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陶家
陶家,一个安静得可以让心驻足的小镇,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小憩之地。陶家有一条河,那是一条流淌了千年岁月的小河,它的名字叫大溪河。
这个镇的高楼大厦不多,但葱绿却不少,复古的街道古香古色。你看那路边的一队汉代铜车马塑像,仿佛会载着你穿越时空,回到皇恩浩荡的天子时代。那随处可见的废物箱,其模样就是一个汉代的粮仓,沿河的那一袭残墙也折射出古老的神韵,一个普通的灯柱都透射出了历史的光芒。这看似不经意的街景却渗透着浓浓的汉代风韵,也渗透着陶家人的智慧。
沿着公路走向大溪河畔,抬眼望去,这条安静的小溪穿镇而过,河面的右侧有一座桥,当地人叫它“独善桥”,它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意,据说是由明朝时期一位当地的富人出资修建并命名的,可谓用心良苦。千百年来,陶家人就繁衍生息于大溪河两岸,后来经过不断扩建,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模样。
清晨,和煦的阳光挥洒在大溪河畔,柔柔的,就像母亲那双温暖的手,空气中浸润着春天的气息,湖水倒映着桥的影子,将粼粼波光折射在梁洞里,让静谧中再添一分赏心悦目。桥上,车来人往,一片繁忙;桥下,村妇浣纱,一派祥和。人们有的背着背篼,有的端着盆子,还有的站在河水里,用脚在慢慢地踩洗着衣服,看上去闲散悠然。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里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普通街景的热闹场面。这看似平常的洗衣场景,不经意间在游人眼里就成了一道人文景观,而在陶家人眼里,大溪河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沿着河岸走,河岸翠竹成林,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远看,竹林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不时有白鹭从竹林里面飞出,在河面上和草丛里嬉戏,有时还会从你面前飞过。河水不深,但河里面的鱼却不少,一大早就有垂钓者,正当我痴迷于此情此景时,对本土人文颇有研究的小胡催促我们往下游方向走,说前面有“镇河之宝”。
不多时,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九龙古桥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坐落于大溪河戴家滩之上,为九墩十孔石板桥。九座石墩上横卧着九个龙头,或昂首远眺,或低头吸水,或张目怒视,或闭口沉思,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建桥时,每条石龙的下面都配了一个“龙潭”,它起着减缓水流、降低河水对桥冲击的作用,即使山洪暴发,也不会对桥有太大损伤,我不得不佩服先人独具匠心的设计。只可惜这九条龙有头无尾,据说是因为工匠师傅的离世,而使这座桥留下了一个遗憾的尾巴。好在有这个遗憾,要不然九龙飞舞,我等俗人到哪里去寻它们的踪迹呢?这九条龙组成的青石桥,几百年来降服了大溪河,承载着陶家历史的风云变幻,见证着陶家人世世代代的安居乐业,它默默地承载着世人的脚步,等待着乡邻的回归。站在桥上,我有些沉醉,那一池河水似乎也醉成了一幅流动的风景画。
在陶家,你可以借一段春光,邀约三五个好友,去西池温一壶茶,慢慢地品读田园风光,再赏一幅落英缤纷时的海棠烟雨;在陶家,你也可以借一段夏日,去西池纳凉,听蛙鸣蝉唱,享清幽世界,让疲惫不堪的身心在荷塘月色中静静地释放;在陶家,你还可以在大溪河用古桥残墙做鱼竿,用一块汉砖做鱼饵,将陶家一千多年沉重的历史钓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