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郑淑昭小传

赵氏闺媛诗注评 作者:岑玲 编著


郑淑昭诗

郑淑昭小传

郑淑昭(1826—1877年):赵廷璜夫人,字班班,生于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二月初十,卒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夏六月十二,终年52岁。郑淑昭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郑珍是“西南巨儒”,弟弟郑知同也是诗人。在父亲的影响熏陶下,从小喜欢读书,也学着吟诗填词。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23岁时嫁与赵廷璜,为夫妇29年,育有三子一女。丈夫长期游幕四川,家庭重担全由淑昭支撑,侍奉翁姑,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她亲课子女学业,勉励子女励行力学,长子赵怡为进士,次子赵懿、三子赵恒均为举人。郑淑昭还是养蚕缫丝的带头人,她去四川大宁知府署丈夫任所探亲时,见署后多桑树,于是率女媳仆妇采桑叶养蚕数十筐,缫丝若干两,在当地提倡养蚕,鼓励老百姓亦农亦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境况。郑淑昭平时亦喜欢写诗,但随写随弃,仅存晚年之诗凡五十六首,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四月,由其长子赵怡刊印于京师,为《树萱背遗诗》一卷。其诗载入《黔南丛书》第三辑中,她是贵州历代女诗人中有诗集传世的三者之一。“树萱背”为郑淑昭住所之名。

树萱背遗诗

凡存录者,止五十六首,光绪甲午四月,刊于京师,男怡谨记。

树萱背遗诗(遵义郑淑昭班班)

春晓曲(以下辛未[1]

别院[2]铜鱼[3]晓箭[4]稀,轻寒阵阵入罗帷。海棠坠露无声腻,燕子瞋帘人未知。金乌[5]飞上西邻树,绣幕沈沈[6]半遮护。何处流莺[7]乍一声,金闺[8]梦断无寻处[9]

【注释】

[1]辛未: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

[2]别院:正宅之外的宅院。

[3]铜鱼:指铜鱼耳的香炉,此处指经过一夜,香炉中的香已燃尽。

[4]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借指凌晨这段时间。如(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5]金乌: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用为太阳的代称。如(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绝句》之二:“烛影摇红人未散,金乌腾彩已三竿。”

[6]沈沈:同沉沉。

[7]流莺:婉转流动的莺声。

[8]金闺:闺阁的美称。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9]梦断无寻处:此处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评析】

此首描绘春天清晨的景象,全诗紧紧抓住“春”、“晓”二字,“铜鱼”、“晓箭”、首先点出了拂晓的时光,在描绘春天早上的景色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海棠垂挂露珠的姣好美丽、燕子在帘上悄悄地想亲近诗人,“无声”、“瞋帘”极为形象而富有生意。诗歌的最后化用了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中的诗境,巧妙地表现了隐伏于诗人心中那份相思引发的孤寂。

春暖曲

桃花深红柳深绿,池塘水浅鸭新浴。日暖闲庭晒午鸡,花阴移上阑干曲。帘影衣香满院深,流莺语语入人心。欲漫[1]拈花插鸦髻[2],恐教蝴蝶趁华簪[3]

【注释】

[1]漫: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此处为随意的意思。

[2]鸦髻:古代妇女的发髻。如(宋)李行中《赋佳人嗅梅图》诗:“蚕眉鸦髻缕金衣,折得梅花第几枝。”

[3]华簪:此处指经过装点并配有首饰的发髻。

【评析】

此首表现春天庄户人家的日常生活场景,桃红柳绿,莺声燕语,自然景色的清新可人,小动物优游自得,诗人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也有了“拈花插鸦髻”的自然冲动,但蝴蝶也不甘落后,飞上诗人头上。全诗弥漫着浓郁的乡野生活气息,更见出诗人作为一个女性细致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那份挚爱。

归宁[1]登子午山[2]梅峐[3]

少小生山中,不知世尘喧。前有梅花峐,清绝当其门。梅花冬月茂,皪的[4]藏孤邨[5]。阿耶[6]过怜女[7],相携花底间。儿群好嬉弄,背人如飞翻。五月暗偷果[8],缘木轻猱猿[9]。自从别离后,廿载[10]经寒暄。归宁北堂上,重登故林园。荆棘深无径,梅花空自緐[11]。回身旧庐畔[12],基磴[13]没无痕。累累三五冢[14],怆悽祖父魂。我念黄梅子,梅子黄愈酸。将酸比世味[15],怛恻[16]声为吞。

