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张自忠:英烈千秋,抗战之魂
【北京人物】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他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三十余载戎马生涯,自抗日战争开始,命运可谓起落无常。1937年,日军进攻北平,29军撤离时,张自忠临危受命代理北京市长,与敌周旋。之后北京陷落,张自忠断然拒绝了日军让其通电反蒋共同反共的要求,处理好29军撤离善后事宜逃出北平。由于时人多不明真相,直指他是一心卖国求荣的汉奸。回到部队后,他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最终以死殉国。可谓是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姓名中的“忠”字。
1939年5月,张自忠亲率部队抗击大举进犯鄂北随县、枣阳地区的十万日寇。在指挥正面军队死守的同时,派两个师迂回敌后,对日军进行包围夹击,取得“鄂北大捷”。同年12月,面对进攻长寿店地区的日军,张自忠又出奇兵,利用奇袭部队潜入敌后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后,趁势反击,大获全胜,史称“襄东大捷”。此役也得到了蒋介石通电褒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
1940年4月,日军又集中30万兵力再次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域。而此时,驻守在襄河西岸的军队只有第33集团军74师的两个团。张自忠作为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大可不必亲自率军出战,但他知道右翼兵团在此次战役中将首当其冲,其胜负如何,关系全局,便不顾部众劝阻,令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襄河西岸后,把他的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加到仅剩的两个团中,准备渡河抗击日军。
5月1日,张自忠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
看最近之情形,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往就义。国家到了如此田地,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措施。更信任,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转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在渡河的前一天晚上,张自忠又亲笔留下临阵遗言,再表以死报国的决心。在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书信中他这样写道:
由于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义务,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议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终极之目的(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必定求良心得到抚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两封遗书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气势,比之战国时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义无反顾有过之而不及,这在后来也被周恩来赞誉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5月7日,张自忠率两个团和特务营约两千余人东渡襄河。8日,枣阳沦陷,10日,日军合围圈外的第5战区主力向突入枣阳之敌发起反击,日军伤亡惨重,向枣阳南突围。张自忠奉令截击南逃日军。15日,张自忠率部在南瓜店地区将日军截为两段并予以重创。日军遂以重兵反扑,经反复冲杀十余次,双方伤亡惨重。当得知是张自忠亲率部队后,日军立即又增加了大批援军,意图将这支劲敌全部消灭,以绝后患。
15日,日军集结了万余人,兵分南北两路开始向张部夹攻。经过一天一夜的鏖战,16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进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随即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十里长山炸成一片火海。从早晨至中午,张自忠一直在疾呼督战,即便左臂中弹仍带伤坚持指挥作战。在日军的猛烈围攻之下,战至下午2时,张自忠部绝大多数阵亡,只剩下数百官兵。张自忠仍拒绝将其撤走的要求,又将自己的卫队全部调往前方支援。此时的张自忠抱着以死殉国的决心,在给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时留下了最后遗言:“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度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该尽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不久,张自忠腰部被日军机枪子弹击中,后身上又中五弹,为了不让围上来的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一代名将,终壮烈殉国。凶残的日军也非常感佩张自忠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敬军礼,并盛殓将军遗体。在张自忠将军殉国消息传出后,延安也举办了盛大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效忠报国”的挽词。1982年4月16日,中华国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义士”。
【在京档案】
北京张自忠路属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北京正式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三处街道(另两处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之一。北京张自忠路是“平安大街”的一段,东起东四十条西端,西至地安门东大街东端,长七百余米;南侧与南剪子巷相通,北侧自东向西与中剪子巷、麒麟碑胡同相通。今天在北京府右街张自忠故居改建的自忠小学院内,还立有张自忠纪念碑,上刻周恩来当年题写的悼词:“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