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客户如何识别彼此
过去,我们总说顾客就是上帝,尤其对于服务行业的人来说,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就能让自己收获市场和利润。可在市场越来越细分,顾客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的时候,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有了更好层面的要求,所有的起点在于,你要知道你的顾客是怎样一群人,第一,你想要什么样的客户,第二,谁为你的产品买单。
首先,你想要什么样的客户?
很多人心目中会有一、二、三几个关键点,然后一路狂奔朝着这几个目标就去了,走着走着发现这样的人大约是这样的吧,然后又好像哪里没有对,那就大约是那样的吧,但是好像又有哪里没有对,总有偏差。跟谈恋爱是一个道理,我们总想要寻找某几种特质组合而成的某个人,一路寻觅却总有阴差阳错的感觉,你不断怀疑是不是自己不适合,或者看错了——其实你只是需要细化你的目标,尽可能详尽地考虑到你的客户的情况,龟毛程度丝毫不亚于肖像师描绘人物面部细节时的一丝不苟,工程量也堪比一个人群调查,所以除了他们的喜好和消费习惯外,还有许多信息需要注意。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我们用这些标签化的信息去识别我们想要的客户,以便于更好地给客户提供服务,而不是只是把客户标签化。)
年龄;
性别;
学历;
收入来源;
收入水平;
每月用在与你的行业相关的消费金额为;
每月用在与你的行业相关的消费时间为;
更倾向于在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接受你提供的服务?
服务过程中会更倾向于注意哪些点?(环境产品人,还是其他?)
着装特质更倾向于正式休闲运动居家表演,还是其他?
求学特性更倾向于文科理科工科?
职业类别更倾向于XX领域XX行业XX职位?
还倾向于喜好哪些其他同类型的消费方式?
除与你所在行业相关外,还倾向于喜好哪些其他类型的消费方式?
有人说,你说的这些太抽象,想这些有什么用处,稍后我会用例子来做进一步描述。但描述了你想要的客户,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谁为你的产品买单?这个部分更像是确认以及更清晰的区分,你想要的客户与你真正的客户之间,其中的联系和差异在哪里,而对于这一点的关注,将帮助你更有效地与真正的客户建立关系,尤其是当你在选择你的营销手段的时候,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
情人节,商家们做的产品往往会努力讨女孩子欢心,首饰、玫瑰、各类凸显心思的小礼物,都在向女孩子表达爱意。但宣传的方式呢,更多是以男性简单、直接的方式及渠道来表达,手机推送、首页推送、热点推送、超市重点位置提前推送,等等。为什么呢?因为最后买单的往往是男人。
儿童教育机构,老师们会侧重于用颜色、图画等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孩子接触广阔的学习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所有与推荐和介绍相关的部分,则全部采用家长的视角,前后对比,过往孩子的作品等。为什么呢?因为最后买单的是家长。
当然,如果你的产品使用客户和购买客户是一致的,就最好了!第二步是对第一步的再次确认与深入——你懂的,想要的越具体和详细,找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越了解他们,越容易与他们建立连接。
第三步,找到合适的方式吸引到你的客户。传播学中说到,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需要有信号的发出者,信号的接受者,以及中间的媒介进行信号的传递,接受者的信息反馈,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沟通。同样的例子也适用于商家与客户的一次“沟通”。有了清晰的沟通意愿,你的核心产品,明确了你的沟通对象,你还需要找到恰当的渠道传递你要给出的信息。如何定义“恰当”?创业思路越清晰,越需要你去了解你的客户,根据你选定的客户群体特长找到他们愿意接触的渠道、方式,让他们有机会知道,构成“沟通”意愿,才是恰当的。
另外,要在这个部分分享的,是以往许多人习惯的,“单打独斗”的方式不完全妥当。当整个社会的节奏还比较慢的时候,人们接收到的信息还很有限,选择面也比较有限的时候,靠一个人、一个团队的智慧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摸索出合适的方式,但在现在方便、快捷的生活节奏影响下,好点子不见得会有好出路,好产品也不见得会带来好利润,因为你的核心产品与市场接触获得生存的试验时间变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思维,想想有些什么样的渠道、媒介,甚至非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团队可以共同发展,带着共赢的思路探讨合作,会更有利于你触摸到你的客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两年,许多年轻的不同创业团队常常提到的资源整合,抱团取暖,都是拥有联合创业的思路体现。记得一点:当你有了你的核心产品、你的优势,你才拥有跟别人合作的基础。第四步,影响你的客户,丰富客户体验,让客户带来客户。
