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莲与荷的文化史:古典诗歌中的植物名研究 作者:(日)市川桃子 著,蒋寅 编 刘宁,邢艳艳,李寅生 等译


序言

北宋李纲作《莲花赋》,用历史上的六个美女来譬喻荷花的美。他写道:

绿水如镜,红裳影斜,乍疑西子,临溪浣纱;
菡萏初开,朱颜半酡,又如南威,夜饮朝歌;
亭亭烟外,凝立逶迤,又如洛神,罗袜凌波;
天风徐来,妙响相磨,又如湘妃,瑟鼓云和;
娇困无力,摇摇纤柯,又如戚姬,楚舞婆娑;
风雨摧残,飘零红多,又如蔡女,荡舟抵诃。

在这里,作为荷花典型的一种美,第六个比喻描绘了它经受风雨后凋零败谢的姿态。正像初绽的花蕾,盛开的花朵一样,它凋零的样子也被看作是美的。本文将要讨论的就是中国古典诗歌所描绘的这种衰飒的荷花形象。

大多数花在春天开放,花落时节是绿色的盛夏。可是荷花却是在夏天开的,花谢结出蜂巢状的莲蓬,已是秋天了。伴着秋色,它花零香销,叶子也枯萎下去。由于它的花和叶子都很大,那衰残之态给人的印象特别深。于是,在古典诗歌里,残荷的形象就以独特的审美意识被诗人们描绘,留下众多的佳句。

不过应该看到,尽管荷作为吉祥的植物很早就在诗里出现,但从那衰飒的姿态中感到美的趣味,在早期的古典诗歌里却是没有的。只有到一定时期,它才成为审美对象而被咏叹,反过来又成为唤起强烈的审美意识的东西。在这篇论文里,我们将分析和考察这种对残荷的审美意识何时萌发、固定并向什么方向发展等问题。

荷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植物,并且作为食物栽培。由于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有许多名称。据《说文解字》说,蕾曰“菡萏”,花曰“芙蓉”,实曰“莲”,叶曰“荷”,根曰“藕”,总称则是“芙蕖”。这一意义分类大体是妥当的,但因时代、地域、场合的关系,也不太一致。在花的意义上使用的,既有菡萏,也有荷花(荷华)、莲花(莲华)、藕花等。莲叶的说法也是如此。总称则不仅芙蕖,芙蓉、莲、荷也可作总称用。此外,茎、种及胚芽等部分也各有名称。在古典诗歌中使用频度较高的词则是“莲”、“荷”、“芙蓉”。

本文第一节就《诗经》到六朝的作品来考察残荷之美的发现与定型,第二节以唐诗为中心,论述其发展方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