【注释】

[1]归宁:回家省亲。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如(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2]子午山:郑珍《子午山杂咏十八首》(并序):“山在县东七十里乐安江东岸,高三十步,左右臂若抱然,珍既墓先妣于山之心,后七年,复墓先考与妣右却北,遂即墓庐家焉,犯晨夕所游止。”此为乐安江旁的一座小荒山,后为郑珍买得,因其方位为子午向,故改称子午山,又由于郑珍的父母埋葬于此,郑珍自号子午山孩。

[3]梅峐(gāi):又称梅屺(qǐ),意为没有草木的山。此处取《诗经・魏风・陟岵》:“岵彼屺兮,瞻望母兮”之意。其地在郑珍母亲墓地南百步左右,上皆梅树,郑珍作有《梅峐记》,言峐上梅树皆父母所种祖梅之子孙,“每春夏相交,一亭皆绿,先孺人或坐梅下纺棉绩麻,或行梅边摘花弄孙子。及秋霁冬晴,则又架竹槎丫间,曝衣襦,干旨蓄,徐徐然来往其际。……据峐北望,累然一丘,音容莫复,徒使兹峐为瑶林为雪海,过焉者啧啧道山中之胜,能无悲乎?”又郑珍《子午山杂咏十八首》之《梅屺》:“当墓横修眉,种梅密无路。一株常默对,是母搭衣处。”

[4]皪的:明亮、鲜明。

[5]邨:同“村”。

[6]阿耶:同“阿爷”,指父亲。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7]过怜女:指父亲过于溺爱自己的女儿。

[8]暗偷果句:郑珍《子午山杂咏十八首》之十二《果园》:“山妻识方法,栽椄(jiē嫁接花木)罗高卑。小女时偷果,持竿叶底窥。”

[9]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10]廿(niàn)载:廿,二十,廿载即二十年。

[11]緐:同繁。

[12]庐畔:指房屋。

[13]磴(dèng):石级。

[14]冢(zhǒng):坟墓。

[15]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如(唐)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16]怛(dá)恻:怛指忧伤,悲苦。怛恻也即忧伤、悲苦之意。

【评析】

此诗写归宁于家乡,物是人非,往日之欢娱与今日之沧桑固成比照,使人不禁悲从中来。子午山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有自己青春年少的回忆,还有那些让人忆念和牵挂的逝去或活着的亲人。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沧桑之后,今天的子午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已青春不再而倍感苍凉。诗歌的前十二句回忆了子午山昔日美好的景色和自己嬉戏于其中无忧无虑的童年,更怀念父亲对自己的无比怜爱。“自从”二句转折,用十二句描写了自己出嫁二十载后,经历了多少人世间的苦难,而今重回子午山,满眼只剩下了凄凉和沧桑。荆棘密布而无路,梅花繁盛而无主,石阶没于荒草之中,墓冢掩于杂草之畔。诗歌的最后两句“将酸比世味,怛恻声为吞”以黄而酸的梅子比拟世味,吞声而悲。全诗在今昔的对比中,儿时的欢乐与今日凄怆的比对承载了诗人在动乱岁月中的万般感慨。

岁辛未六七月间,弱躯婴[1]病,垂危者三,忽阿邠[2]入学,日渐就瘥[3],书报锦江,外主[4]有诗见寄云:“伤心已疟[5]芹羹[6]冷,覆手禳灾[7]泮水[8]香。”谓先姑[9]昔年曾患虐,以君入学,遂愈也。感而次韵[10]奉答。

当年我号得衣缽,共说如姑事事强[11]。衰老持门空善病,生平画荻[12]愧知方。芹羹作药传偏在,樝子[12]承梨品继香。风矩[13]但令存柳郢[14],鹿车[15]归去入樤桑。

(先姑墓左里许曰樤桑邨[16]

附赵廷璜原作

一官匏[17]系浣花[18]旁,弱骨持门且自强。有子漫云成秀士,与君权作救生方。伤心已疟芹羹冷,覆手禳灾泮水香。便道茂才[19]宗广汉[20],挂冠偕老苦耕桑。

【注释】

[1]婴:触,缠绕:~疾。“弱躯婴病”即羸弱的身体让病缠绕。

[2]阿邠(bīn):当为作者的长子赵怡。

[3]瘥(chài):病愈,如“久病初瘥”。

[4]外主:谓在外之主事者,此处指自己的丈夫。郑淑昭的丈夫赵廷璜,字仲渔,号二山,别号慕青山孩,贵州遵义县人。早年师从郑珍之学,旁及金石篆隶之书与诗古文辞。补县学生员。因农民起义罢乡试,便入川游慕于各司道衙署,又从莫庭芝讲性理之学,从布政临习包世臣书法,后随授黔川军入黔,以军功保知县、同知。后调任四川大宁、富顺等县知县。得丁宝桢赏识,协办四川盐务。黔中大饥,又协助华国英购川米入遵赈济。著有诗文各稿,舟行落于水中,剩《慕耕草堂集》一册,《新宁论蒙诗九章》等。

