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版前言

苏曼殊精品选 作者:苏曼殊 著


出版前言

我国现代文学是指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在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兴文学。其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以及结构组成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

我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是人民的文学,集中表现为大大加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结合,文学与进步社会思潮及民族解放、革命运动的自觉联系,构成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历史特点与传统。此时的文学,以表现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会人生为文学根本任务。

在创作实践上﹐我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封建的新主题和新人物,普通农民与下层人民﹐以及具有民主倾向的新式知识分子﹐成为了文学主人公,充分展示了批判封建旧道德、旧传统、旧制度以及表现下层人民不幸、改造国民性与争取个性解放等全新主题。也是通过这些内涵和元素,现代文学对推动历史进步起到了独特作用。

我们刚刚跨入21世纪,今天的历史状况和时代主题与现代文学的成长背景存在巨大差异,但文学表现人物、反映社会、推动进步的主旨并没有改变,在此背景下,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温现代文学的经验,吸取其有益的因素,开创我们新世纪的文学春天,我们编辑《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丛书,精选鲁迅、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朱自清、萧红、夏丏尊、邹韬奋、鲁彦、梁遇春、戴望舒、郑振铎、庐隐、许地山、石评梅、李叔同、朱湘、林徽因、苏曼殊、章衣萍等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正是为了向今天的读者展示现代文学的成就,让当代文学能在与现代文学对话中开拓创新,生机盎然。因为这些著名作家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广东香山人。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是我国近代有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

1884年,苏曼殊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1902年,他在日本东京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1903年,他加入拒俄义勇队。同年,他归国任教于苏州吴中公学,后来到上海参加《国民日日报》工作。不久后,他在惠州出家为僧。1904年,他南游暹罗、锡兰,学习梵文。

1906年夏,苏曼殊被著名汉学家刘光汉邀请到芜湖皖江中学、安徽公学执教,与在日本时的旧友陈独秀相遇。同年,他与陈独秀东渡日本省亲未遇。他归国后仍执教于芜湖皖江中学,并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之曾孙著名教育家邓绳侯相识,结下笔墨之谊。他离开芜湖后与之常有诗画往来。

1907年,苏曼殊在日本与幸德秋水等组织亚洲和亲会,公开打出“反抗帝国主义”的主旨。同年,他和著名作家鲁迅等人筹办文学杂志《新生》,但没有成功。1909年,他再度南游,任教于爪哇中华学堂。1909年,南社成立后,他也很快加入,并成为该社的著名作家。

辛亥革命后归国,苏曼殊参加上海《太平洋报》工作。1913年,他发表《反袁宣言》,历数袁世凯窃国的罪恶。1918年5月2日,他在上海病逝,年仅34岁。

苏曼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诗、文、小说、绘画无不精通。尤其以诗的影响最大,故有“诗僧”之称。他的诗风格别致,自成一家。抒情则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状物则形象逼真,历历如见,写人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的诗作后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其中的《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