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兰花

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 作者:殷若衿 著


兰花

去年春天到苏州,因缘际会,来到平江路附近的一座旧宅,名曰碧梧小筑。主人徐云鹤先生是爱兰之人,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旧宅子的厅堂间,处处可见兰花与兰画,格外清幽雅致。

后来我读郑逸梅的《花果小品》,当中记载,民国年间苏州的留园每年会有爱兰者聚在一起举办兰蕙会。我当时便问起徐云鹤先生现在可还有兰花展,他答留园已经没有了,沧浪亭倒是每年会举办四次兰花展,大概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年了。这频率竟然比民国那时还要高,如此雅事能够得到延续,真是令人欣慰。

第二年春,又到苏州,和徐云鹤先生约茶闲谈。约的是下午,上午的空档,自己去沧浪亭闲逛。

苏州人是爱兰的。印象中,从艺圃到沧浪亭到可园,厅堂里,书房中,处处可见兰花吐蕊。或者置于角落的花几上,或者置于厅堂正中的八仙桌上;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散发出幽淡的清香。

登上沧浪亭看山楼,回头看到亭子的墙上镶嵌了一幅兰画,走近了仔细端详,心里纳罕,怎么这么像徐云鹤先生的手笔。下午如约去拜访徐云鹤先生,无意中提起,才知正是出自先生之手。原来,这个位置从前本是有一幅字画的,有一日遭了贼,画被人偷走了,从此一度就空在那里。三年前,徐老师在沧浪亭办了一次画展,便应这里的主人邀请,画下了这幅兰花,弥补了这片空白。

在徐云鹤先生的碧梧小筑坐下来,徐先生亲自泡起一壶大红袍,说起兰花,他便用吴侬软语特有的温和语气娓娓道来。

徐老师说,养兰的人辛苦一年,只为那十五的绽放。若不是把兰花当作真知己,恐怕无人愿意忍受这样的艰辛。幸而那兰花的叶子也是值得欣赏的。每一年新长出的叶子形态也各异——前年的叶子向下垂落,今年的叶子笔直地向上长出十厘米,去年的叶子最好,长度适宜,若垂若立。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的品德,在于这种隐匿于山谷间,即使无人问津,仍独自芬芳,保持自我高洁的品性。古人常以兰花自比,来表达自己的品性。现存最古老的古琴谱《碣石调·幽兰》,便是歌颂兰花的。兰花花期短,易凋落,文人雅士借以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

兰花生长于深山,移入庭院、厅堂,还是很娇嫩的花种。种植时,通风、阳光、水、肥料都不可少。通风良好,兰花的花瓣便会呈现嫩绿色;日照充足,兰花的花瓣便呈现嫩白且微微透明。兰花不大好一大丛一大丛盛放,所以开到怒放的时候需要剪掉一些花朵。开花需要营养,今年的花开过,营养透支了,明年就会打一点折扣,不开花或者开得少一些,这也被称为兰花的“大年”“小年”。养兰还有一个术语,叫“下花”。下花季节,把开得正好的春兰花剪下来,摆在一个白色的瓷盘里,让兰花一朵一朵躺着,这样,也可以欣赏一个星期。

兰花一年四季都有。春有春兰,夏有蕙兰,秋有秋兰,冬有寒兰。寒兰颜色偏紫色多一点,建兰则在夏秋开。细分下来,兰花品种是相当繁复的。

苏州的山水间原是有很多野生兰花的,不过到了明代就基本很难见到了。如果现在在山中发现半个桌子那么大的兰花群落,那便是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兰花靠风授粉。兰花籽叫兰荪,兰荪比菜籽和黑芝麻还小,像一把伞,更像破的灯笼,啪的一下打开,兰花籽就会随机地掉在地上。它必须由真菌供给营养才能萌发,如果种子刚巧落在一片青苔上,青苔上水分又比较足,才有可能发芽。自然界的野生兰花是没有分株的,两年三年才有一个芽生长起来,不过生长起来一般就会存活下来。

还有一种很稀奇的兰花,叫松兰,是一般的兰花籽随着鸟的粪便排泄在松树上的结果。它的叶子很小,像碧螺春泡开的茶叶那么大,天然带有一股奶香。

从前的苏州人,在三月初三上巳节,会用兰花在溪水中漂两下,竖在头顶上一洒,把冰冷的溪水珠洒在自己的脸上手上身上,打个冷战,以涤去去年的不祥,让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清高花上露,谁复是知音。”徐云鹤先生作此咏兰之句,爱兰之人互为知音,万物有灵,人与兰也是难得的知己吧。

我曾从湖北随州种兰的人家买了一盆蕙兰。“因为是下山兰花,过大的盆不易驯化,难除野性,容易旺长,所以建议用略小的盆,便于兰花早日服盆。”卖兰花的山里人特意叮嘱我说。顿时感觉面前的兰花颇有几分野性。想起胡适之写下的那首《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到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仔细想,我们人类真像觊觎山间那清丽脱俗的佳人,抢进大院里金屋藏娇,赠她金钗玉佩,给她锦衣玉食,小心翼翼赔着笑脸伺候着,只期待博得美人一笑的土乡绅呢。

不过我的这一盆倒是当年就开了,一朵一朵攒成串,特别繁盛,满室的兰花香叫人喜不自胜,到了第二年却一朵花苞也未结。去问兰花专家,才知原来第一年栽培的下山兰,一般都能开出较多的花来。但在环境变更、植株受损、生命力和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开花,对于母株无疑是很大的亏损,也将会影响其成活和生长,因此必须在第一年严格控制开花。如果花芽较多,则只保留一到两个,其余摘去才好。养花真是有着恩里藏害,害里藏恩的哲学呢。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评兰:“兰,出自闽中者为上,叶如剑芒,花高于叶……次则赣州者亦佳,此俱山斋所不可少,然每处仅可置一盆,多则类虎丘花市。”兰花是典型东方审美的花卉,大概在西方人眼中,开得这样寡淡,是没什么可看的。然而在东方,她的枝蔓纤细绵长,花朵不艳不浓,最得东方美学的意境。

它也很适合用东方的笔墨去描摹。古来擅画兰者,有赵孟坚、郑思肖、徐渭、白丁、郑板桥等,我则爱临摹民国白蕉的《兰花图》。白蕉本以书法技艺最高,偶尔才画兰草。他笔下的兰草着墨不多,只有三两枝,清冲淡远。大概是因为精于书道,所以他笔下的兰才会“叶叶出草法”。他形容画兰是“花易叶难,笔易墨难,形易韵难,势易时难”,临摹过后深有体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