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郑振铎诗文集 作者:郑振铎 著; 吴昊 编


前言

郑振铎,字西谛,书斋用“玄览堂”的名号,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温州。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曾创办《儿童世界》《民主周刊》《小说月报》等刊物,并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与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振铎曾担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等。1955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及学部委员。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

郑振铎在学术研究方面造诣匪浅,代表专著有《文学大纲》《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版画史图录》等,他治学严谨、博古通今,对中国文学、考古等方面具有开拓性贡献。

在大众文学方面,郑振铎的文字平淡而有新意,章法于轻松之中严谨,既歌颂真善美,也不乏深广学识,深受大众读者喜爱,译著《纸船》,散文《海燕》《离别》《鹈鹕与鱼》《蝴蝶的文学》等作品,散见于自新中国以来的各版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

他的散文作品张力十足,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作品题材广泛,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亦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感想。无论是生活景致,还是爱国情绪,无不与时代背景相连。《“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等文,仿佛为一幅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在莫干山避暑期间的散文体现出浓浓的故乡情,赴欧途中所创作的作品则抒发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郑振铎乘新文化运动的清风,在推进白话文和新诗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以优美的现代诗风格,陆续翻译、发表了泰戈尔的诗篇。他翻译的《飞鸟集》,是泰诗的第一版中文诗集。作为“最早卓有成效地给中国读者介绍泰戈尔的人”,他赋予了泰诗平易而微妙的中国风,或童真的喜悦、或明媚的盎然、或清婉的惆怅、或睿智的深沉,这不仅让泰戈尔家喻户晓,并且为泰诗翻译的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

本书秉承“典藏”系列的大众普及阅读编辑方针,力争在一本书中,尽展郑振铎一生中最经典的大众文学作品。书中完整收录郑振铎诗歌译著《飞鸟集》《新月集》,并根据作品的重要程度、感情色彩,精选和归纳散文、杂文类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经典内容(包括所有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在脉络清晰的篇章中,带领读者深切走进郑振铎的感性世界,使读者在阅赏美文的同时,感受郑振铎在温柔与刚毅、痴迷与洒脱的变幻中展露出的无限才情和丰富人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其一,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文体分类并未完备,且郑振铎的很多作品有体裁杂糅的现象,例如,《唯一的听众》和《猫》两篇,有人认为是小说,有人认为是散文,也有人认为是散文小说,《六月一日》和《迂缓与麻木》两篇,有人认为是散文,有人认为是杂文。本书参考《郑振铎全集》的分类方法,秉承大众阅读的原则,将前两篇归为散文类,后两篇归为杂文类。

其二,本书中由于作品的时间跨度较大—不同历史时期对文稿的核定标准不同,为了使读者在文字上感受时代气息,本书保留了原文的部分文法和字词用法,例如,“么”作为语气词出现在句尾。然而,对严重影响阅读理解的文法,本书一一做了订正或注释。

此外,对于文中提到的较冷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本书也进行了注释。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收获一番时代感与愉悦感并存的阅读体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