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投笔从戎干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宋文骢传 作者:张杰伟,舒德骑 著


第二章 投笔从戎干革命

天南中学接受进步思想

“我真正接受进步思想,对政治有些认识,还是在天南中学读书的时候。”宋文骢如是说。

1939年,我大片国土沦陷后,从沦陷区转移到昆明的人越来越多,昆明基督教会为解决他们的子女求学问题,在金碧路锡安堂建立了天南中学。学生主要是昆明社会各阶层的子女、西南联大教职工子女和逃难来昆流离失所的孤儿。学校首任校长是原苏州乐群中学校长金志仁先生;第二任校长是西南联大体育系主任著名的马约翰教授(抗战胜利后回清华大学担任体育教授)。老师也有不少是从沦陷区来的学者教授,不少老师思想进步、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他们讲课不但深入浅出,还能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思想水平。

宋文骢入学时,学校校长是原云南大学生物系吴醒夫教授。吴校长是个讲民主、开明而又爱国的人,所聘教职员工也多半是进步人士。所以宋文骢一进这所学校,就感受到一种民主进步自由的气氛。

这个学校从1942年起,就有中共地下党在活动,他们在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宣传抗日救亡、反对消极抗战的主张,从此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到抗战胜利后,这里还保留下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同时教会学校主张信仰自由,也并不干涉学生参加游行等民主活动。

宋文骢到学校报到时,学校已从金碧路搬迁至昆明西郊普坪村干沟尾。

这里,远离闹市,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整个学校掩映在两个山谷中间,背靠森林茂密的碧鸡山,面对碧波荡漾的五百里滇池,又是一个适合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宋文骢在这里整整学习了3年。

在天南中学读书时远足

在这里,他进一步打牢了自己的学习基础,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照道理,日本投降之后,受战争荼毒多年的中国人民,都期盼能好好喘口气,医治战争留下的创伤,过几年安居乐业的日子。宋文骢也是一样,他也盼望着战争很快结束,再好好读几年书,或是继续深造或是参加国家建设。可事与愿违,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逆潮流而动,又悍然发动起一场内战来。这一来,又把人民推向了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同时也把学生们推向了政治斗争的前沿。

1946年秋,宋文骢进天南中学就读时,内战的硝烟,早已飘向云贵高原。

蒋介石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特别是以大专院校师生和中学生为主,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国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天南中学的学生在地下党的引导下,也投入到了这场运动中来。

“那时中国的年轻人,虽有几种类型,但大家几乎都是在战争的氛围中长大,多数还是忧国忧民的——读书都读到高中了,国家如此动荡,生存如此艰难,高中毕业后到底干什么呢?这是摆在每一个青年学生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宋文骢不但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学生,他还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热血青年。到了天南中学后,他受到进步教师和同学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看了不少地下组织和同学私下传给他的进步书籍和报刊。这些书籍和报刊上,有介绍共产党和八路军的,也有介绍共产党主张和解放区的。渐渐地,他更深入地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黑暗,从思想上认同了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主张。进学校不久,他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中来。

他在运动中很活跃,积极参加学校学生集会,和同学们讨论时局政治;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上街游行,呼口号贴标语;他没日没夜参加护校活动,经常晚上拿着棒子站岗放哨。由于他表现出色,加上身体健壮,还被推选为学生纠察队队长。

在这场学生运动中,天南中学涌现出一批进步的学生。当时,在同学中比较活跃的有宋文骢、申业荣、王壁满、王滇声,他们被称为天南中学的“四大金刚”。

后来,这“四大金刚”除宋文骢一辈子和飞机打交道外,其余几人是“各有所长,各搞一行”。申业荣参军后转业到地方当过县委书记;王壁满参军后进了西藏,受伤后回到昆明早年病逝;王滇声后来则去美国留学,并在美国定居,据说还成为美国波音飞机一个分公司董事长——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