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何香凝:傲骨永存的妇女先驱

北京精神 作者:《北京精神》编写组 著


19.何香凝:傲骨永存的妇女先驱

【北京人物】

何香凝(1878~1972),原名瑞谏,又名谏,别号双清楼主,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她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国民党著名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还是一位享誉中外的画家,曾出版画集有《何香凝画集》、《双清诗画集》等。她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始终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同胞积极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她把革命活动与艺术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她的作品中充满着斗争激情和浩然正气。

何香凝家境富裕,父亲是从事茶叶出口贸易和房地产的商人。何香凝从小就很有自己的见解,且性格刚毅,非常喜欢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在她生活的年代,上流社会的女孩子都必须缠足。可是每次母亲给她缠上布条之后,她总会趁着母亲转身的时候剪开。无奈的父母只得放任她长成一双天足。和一般的富家千金小姐只喜欢漂亮衣服和打牌不同,何香凝只爱读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氛围里,女孩是不能进私塾读书的。于是她每天恳求父亲,终于能进入“女馆”读了几个月书。后来,她又找出哥哥们的课本自学。就这样,她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接触到了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号召妇女解放的资料。她聪慧伶俐,做事考虑周全,因而深得父亲的器重和喜爱。

廖仲恺的父亲是客家后代,在美国旧金山居住了很多年,对于旅美华侨所遭受的歧视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深知妇女的缠足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留下遗嘱:儿媳妇必须是一位大脚姑娘。可是,在当时的中国,妇女几乎都是小脚,很少能见到大脚女孩,尤其是在上流社会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是罕见。

为女儿的大脚难找夫君而忧心的何家,正遇上廖仲恺要按照父亲遗嘱选择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通过媒人的介绍之后,他们订婚了,于1897年举行了婚礼。

新婚初期的何香凝心里有些不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后,她发现她的丈夫廖仲恺是一位心地善良、忠厚踏实,有着耿直性格和积极进取心的青年。廖仲恺想方设法搜集各种介绍西方新知识的书刊给她阅读,为她解答疑难;何香凝喜欢美术,廖仲恺就耐心地教她画画。所以,两人婚后的生活很是美满幸福。夫妇二人都特别羡慕太平天国时期的革命人物,又都爱好绘画和诗词,可谓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当时,廖仲恺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结婚后只能修整兄长家屋顶晒台上的破屋作为“新房”。“新房”简陋矮小,是名副其实的斗室。唯一的好处是它高处独居,可以避免楼下侄儿侄女们嬉笑打闹的干扰。夫妇两人白天在这里谈论国家时事,研究诗文;夜晚一起欣赏洁净明澈的月色。有一年的中秋佳节,皎洁的月色给他们的斗室增添了无数的诗情画意。触景生情的何香凝,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他俩悠然自得,为了纪念这种既能读书又能赏月的幽静惬意的生活环境,把这间斗室取名为“双清楼”。

在家里,何香凝始终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她与廖仲恺结婚后感情稳定,把丈夫照料得无微不至。廖仲恺要上前线作战,她没有像其他小女子那样凄婉哀怨,而是慷慨写诗勉励他: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叛军押入黑牢时,何香凝誓死闯去探监并为他送饭换衣。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口遭到国民党右派刺杀,当时何香凝就在身边,丈夫的热血染红了她的衣衫。她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把思念深深地埋在心中,继承丈夫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没有丝毫的妥协和动摇。

何香凝是一位慈爱而有主见的母亲。她对自己的一双儿女非常关爱,而且支持儿子廖承志和女儿廖梦醒参加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儿子廖承志在上海遭国民党逮捕后,何香凝勇闯警备司令部,表示要和儿子一起坐牢,后来宋庆龄出力营救,廖承志才被释放。廖承志刚回到家,就说要去偏远且凶险万分的川陕苏区找红军,何香凝虽然心里很不舍,但仍支持儿子的决定。经过了四年的分别,她才接到廖承志的消息,知道廖承志经历了长征的千难万险终于到达陕北,马上发电报鼓励他“须努力奋斗”。为使儿子专心从事革命事业,她在抗战的流离辗转中一直带着小孙子。当时的进步报刊把何香凝评为“世界母性之楷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何香凝与宋庆龄、毛泽东等一起通电讨伐蒋介石。1929年,她毅然与蒋介石决裂,旅居欧洲。“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她放弃了国外较为安稳的生活,回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担任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等职。在1937年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她与宋庆龄等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要求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抗战胜利后,她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政治独裁和内战政策。1946年,她参与了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筹备工作。1948年1月,她与李济深等人在香港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担任中央常务委员的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她任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逝世。

【在京档案】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创建,简称“民革”,是我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何香凝曾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职务。“民革”的办公地点是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南街84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