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昏的猎人,你寻找着什么

黄昏辞 作者:流云飞渡


黄昏的猎人,你寻找着什么

王单单

两个月前某个深夜,和永生兄饮于四川富顺街边的夜宵摊上,酒酣之际放下“狠话”,要为其诗写上几句。本以为灯火喧嚣的街头,又有觥筹作乱,此等妄语如耳边之风很快就会吹过,殊不知永生兄入醉尚浅,将我的话窃记于心。近日他重提此事,托我为其诗集《黄昏辞》作序。原本说好的“几句话”变为“作序”,一时之间让我不知所可。但男人当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何况永生兄与我同为云南梓桑,其人古道热肠且对我关爱有加,

若我还推辞难免会有不近人情之嫌。

上世纪七十年代永生兄出生于建水县——云南东南部红河北岸的一个小城市,旧时称临安府,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完整的古朴建筑,诸如闻名遐迩的朱家花园、孔庙等,沿着沧桑斑驳的石板街道,曲径通幽,总有碧瓦朱檐藏于寻常巷陌之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诗人,遍读永生兄诗集《黄昏辞》,他的诗歌就像建水街边上那些古井里暗涌的流水,有着清冽甘甜的味道,入口沁心,通透肺腑。永生兄乃军人出身,虽然已脱下戎装多年,但纪律严明的部队生活对其表达和思维方式是产生过影响的,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诗歌中就是语言上的唯美与整洁,他擅长于从古代经典作品中汲取诗意的养分,他的整个写作姿态是面向传统的,这让他在当下“全民先锋”的诗歌激流中获得了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策略,他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上的“守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诗向非诗打滑的可能性。永生兄的诗歌里频繁出现“罗裳”“蓝花楹”“柴门”“驿站”“凭栏”“幽径”“孤荷”等带有古典蕴味的意象,这使得他的许多诗歌像一些飞檐翘角的老建筑,矗立于语言的小桥流水之上。结合永生兄的诗歌创作特点,极其容易让我联想到他的家乡建水城里,那些身怀绝技的制陶人,随便一把黏土经过其手揉捏摆弄后,都会获得神奇的力量,从而使细腻流畅的线条飞速旋转出灵魂的模样。永生兄就是那个怀揣匠人之心,深居陋巷之中的语言制陶人,他端坐在语言中心,耐性十足地择选、糅合、提纯,将各种语词材料与经验去粗存精,再通过自己的情感灌注,让一首首诗歌的雏形从语言的原材料中慢慢浮现、成形,最后以一种优美精致的样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永生兄以“黄昏”一词作为书名,无形中就为整本诗集的情感色彩定下基调。我认为黄昏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它柔和、静谧,适合灵魂出窍,适合诸神归位,适合诗歌顶破语言的外壳,从生命中站起来。古往今来,关于黄昏的诗歌不胜枚举,诸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等等,而此时,翻阅永生兄《黄昏辞》,我想到更多的是何其芳散文里的那句:

——黄昏的猎人,你寻找着什么?

我留意到《黄昏辞》中有部分诗歌是关于爱情的抒写,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在他的笔下哀而不怨,有着恰到好处的语言把控和情感节制。这是他柔情的一面。酒桌上和商场上大马金刀的永生兄,当然不会放过在诗歌中直抒侠骨豪情的机会,这是他生命形态的自然外显,也是语言找到诗歌的方式。“负剑行走的侠客,身上的刀伤/夜晚,会漏出金属的光”(《英雄帖,兼吊金庸》)“喝血酒,拜关公/结义之后,就是兄弟了/在人间,粥稠,果甜”“闲来挑灯细闻,石头里/也有冲锋的号角/在回响”(《义结十三》)“当我吃力地写下/——忠骨/乌云便席卷过来/天空矮下三尺/墓碑,遽然拔高了一寸”(《忠骨》)。这些铿锵有力的诗句中弥漫着豪侠之气。中国古代文人是有侠义情结的,可惜在现代诗歌的文本中已鲜有所见。永生兄的诗歌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努力。

从写作时间上看,2018年无疑是永生兄的丰收年。《黄昏辞》里的诗歌,几乎都是这一年写就的,总体来看数量高,质量稳。我刻意将这部分诗歌和他以前的作品进行过比较,他之前的诗歌在语言上相对生硬,诗意的空间展开得不够彻底。而2018年其诗有了质的飞跃,诗歌的完成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个体生命在诗意中的展开更为自然。这让我们坚信,随着写作训练和对诗歌理解的加深,永生兄未来的写作是值得期待的。

一个诗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完成一本诗集,这本身就是对自我诗歌写作素养的一种挑战,虽然写作勇气不一定就能为诗歌的质量提供保障,但和坐等“灵感”找上门来的惰性写作习惯相比,前者更加可靠,更值得提倡。当然啊,如果我们能在固守诗歌传统的同时,紧贴个体生命,最大限度地在语言中解放自己,为现代诗歌提供一种更加当下、新颖、有效、准确的表述方式那就最好不过了,这是我想给永生兄提的一点建议,同时也是我给自己定下的写作目标。

永生兄多年来生活在成都,这是现代诗歌的重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为中国诗坛输送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名字。加之永生兄圈内好友皆为张新泉、李元胜、聂作平等巴蜀名士,他们皆属倚马可待之才,论文辞诗赋之工,皆于我之上。而我才疏学浅,深怕词不达意,难以窥探永生兄诗之堂奥,贻笑方家不说,毁了永生兄呕心沥血之作才是罪大恶极了。总之,诚惶诚恐,诚惶诚恐啊!初次尝试写作此类文章,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海涵。只因永生兄所托,我又厥词在先,只好硬着头皮,斗胆胡诌,是为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