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989年10月1日宏杰给父母的信

兄弟在清华和北航的日子(第5辑) 作者:戴次一 著;漫酷文化 绘


1.1989年10月1日宏杰给父母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远离祖国和你们已经一个星期了。这么短暂的七天却是很陌生的一周,好像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想家吗?想。想回家吧?不想。一切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开始,意味着艰辛,开好了头,以后的路就好走了。作为一个开拓者,做祖先没有做过的事,是我的荣幸。因此,“不破楼兰誓不归”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思念也长上了翅膀。熟悉的一切,亲人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尽管一间房子还觉得太大,尽管孤独,但只要想着你们,想着宏力、梅杰,我就感到了温暖和力量!一周来做了生平许许多多第一次做的事情,但真正的第一次,是我作为一个自立的、成熟的人,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生活给我考验,给我机会!以后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清华五年攻读的基础上,从这里开始重新迈步了。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因而你们完全可以放心,相信我能够在这里学习、生活得很好,用毅力、智慧战胜一切!

前几天我第一次锻炼了,在河边的公园里跑步、打篮球、荡秋千。当我沿着哈德逊河漫步时,看到西沉的太阳很是亲切。每天我和你们都能看到同一样东西,那就是太阳,顷刻之间觉得离我的父母兄弟是那么近!所谓“天涯若比邻”吧。

来纽约后对这里的印象不是太好。城市嘈杂,空气龌龊,人也不如中国人那么亲和,比较冷淡。这里中国人之间也和国内大不一样,金钱关系较强,很少在这方面互相帮助,令人一时难以习惯。来后发现当初有些东西可以不带,如那卷手纸,纽约所有的厕所里都提供。有些该带的未带,如毛毯、毛巾被,公寓里没有(这和戴守愚君说的有出入,各地情况不一),只好请清华师兄唐华带我去买了一床被。另外,书带得还不够,想让梅杰设法再带,当然这样的机会很难找,万一有人来的话可再带些来。你们权且把这当作我在清华上学一样吧,不用担心,我的钱可以够买很多的东西。这次唐华母亲回国,我想托她带回一点钱,一点东西,一盒磁带,但都还未去买(10月8日才回国)。到时让梅杰转给你们。上星期天(9月23日)唐华和我去了趟唐人街,像到了国内一样,处处可讲国语,买回一些辣椒、砧板等,还买了个18美元的电话机,带时钟、收音机。过一段时间等电话公司不罢工了把电话机装上。电话最便宜的时候是纽约时间下午13:00~17:00,即北京时间晚12:00~早晨6:00。家里装个电话就好了,能否争取?有急事时可电话联系。

今天去了洛克菲勒大学,有一个北大的同学叫朱晖的在那里(他在哥大听课)。在他那吃了午饭,玩了一会儿。

我和宏力手足之情很深,几年来相依为命,把他留在北京我是不舍不忍的,把他接出来是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的使命,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会比姨表叔铁锚、铁树兄弟逊色,请相信。至于梅杰,我来以后才发现,她正是我所需要的那种女孩子,一起生活,一起读书,一起奋斗。你们一定能看出我们已经感情很深了。今天遇到物理系去年来的一位CUSPEA生,刚从国内结了婚把妻子接来了。我的心情你们自然知道。从国内来的学生很少有到这里后再找对象的,因为人太杂太乱了,唐华等人都劝我明年回来结婚,加上当前局势,我有些动心。对梅杰,我确实很喜欢她。她即使到了这里也是出众的一位,各方面都是。

尽管早来的同学把这里称为“天堂”,谁都不愿回国,CUSPEA生居然在这里低人一等,因为拿的是公派护照,毕业后必须回国工作两年再来美国,不少人都为此大伤脑筋。我却不然,看到人家的繁荣就为我的祖国心痛,而对她将失去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很是惋惜!这样下去恐怕中国没希望了,或又要耽误至少五十年。我还是想报效国家的,如小梅说的,“将来我们无论走多远,都是要回去的”。最近还有同学的父母前来探亲。过几年等我安定了、立住了,一定接你们来看看。“十一”一些人自发地要去华盛顿游行,我不会去,也认为不该去,这样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对这些人的行为,现在我快到了反感的地步了。

昨天去看了邹叔叔的亲戚彭晋康老人家,他们一家都很热情,特别是两位老人很理解我及你们的心情。他们安慰我说,他们女婿现正读博士,来时比我更惨,天天方便面,水煮鸡蛋。她女儿是探亲来的,现在打工。这次清华还来了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女青年教师,叫牛淑芳,住在5楼(我7楼)。她现在也很想家,想丈夫,甚至想回去了。她昨晚来我这儿玩了会儿,精神状态特别不好,我们有点同病相怜的味道。她见了小梅的照片说:“挺好的小姑娘嘛!”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尽管开头太难,但时光毕竟过得很快。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我却永远是爱你们的孩子!

遥祝全家安好!

宏杰1989.10.1.于纽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