爱因斯坦有一句话很智慧: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的统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
你的创业激情为何燃烧,找到困扰你的你想解决的问题,发现创新的方法或者是探索缓解之法,让更多人因此而受益,那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就不在制造问题的思维上,换句话说,你需要更先进的方法,你用产品影响了你的客户,而如果要留住这批客户,停滞不前是会造成惨烈的客户流失,除了用更加创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外,还要引领你的顾客跟随你前进的脚步。手机领域的争夺战就很说明问题——在看这些文字的你,有多少人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有多少人追过诺基亚的各阶段街机,后来呢?当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塞班系统遭受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冲击,没能及时快速做出调整和改变,从哪一年开始,你身边的手机党们都渐渐开始苹果、三星、小米、锤子、华为……不满足于现状,即便你已经是行业巨头,要持续让自己的产品保持在前沿、领先,才是硬道理。而产品如何来,来自更好解决的问题方法。
如今宣传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被了解的渠道,许多创业者往往会绞尽脑汁寻找新客户,尤其在产品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发展的天平往往倾向于营销,甚至很多创业者会选择这个阶段公司所有的事情都要向营销看齐,无可厚非。可上面的例子说明,即便你已经成为市场的最大拥有者,你仍然要花心思在你的产品上,尤其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上,因为所有的宣传方式都是辅助,产品才是你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在。虽说现在的我们已经习惯于遇到大小问题都求助于百度、谷歌,靠搜索整理、分析、思考来做出决定,但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往往会找身边对该行业或者该产品较为了解的朋友,来听些相对更加“专业”的意见,想想这些年的明星代言,到这几年新浪微博的大V营销,我们现在说的口碑营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告诉另一个人这个产品好就管用的,而是大家会更关注这个产品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个人的这个评价可以相信。用一个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是敲门砖,而非目的。
让产品真正融入客户生活,客户带来客户,“用了的都说好”,才能成为可持续的竞争力。即便今天,诺基亚已经不再普遍,但当年“哪款手机性价比高还抗造”,“诺基亚”,那些大家一起用诺基亚的回忆,都在,且行且珍惜。
第五步,与你的客户沟通,用客户需求引导你进行新产品开发,你不仅已经拥有了先期市场,还有机会跟客户成为真正的“伐木累”。
京东最初被大家熟知是因为这是一个物美价廉的电商平台,大家都知道,在这里可以买到你想要的某品牌的同款电器,同样提供送货上门和后续保修服务,价格却比在商场购买便宜许多。当客户对一个平台有所依赖之后,就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知道京东的产品都是正品,我信任京东,可是有没有可能除了在这里买电器,我还可以在这里买正版图书,买正版衣服?所以现在,京东成了一个可以购买电器、数码产品、家居用品、汽车户外用品、食品、图书,甚至旅游、理财产品的综合型网站平台。
当当、聚美优品等网络平台,最初都是以某一单一品类获得消费者认可,当消费者已经习惯这条路径的消费方式之后,再将产品线扩展至其他相关品类,图书与家庭生活,化妆品与女性服饰、包包、配饰,即便是同一客户群,也可以创造新的赢利点。垂直化落地,再进行多元化发展,满足客户“膨胀”的需求,网络平台知道这样的方式会让客户更加依赖你。
服务业这个时候又要单独来说了,假设你去某餐厅,餐厅老板真诚地向你询问服务体验,你向这个餐厅的老板提出某种意见建议,下次再光临的时候发现你的意见或者建议被采纳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