。吉诺斯慢慢发现,离皮博迪越近的人,和他越是难以相处。从今天人们可以看到的资料来看,情况的确如此,这些资料大都是摩根全家回美国度假时,两个人之间的商务信函。和其他认识了几年的朋友们不同,书信显得官方、正式、一板一眼,连一句玩笑话都没有。在每封信的开头,吉诺斯按照惯例象征性地问问皮博迪的身体健康状况,他称呼对方为“尊敬的先生”,并在信件末尾整整齐齐地签署全名“J.S.摩根”,流露出刻意而冰冷的尊敬。

最初的合作蜜月期结束后,生意也开始遇到了麻烦。1857年,克里米亚战争宣告结束,欧洲经济开始复苏,几乎同时,美国又一次发生严重经济恐慌,而这次危机影响到了皮博迪的公司。

寻根溯源,这次危机的发生原因远在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执政期间。当时,他废除了联邦银行,仅仅保留各州银行,每家银行又都有权发行货币, 结果这些州银行为了自家利益,大量发行缺乏信用担保的银行债券,直接促成了金融危机。另外,在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初期,美国的小麦、棉花价格一路上涨,在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也让淘金热席卷全美,导致全美国许多怀揣发财梦想的人都向西而去,整个西部迅速掀起开发热潮:成千上万英亩的土地都得到了开垦与耕种,在那些原本是不毛之地的边疆地区,许多新的城镇拔地而起,商人们大量贷款投入新的开发建设,为了适应膨胀的运输需要, 铁路网则蔓延向四面八方。

当时,几乎每个前往西部的美国公民都带着赌徒即将得手般的兴奋感, 原本在东部年收入不到500美元的农户,到了西部也买得起大片的土地,并迅速从农产品交易中赚得丰厚收入。而在东部的证券交易所中,国债、州债和运河、铁路的股票被交易者们炒得火热…… 

但是,当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繁荣泡沫开始破裂,小麦价格一路下滑,有的农民因此而破产,银行也因为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而受到影响。从1857年8月开始,一连串的倒闭风潮开始了。到年底,将近900多家银行与公司倒闭,许多工厂无力支付票据或贷款,铁路上空空荡荡,没有货物能够运输,导致铁路公司随之破产。

消息传到英国,投资者们开始抛售美国债券,皮博迪不得不出手收购, 因为如果任由这些看空投资者抛售下去,损失将会越来越大,而更加严重的是,美国投资项目将会在英国再一次失去信用。

为了买进被抛售的债券,皮博迪公司不得不调动大量现金收购,然后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尽力抛出。当时,美国在英国所销售的债券价值总计3200 万英镑,皮博迪和吉诺斯每天需要拿出80万英镑来购买市场上的债券,纽约那些原本支持他们的银行,已经开始用资金短缺的理由向他们表示“爱莫能助”。

如此坚持到11月,伦敦开始流传起谣言,说皮博迪公司倒闭在即,事实上,情况的确越来越坏,在吉诺斯的办公室里,到处堆着的都是收购来的债券,这些债券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公司财力告罄而变成废纸。

皮博迪很是焦躁,他偷偷向伦敦的几家私人银行请求援助,希望能够借到贷款,帮助自己可以继续购入市场抛售的美国债券。但不难想象,伦敦银行家们是多么幸灾乐祸。他们提出严苛要求,说他们可以提供帮助,但前提是,皮博迪必须要在一年内结束在伦敦的所有银行业务,迅速返回美国。

皮博迪断然拒绝,“他表现得像头受伤的狮子”,事已至此,吉诺斯也只能秉持同样的态度,他们两人面临着连私人财产也要拿出来抵押的窘境。

在吉诺斯·摩根看来,除非发生奇迹,自己乃至整个家族一直以来的努力,即将付诸东流。幸而,奇迹最终发生了。


金融新星,冉冉升起

1834年,在一艘轮船上,乔治·皮博迪和英国人小汤普森·汉基认识了,他们聊得很投机。后来,汉基娶了美国姑娘为妻,两人的友谊也愈加亲密。

时过境迁,当皮博迪的事业遇到最大危机时,他想到了老友。小汤普森·汉基此时已经成了英格兰银行行长,完全有能力出手相助。由此,皮博迪还取得了巴林银行家族的鼎力相助。有了这样的力量,皮博迪得以在英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