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宋庆龄:爱国爱民,万民景仰

北京精神 作者:《北京精神》编写组 著


12.宋庆龄:爱国爱民,万民景仰

【北京人物】

宋庆龄(1893~1981),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20世纪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少年时代,她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后来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英勇奋斗。她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宋庆龄的父亲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也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15岁的时候,和妹妹宋美龄一起去美国留学。她将辛亥革命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她对祖国的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充满希望。父亲不断寄来的书信与报刊资料,在她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之间架起了桥梁。然而,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浪潮逐渐消退,宋庆龄学成建设祖国的抱负难以施展。于是她直接去了流亡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她与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1915年10月25日,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与流亡中的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以坚定的步伐跟随孙中山一起投入到捍卫共和制度的斗争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接过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继续奋斗。

1927年8月,宋庆龄访问苏联,之后在欧洲居住了四年,认真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当时的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研究了马克思的著作,并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们一起探讨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这段时间内,她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了对我国的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宋庆龄提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的科学论断和正确决策。她关于全国团结起来抗日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为此,她尽力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30日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宋庆龄谦逊和蔼、平等待人,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参加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同时,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此后她一直担任着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宋庆龄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她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她再次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在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她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78年2月,她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8月30日,她担任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她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十五天之后在她北京家中去世,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她的墓碑上刻着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撰写的碑文: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在京档案】

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是宋庆龄的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庭院,园内幽静的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没有答应。最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将之前的王府花园,修葺更新,作为宋庆龄的住所。从1963年直至病逝,宋庆龄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近二十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