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亲属
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是由一块仙石受了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化生出来的,故无父无母。在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斗法时,孙悟空变化为者行孙、行者孙三兄弟把两位魔头着实戏弄了一番。孙悟空到底有没有兄弟呢?据吴承恩的叙述似乎是没有的。然而,在更早的文学作品中,孙悟空却不但有兄弟,而且有姊妹。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孙行者自报家门道:“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祇(qí)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杨景贤《西游记》第三出第九回《神佛降孙》)为什么呢?现实中,人们总是处在各种亲属关系之中,所以神话中的人物也必须给他配上各种亲戚,就连“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的孙悟空也不能例外。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社会的亲属关系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就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这种说法把中国人的亲属关系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这些亲属关系所构成的一圈圈的同心圆,其内在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三党
亲属关系最大的同心圆,传统社会称之为“三党”(或三族)。什么是“三党”呢?“三党”就是父党、母党、妻党(若称三族,则为父族、母族、妻族)。“三党”是由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人际关系的大网。“父党”,是指父系亲属,彼此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母党”,是指母系的亲属,主要由婚姻结成,彼此之间也存在血缘关系。“妻党”,是妻子一系的亲属,是由婚姻结成。礼仪规定,同姓之间,百世不婚,所以自身与“妻党”之间一般不存在血缘关系。
九族
父党之间关系亲近,又称之为“宗族”、“本宗”。“母党”、“妻党”关系相对疏远,称为“外戚”或“外亲”。传统社会又把“三党”划分为“九族”。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父姓五服之内的亲属(包括未出嫁的女子),此为一族。已经出嫁的姑妈及其子女,此为一族。已经出嫁的姊妹及其子女,此为一族。已经出嫁的女儿及其子女,此为一族。以上为父族四。
母族三:母亲的父母为一族;母亲的兄弟为一族;母亲的姊妹(已嫁)及其子女为一族。以上为母族三。
妻族二:妻子的父姓亲属为一族;妻子的母姓亲属为一族。以上为妻族二(《白虎通·宗族》)。
根据如上界定,“九族”合起来,也就是“三党”。
“九族”还有一种说法,而且更为流行。《三字经》说: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九族”也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己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九代本宗亲属的集合。人生七十古来稀,传统社会里,一般人能见到高祖的都很少,更何况高祖以上。所以,本宗往上只溯至高祖。出于同样的原因,本宗往下只数至玄孙。这样“上凑高祖,下至玄孙”(《白虎通·宗族》),从高祖至玄孙,恰好九代,每一代为一族,就是九族了。可以说,此种九族之说是基于人世代谢的自然规律而建立的。
称谓
“三党九族”,每种亲属关系,都有相应的人伦称谓,也就是有相应的名。这一点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文兄与弟之称无别,姊与妹之称无别,比如英语中“brother”、“sister”前面若不加限定词,究竟是兄还是弟,是姐还是妹,我们是搞不清的。
父党称谓
父亲的父母称为王父母(王,有大的意思)或祖父母、大父母(俗称爷爷、奶奶)。王父母的父母称为曾祖王父母(简称曾祖父母)。曾祖父母的父母称为高祖王父母(简称高祖父母)。王父的兄弟称为从祖祖父(“从祖”指其分支的由来,从祖父那一代分支;“祖父”指其辈分),其妻称为从祖祖母。王父的姊妹,称为王姑(俗称姑奶奶)。
称 谓
父亲的兄长称为世父,其妻称为世母(又称伯父母。俗称大爷、大娘)。父亲的弟弟称为叔父,其妻称为叔母(俗称叔叔、婶婶)。父亲的姊妹称为姑(其丈夫称为姑父)。
世、叔父的子女,称为从父兄弟、姊妹(简称从兄弟、姊妹,或堂兄弟、姊妹)。
父亲的从兄弟(也就是祖父兄弟的儿子),称为从祖父(“从祖”指其分支由来,“父”指其辈分)。父亲的从祖兄弟,称为族父。族父的儿子称为族兄弟。兄弟的子女,称为从子(俗称侄子、侄女)。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俗称重孙),曾孙之子为玄孙。
母党称谓
母亲的父母称为外王父母(又称外祖父母)。母亲的王父称为外曾王父,母亲的王母称为外曾王母。因为是外亲,所以冠以“外”字。母亲的兄弟称为舅。母亲的从父兄弟称为从舅。母亲的姊妹称为从母(俗称姨)。从母的儿子称为从母兄弟,女儿称为从母姊妹(俗称表兄弟、姐妹)。舅舅的子女,称为表兄弟、姊妹。
妻党称谓
妻子的父亲称为外舅,母亲称为外姑。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妻子称丈夫的父亲为舅、母亲为姑(俗称公婆)。夫妇匹敌,所以丈夫也用舅姑称妻子的父母。外舅,世俗称之为泰山、岳父。
据说,唐玄宗时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按照旧例,封禅后,三公以下的官员都要升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yì)本来只是九品官,封禅后却骤迁至五品。当时举行宴会,玄宗见郑镒升得如此之快,就问其缘故。郑镒无词以对。黄旛(fān)绰(chuò)说:“这是泰山起的作用啊。”(段成式《酉(yǒu)阳杂俎(zǔ)》卷十二)自此,外舅就有了泰山之称。泰山为五岳之一,故又称外舅为岳丈(或岳父)。因此,外姑又称为泰水(水与山相对)、岳母。
妻子的兄弟称舅。这种称谓与夫之兄弟称叔是相对的。舅、叔大概都是从子女之称。另外,妻子的兄弟也可以称为内兄弟。
五服
根据传统礼仪,“三党九族”都被纳入五服体系,通过五服来区别分亲疏远近。所谓“五服”,是指丧服的五个等级: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sī)麻。从斩衰到缌麻,布料由粗而细,裁制方面渐加修饰。丧服最高的一等为斩衰(为父亲所服),随着去世的亲人与自己关系的疏远,所服丧服等级逐渐降低(如为祖父服齐衰,为外祖父服缌麻),以至于无服(如为高祖以上的祖先无服)。
直到今天,民间仍然以五服作为衡量亲属关系远近的标准。五服是一个界限,五服以内,比较亲近,遇事要常相往来,“生相亲爱,死相哀痛”(《白虎通·宗族》)。五服以外,关系已经疏远,婚丧之礼可以不相往来。
收族
“五服”是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五服”中的本宗,是亲属关系的核心。协调本宗亲属,抟(tuán)聚族人,是属于族长的责任。抟聚族人,除了要保证本宗亲属和睦有序的相处外,还要谋求本宗的发展,礼把此举称之为“收族”(或合族)。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收族”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范仲淹幼年丧父,艰辛备尝,大概此种经历激发了他收合宗族的想法。在杭州做官时,范仲淹“尽以余俸买田于苏州,号义庄,以聚疏属”(富弼《范文正公墓志铭》)。他购置义田、建造义宅、开办义学,还为义庄制定了严格的规矩。比如,规定:义田所得的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根据人口,提供日常衣食所需以及婚嫁、丧葬费用(余治《得一录》卷一《范氏义庄规条》)。范氏义庄供给的对象,不限于五服的亲属,而是自远祖而下的整个范氏宗族。受范仲淹影响,范氏后裔多能遵守祖训,竭力维持义庄。至清末宣统年间,范氏义庄拥有田产达5300亩。范氏义庄绵延八九百年,它的收族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思考讨论
制作一份自家高祖以来的简易族谱,了解谱中人物的事迹。
链接
杂诗·丈夫志四海
晋·陶 潜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shāng)弦肆朝日,樽(zūn)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陶潜《陶渊明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