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
春天的歌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如同百川之奔赴大海,百花之朝向太阳,不分肤色和国籍,世上的芸芸众生都向往和喜爱春天,而诗人更是春天的歌手。
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的英国名诗人布莱克,他在《致春天》一诗中直抒胸臆:“人们载歌载舞欢呼你的莅临,啊,春天!”而中国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颂,更可以汇成一阕宏大的合唱。盛唐之初的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是大合唱中动人的一曲。
王湾,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卒不详。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先官荥阳主簿,后调洛阳尉。他词翰早著、文辞华美,为时人所称誉,是开元时也即初盛唐之交的名诗人。他的诗,绝大部分都遗失在岁月的风尘中,《全唐诗》中仅存十首。诗创作并非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产量高而质量也高可谓万不得一,一个诗人有几首甚至只有一首诗流传后世,也应该说是不负此生了。王湾现存诗作多不出色,只《次北固山下》一诗独秀,有如一颗千秋照眼的珍珠。唐人殷璠所编的诗选本《河岳英灵集》就曾选录此诗。他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燕公”即曾为丞相、封燕国公,与许国公的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他眼高手也高,曾手书王湾此诗高张于自己办公室的素壁之上,作为模仿效法的范文,这种待遇绝非一般的作者可以得到,可见此诗确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沿岸,三面临水,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即咏此地。“次”,为中途停歇或客旅小住之意,如“旅次”即是。王湾终年往来吴楚之间,多有著述,此诗当是这一时期远离故乡作客江南时的作品。时间是冬已尽而春将来,地点是北固山下的江边,全诗抒写的是诗人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所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用对仗法,句式为对偶句。“客路”点明作客他乡,与结尾之“乡书”遥相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美学整体;“青山”点明题目中泊舟的北固山,而“外”字则说明前程尚远,现在只是小驻行舟而已,于是题目中的“次”字也有了着落。如果说出句是写大景和远景,那么对句则是写小景与近景,笔墨由长远的旅程与浩荡的江面,缩小到近在眼前诗人所乘的江边一叶客舟。颔联对仗工丽,所取之景同样是大小映衬,构成了一幅万里长江图,有如今日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前面的“青山绿水”已暗伏一个未曾明说的“春”字了,“潮平”可见春潮之浩浩荡荡,“两岸阔”进一步补足了春潮之阔,此句描绘的是一个阔大的平面,重点写“潮”。“风正”既是写风乃顺风,也系和风,所以才能“一帆悬”,也就是一帆高张,御风而行,此句描绘的是一个狭小的立体,重点写“帆”。这一宏阔的颔联,的确不是寻常笔墨,后来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不知是不是从这里得到过启发,在如此铺垫之后,便逼出了全诗既精光四射复含意深长的两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殷璠所赞的“诗人已来,少有此句”说的正是这一联。明代诗论家胡应麟的《诗薮》美之曰“盛唐句”,而唐代末年诗人郑谷自编诗集三卷,作《卷末偶题三首》,其一乃是:“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此颔联之所以传诵古今,是因为诗人写出夜色尚未全残,朝日已然要从海平面上喷薄而出;旧年尚未终了,春天已然透露了即将来临的消息。这既是对欣欣向荣的春天的讴歌,也是对已经来临的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所以胡应麟称之为“盛唐句”,因为这种青春奋发的诗句,在中唐尤其是晚唐就难得一见了。还要特为拈出的是,此联是所谓的“倒装句”,循规蹈矩地平铺直叙,本应为“残夜生海日,旧年入江春”,现在一经倒装,句法变平顺为逆折,变直白为峭劲,如同急滩上翻滚的回流,好似悬崖边劲舞的苍松,更觉动人心魄。结尾一联,借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原典见之于《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联抒写的是人所共有的客思乡愁,“乡书”与“洛阳”则照应开篇之“客路”,一线贯穿,结构完整。
此诗有两种版本,《河岳英灵集》题为《江南意》:“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此诗不及长期流行传诵的《次北固山下》,《全唐诗》也只是将它作为后者的附录。至于为何一诗二题而且字句多有不同,这恐怕只能乘特快列车从时间隧道直驶唐朝,去面询王湾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