[5]疟(nüè):一种按时发冷发烧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疟蚊传染到人体血液里。

[6]芹羹:在古代,贵族阶级吃的是肉羹,如羊羹、犬羹、雉羹等,穷人吃的多是菜羹,如藜羹、芹羹、苦羹。清人王文治的扇面上有极为生动的描述,“芹羹碧煮松溪水,粳饭香添石铫茶”。“芹羹”就用以指贫困的生活,此诗中用此的意思是自己能安于艰难困苦的生活。

[7]禳(ráng)灾:谓向鬼神祈祷以消除灾祸。如(汉)张衡《东京赋》:“冯相观祲,祈禠禳灾。”李善注:“禳,除也;灾,祸也。谓求祈福而除灾害也。”

[8]泮(pàn)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9]先姑:此处指已经去世的婆婆。

[10]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11]当年二句:意为当年自己嫁到赵家,自己认为继承了婆婆的贤德,像婆婆一样事事都能操持料理得十分妥帖。

[11]画荻: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不能具纸笔,母郑氏以荻管画地写字,教其读书。见《宋史・欧阳修传》,后以“画荻”为称颂母教之典。此处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年老多病,在教育儿子上如与欧阳修的母亲比起来实感有愧。

[12]樝(zhā)子:同“楂”,即山楂。

[13]风矩:犹风规或风轨,指风度或气派。《新唐书・柳仲郢传》:“牛僧孺辟武昌幕府,有父风矩。”

[14]柳郢:即柳仲郢。仲郢字谕蒙,兵部尚书公绰子。元和十三年进士。累拜京兆尹,改右散骑常侍。大中初擢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刑部尚书。咸通时封河东县男,检校尚书左仆射东都留守。为天平节度使卒。读书学习是柳家的家风,柳仲郢的父亲柳公绰年少时读书千卷,成为名士。柳仲郢的叔叔柳公权手不释笔,终成书法大师。柳仲郢本人也是嗜书如命,公事之余,开卷读书,不舍昼夜。《九经》、《汉书》、《后汉书》亲手抄写一遍,魏晋南北朝的史书手抄两遍,全是用小楷精心写下。

[15]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如(宋)欧阳修《秋怀》:“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16]樤桑邨:邨同“村”。樤同“条”。作者在诗后加注说自己婆婆的墓地左边大约一里路的地方叫樤桑邨。

[17]匏(páo):即匏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后以匏瓜比喻求官不得或不被重用的人。如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18]浣花:指浣花溪旁,浣花溪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在成都西郊,为锦江支流。此处指成都,因作者的丈夫为宦于成都。

[19]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20]广汉:指四川广汉县。

【评析】

此首七律为次韵之作。以一件生活中偶然巧合的事件为题材,表现了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情。诗人病重,儿子上学后却奇迹般慢慢地好起来,在写信时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丈夫,丈夫看后寄诗一首,并在信中说当年母亲也患重病,因为自己的入学而慢慢痊愈。这种无端的巧合让诗人感慨万端,于是次丈夫的诗韵作诗一首。

赵廷璜诗中对自己常年在外,家中就靠妻子一人支撑门户表示了十分的歉意和对病中妻子的宽慰。诗歌的首二句说自己因为一官半职而被羁绊在浣花溪旁,家中就靠孱弱的妻子苦苦地支撑着。三四句说在妻子的教导下,如果今后儿子们有出息,这就是最好的救命良药了。五六句说妻子在家生活困顿且又多病,自己却只能在远方为她祈福消灾。七八句说自己一旦完成了使命,将会挂冠而回与妻子白头偕老过着平静耕桑的生活。

郑淑昭诗依韵而作,首二句说自己当年嫁往赵家,以为得婆婆之衣钵,贤德能干而支撑门户。三四句说谁知如今年老多病,很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欧阳修之母相比很是愧疚。五六句说生活虽然困窘,但自己却乐在苦中。七八句说自己一定会好好教育孩子,让他们传承家风,也会在家静静地等候丈夫的归来,夫妻偕老于乡里。

从夫妻二人的诗中,能看到赵廷璜对病中妻子的关切,更能看到郑淑昭的贤德自谦、甘于贫贱和忍辱负重,她对生活的索取甚微,有的只是对丈夫的关爱和对子女无私的付出,表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病起书怀再次前韵

药灶经旬[1]掷槛旁,孱躯[2]坐卧日来强[3]。老蚕忆历眠三起[4],北雁惊闻天一方。经检旧篇[5]怜舌强[6],机抛锦字[7]隔心香[8]。狼山蜀水[9]遥相望,斜日西风下晚桑。

