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大同论到理想国

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上下卷) 作者:周有光 著; 张森根,向珂 编


从大同论到理想国

孔子作《大同论》

2500年前,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作《大同论》,把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称“大同”,后期称“小康”。《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同时期的建国理想

1.国体:“天下为公”,国家属于全体人民,不属于一个人或一个集团,实行民主制度;禅让传统,传贤不传子。

2.官吏:“选贤与能”,文官考试,学而优则仕。

3.财产:“货不藏于己,力不为己”;财产公有,义务劳动。

4.福利:“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终身福利,从摇篮到棺材。

5.家庭:“男有分,女有归”;家庭幸福,无旷夫怨女。

6.内政外交:“讲信修睦”,对内立信,对外睦邻。

小康时期的国家状况

1.国体:“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民主改为君主,传子不传贤。

2.财产:“货力为己”,财产私有化。

3.国防:“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兵由此起”;巩固国防,建军御敌。

4.礼仪:“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建设礼仪之邦。

孔子说: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列代圣贤全部实行“小康”,没有一人实行“大同”。

为什么?因为,“大同”是理想,可望而不可即;“小康”是现实,切实可行。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三位关键人物,都深受“大同理想”的启示:康有为提倡“维新”,作《大同书》;孙中山创导《三民主义》,大书“天下为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以“小康”为建设目标。

柏拉图作《理想国》

孔子之后100多年,柏拉图(前428—前347)在前386年作《理想国》(Politeia),又译《共和国》、《国家篇》,运用推理研究国家的本源,要点如下:

1.讨论什么是“正义”国家;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

2.最高统治者应当由哲学家来担任;治国者和武士实行财产公有;终身教育,课程有音乐、体育、数学、哲学。

3.正义国家堕落为:军人政体、寡头政体、群众政体、僭主政体。

(摘录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

孔子是“理想国学说”的创始人

人类有共同的思维规律,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孔子的《大同论》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用意相似:

1.道义:孔子从“大道之行也”说起;柏拉图从“正义国家”说起;“大道”和“正义”意义相同。

2.财产:崇尚公有。

3.政权:孔子“选贤与能”;柏拉图提出“哲人为王”;贤哲当权。

4.等级:孔子分别“君臣、父子”,“君子、小人”;柏拉图分别“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

5.演变:孔子说“大道既隐”,成为“小康”;柏拉图说“正义堕落”,沦为军人、寡头、群众和僭主政体;“既隐”、“堕落”,慨叹社会演变背离了理想。

跟柏拉图的《理想国》相比,孔子的《大同论》在时间上早得多,意境崇高而远大。孔子是开创“理想国学说”的第一人。

我国改革开放,停止阶级斗争,建设小康社会,成效卓著。2500年前的《大同论》纠正了20世纪的荒诞学说。孔子伟大!

今天,全球化时代兴起“全球化历史学”,抛弃成说,探索新知,深入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是“理想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010年10月8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