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崆峒记
〔清〕杨应琚
余幼时,随祖父宦游雍凉。稍长,载观图籍,耳熟崆峒名久矣。
丙辰五月,奉檄五原。公事竣,与山左李观察订游崆峒。一日,驰至山麓,天已昏黑,石壁刺天,溪声聒耳,飞萤千点,乍隐乍现。行数里,忽见灯光,从者喧阗,树杪鸦雀惊鸣,粪如雨落。有老僧延入山寺,遂各倦卧。
黎明闻钟声,始知身在山内矣。晨与李观察携酒食,陟五台,诸胜并历。小树露台风,观虹陛云梯,带岭缨峦,穿林挂壁,虽天施之巧,似亦绰有人功。盖崆峒石骨中,多有孔穴,雨前风后,云从石隙中生,小者如鳞,大者如轮,其细如絮擘,其巨如峰矗,斜则旗翻,直则幢树。肤寸而合,遍满山谷。须臾开爽,群山如故。山有元鹤穴,在东台绝壁下,可望而不可即。山既中空,往来无碍,饮啄自如,是以罕见。而皮冠净发之徒,以此禽为轩辕时物。余以为大都似武陵源,绝境无人,长子孙耳。
山以崆峒名,古人终不余欺哉。此山势不加广,穷日之力,尽胜无遗。山前后有流水界其麓,前即泾河,交会东注。界水之外,山无起伏,皆濯濯童阜耳。望崆峒者,昭如黑白,可谓山之清者,此其所以隘也。然耻与众山为伍,壁立千仞,宁非杰出者哉!
是游也,烧烛成诗,得廿一首,兹又纪其诗之所载未尽者。五台山之五峰上各有寺,南台以幽胜,北台以松胜,东台以元鹤胜,西台以烟霞胜,中台以上胜,浮屠多聚其中云。
——选自同治本《崆峒山志》
作者简介:
杨应琚(1696—1766),汉军正白旗人,字佩之。乾隆时,擢山西河东道,寻调甘肃西宁道,累迁两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加太子太保,拜东阁大学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云贵总督,因中缅冲突,战败赐死。博学多才,勤于著述,多有诗词、碑记、考传和杂记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