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棣制造的政治泡沫

看了明朝就明白 作者:王春瑜


朱棣制造的政治泡沫

一、明朝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

先秦时期,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大体上属于《山海经》水平,或借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诗来形容,“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诚然,甲骨文中有舟字,而且商代有了像样的造船技术,据殷商史专家研究,“商时河中已有船队”。战国时在沿海一带,有海上渔业活动,以及运送军队,从苏州下海,可抵山东,从浙东下海,可至淮上。但先秦时期中国没有海外贸易活动。

汉代史籍证明,早在西汉武帝时,中国船队从广州湾出发,经中国南部海域,航抵南洋各国。《汉书·地理志》论南粤地理形势,述及从徐闻、合浦等地,船行五月到都元国;继续航行,到谌离国、甘都卢国、黄支国;最远可抵已程不国。大体上,这是从今天的广州湾沿岸港口至印度半岛南部之航路。但上述地名,今人至今仍不能全部考订出其确切位置。当时的贸易是为皇家服务的。官方用黄金、杂缯向海外买回珍珠、琉璃及各种奇珍异石。至唐代,海上贸易有了长足发展,设有市舶使专司其职。但唐代文献,对其司职情形,并无明确记载,从宋代史料看来,市舶使主要是征收进出口税,并查禁违碍物品,管理香料等官方专卖品。市舶使是海外贸易兴盛的化身。我国商船已能远航到阿曼湾和波斯湾一带。宋代,西北地区很不安定,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与宋朝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传统的通往西域的陆路交通线严重受阻,使宋朝政府不得不更加重视海外交通。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地近大海,海外贸易繁盛一时,市舶税收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0%,“经费困乏,一切倚办海舶”。元朝建立后,依靠其雷霆万钧的大帝国声威,使波斯湾地区大部分成为元朝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的领土。因此,至该地贸易,远比过去方便。元代后期汪大渊著《岛夷志略》,乃亲身随商船游历东西洋的记录,内有地名200多个,最远处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的憎拔罗(桑给巴尔)等地。事实上,后来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所著《星槎胜览》,“半采汪大渊《岛夷志略》之文”。马欢的《瀛涯胜览》也多次引用《岛夷志略》。甚至“记录郑和航行所历地名最详之《郑和航图》,有许多已见于《岛夷志略》和其他元代史料”。还须指出的是,早在60多年前,童书业先生已注意到,“元世祖亦尝屡遣使下南洋矣”,并列举世祖至元八年、十年、十六年、十七年、二十三年遣使至缅甸、占城等“海外诸番国”。显然,唐宋以来的航海经验,特别是元代的航海成就,其中包括多次下南洋,为郑和“七下西洋”奠定了基础。但是,上述这些海外贸易活动,都是以皇权为主宰的官方贸易,是为皇家及贵族服务的。在政治上,是为了扩大“天子”的影响,“羁縻”海外诸国;在经济上,采购奇珍异宝,满足统治集团日益膨胀的奢侈消费欲。因此,当时的国人,从上到下,没有、也不可能有海权观念。严禁私人下海贸易的国策,总体上并无变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