【注释】

[1]经旬:经过十来天。

[2]孱躯:孱弱的身躯。

[2]日来强:一天天地好起来。

[4]眠三起:荀子《蚕赋》中说蚕“三眠三起,事乃大己。”

[5]经检旧篇句:翻出旧时的诗篇。

[6]舌强:舌头僵硬,说话不灵活。此句的意思是翻检出旧时的诗篇想诵读,但大病初癒,舌头僵硬而不灵活。

[7]锦字:指锦字书,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图。《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相传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遂以“织锦回文”借指妻子的书信诗简,亦用以赞扬妇女的绝妙才思。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亦作“织锦回文”。

[8]心香:佛教语。谓中心虔诚,如供佛之焚香,后世往往指真诚的心意。如(清)龚自珍《南歌子》词:“红泪弹前恨,心香警旧盟。”

[9]狼山蜀水:指遵义和四川。《续遵义府志》卷五上。山川上:“娄山,在治北一百里,前志(指遵义府志)称古之不狼山也。”此处指遵义和四川遥相望,表现了诗人大病初愈后对丈夫的思念。

【评析】

此首七律与前首遥相呼应,同为次韵之作。大病初癒,身体在一日日地慢慢恢复,从蚕与大雁生活状态的变化中表现了病中经久难熬的时光。病后想诵读往日的旧作,却因舌头僵硬而难成。诗中用窦滔妻苏氏“织锦回文”的典故表现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而“隔心香”之“隔”又表现了眼前分离的无奈。最后两句以“狼山蜀水”表现了与丈夫的重重阻隔,但“遥相望”却是时间与空间都难以阻断的彼此深深的牵挂。

寒夜

疏风[1]薄雾夜寒来,半面蕉窗[2]未肯开。人带愁肠天不管,无端[3]清月上高台。

【注释】

[1]疏风:疏朗的清风。

[2]蕉窗:有芭蕉叶映照的窗户。

[3]无端:无来由。

【评析】

此首七绝写“疏风薄雾”的寒夜,清寒让人不敢打开芭蕉叶映照的窗户,人难入眠本是心中愁绪难消,却将心中的幽怨责之于天,是上天不怜惜自己的一腔幽

情愁肠,明月的“无端”其实正是胸中无端纷乱思绪的外现。

元夜[1](以下壬申[2]

春归数日雨绵绵,云暗今宵雪满天。儿女张灯娱病眼[3],哪知心在锦江[4]边。

【注释】

[1]元夜:即元宵节。

[2]壬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

[3]娱病眼:安慰病中的人。

[4]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此处即指成都。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如(唐)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评析】

此首七绝写早春已经悄悄到来,数日绵绵阴雨后的元宵之夜,云暗飞雪漫天。孝顺的儿女点亮灯烛安慰病中的自己,但他们哪知自己整个的心都在成都丈夫的身上。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家人团聚的元宵节对远在他乡丈夫的殷殷思念,诗境与杜甫《月夜》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有异曲同工之妙。

入居慕青草堂[1],寄外主成都

僦居[2]已三载,岁岁空费租。一瓦不自主,寸檐难复舒。为地甚湫隘[3],开门临市衢[4]。蔬圃[5]虽数弓[6],又不足耘锄。谷口五亩宅,修修[7]东城隅[8]。草堂既幽静,竹树森扶疏[9]。旁邻鹿鸣邨[10],背插双剑砠[11]。花冈与桃源,空翠檐角腴[12]。湘水鸭头绿,拍槛[13]浮鸥凫。右邻夫子墙,苍圣[14]宫左区。雍雍[15]礼乐地,实近圣人居。孟母毕迁者[16],恐不于此如。俎豆[17]化诸儿[18],讵曰非美图[19]。百金乃到手,入居真吾庐。西头读书时,东头蔬笋厨。前头翠墙下,手种桑三株。既以添清阴,复为蚕之储[20]。百具且料理,吾意得纡余[21]。作诗报阅道,琴鹤[22]归来乎。

【注释】

[1]慕青草堂:郑珍别号慕青山孩,故其家住宅名慕青草堂。

[2]僦(jiù)居:租赁,僦居即租赁房屋。

[3]湫(jiǎo)隘:低洼,低湿狭小。

[4]市衢(qú):市场和大路。

[5]蔬圃:菜园。

[6]弓:旧时丈量地亩用的器具和计算单位,此处的“虽数弓”指虽有一点土地。

[7]修修:修长美好貌。(唐)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

[8]隅:角落。

[9]扶疏:枝叶繁茂纷披貌。如(宋)姜夔《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