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北京人物】
钱学森(1911~2009),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23年9月,钱学森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六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公费留学生,第二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深造,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
在美留学期间,钱学森先后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28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更是让他誉满全球。在“二战”期间,他和导师一起参与了美国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他在美国可称得上是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决定早日回到祖国,为祖国效力。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的知识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枪毙在美国,也不会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因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没有行动的自由。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传到国内,新中国震惊了!国内科学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也非常关心他在美国的处境,我国政府还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强行监禁了钱学森。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和相关外交人员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懈努力——甚至释放了15名在朝鲜战争中被我军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才得以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在踏上祖国领土的一刻,他无限感慨:“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1956年年初,他向国家相关机构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根据他的建议,国务院建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作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并任命他为委员。同年,他还受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这是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在他的主持下,“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顺利完成。除此之外,他参加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的研制工作,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还和同人一起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在我国得以建立。
从1958年4月起,钱学森长期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工作,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等职务。
1991年10月,国务院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一直是钱学森做人为学的信条。由于钱学森的效力,我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
钱学森是知识的宝藏,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榜样和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周恩来总理,将他与钱伟长、钱三强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合称为“三钱”。
【在京档案】
已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中学母校。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宣武区和平门南新华街,成立于1901年,前身是五城学堂,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也是我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钱学森于1923年9月来到这所学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