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香联姻

中国控制先驱:张钟俊传 作者:王延锋,姜玉平,陶宇斐


书香联姻

虽说张恺敷未能走得更远,但能够考上京师大学堂,这已经是魏塘张家的很大荣耀。也正因为张家到这一代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才有后来张家与魏塘的书香之家孙家的联姻。书香之家相互联姻,这不仅在嘉善,更大一点的范围来说,在嘉兴乃至整个江南一带早有传统。据相关研究表明,南宋以来秀才之家相互联姻已经开始流行,到明清时期更是十分普遍。若某家小孩中了举人,进士乃至状元,通常会选择跟另一个同样有考取举人或进士的家族联姻。这不仅能光耀门庭,即刻提高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形成某种特殊的家族亲缘圈子,一种鼓励孩子读书上进的家族氛围,书香门第得以赓续不断。因为其下一代,表兄弟、表姐妹间会相互激励、相互比照,会激发他们奋发读书,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魏塘最有名的书香之家应该算钱氏家族,明清两朝,魏塘钱氏家族共出进士11人,举人13人。[1]明代著名大学士钱士升就曾跟同样的书香之家,累有考取举人和进士的孙家联姻,在当地传为佳话。[2]

与孙家联姻也算是圆了张兆熊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他看到自己儿子从小乖巧伶俐,勤奋好学又十分懂礼,但美中不足是性格比较柔弱,处事不够果断刚毅,担心他以后在人生道路上难以经风雨。在儿子的婚姻问题上,他希望能找个家教严格,有主见能独立持家的女孩子,能担得起教化下一代的家庭重任,好让自己的儿子在外有更好的发展。在张恺敷考上大学之后,这一愿望变得更为强烈。加上儿子已经年近二十,要是在普通的乡村家庭,早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亲友们也不时议论催促,乘恺敷一举成名,受众人仰慕推崇之际,应该尽快把孩子的婚事定下来。其实张兆熊心里已有主意,他早就看重孙家的大女儿,即孙文耀的姐姐孙星英。此女孩知书达理,温厚善良,受过几年私塾教育,能读能写,沉稳持重还有几分倔强,是个理家的好手。此前有过不少富裕人家来提亲都没有答应,可见眼光比较高。孙星英虽然长相不算很出众,年龄也比张恺敷要大几岁,但正如俗话所说:“女大三,金如山”,要是能与恺敷成婚,刚好弥补恺敷天性的不足。再说有孙家的家庭教育做底蕴,今后对小孩教育的各种忧虑可以休矣!虽然两家家境差距比较大,张兆熊心中不免有些迟疑,没有确切的把握,但他还是决心一试。他很快派人去提亲,没想到孙家很爽快的应许了。

原来在孙父的心里,恺敷也是比较理想的人选。本来两家相距不远,恺敷的成长及其在学校里的表现,孙家父母都一直看在眼里,他为女儿终于有个满意的归属而感到安慰。孙父原本思想开明,并不看重家庭固有的经济地位,在时局不断变换的当下,个人的知识和才能才是关键。再说在魏塘,无论人品还是才华,还能有谁比恺敷更合适的呢?这桩婚事很快就定下来,待到恺敷上京城入学,春节回乡便可举行婚礼了。无论在选择学校还是在婚姻问题上,张恺敷基本上都是无条件地听从父辈的安排。这也反映了父子两人个性的差异:父亲张兆熊非常有主见,对家庭各种重大事务早早就做好筹措安排;张恺敷则很少关心外界的事情,一心安静读书,对家庭重大事务也很少发表意见,一切顺应时变,听从父母的安排。不过这桩婚姻也确实给他带来许多实惠。孙家不仅在当地很有影响,也是读书人学习的榜样。现而今能跟孙家联姻,不仅很快摆脱普通农商家庭的形象,也算是找到一条走向上流社会的便捷通道。对于家族的未来,也显示了一片光明,不仅有孙文耀等成功先例,作为今后子女教育的典范,经济上也不时得到孙家的资助,还能从父辈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经验与智慧,在社会上也更受人尊重。

张兆熊原本希望儿子毕业后也能考个官费留学,或者在官场谋得个好职位。可惜张恺敷生性柔弱,体质又不太好,对京城的气候就已经不太适应,毕业前在是否选择出国留学问题上先是犹豫不决,而后错失良机,只得放弃。更不幸的是,张恺敷刚上大学不久就遭遇辛亥革命,满清政府被推翻,官办的京师大学堂,其前景很不明朗。乃至到了1913年初夏,正当张恺敷即将毕业,原本打算在京城或至少省城杭州谋个官差。但此时革命风潮仍在四处发酵,城头国王旗变幻不定,政局动荡不稳,加上家境财力有限,无力打点疏通,朝上无人,仕途无门。无奈之下,他只得回乡,先在州府嘉兴师范学校任职,后在嘉兴市浙江省立第二中学谋得个普通教师的职位,到1928年才得以调进省城杭州第一中学任教。这也算是在乱世先求得个安稳。以张恺敷的个性和体质,又经历科举被废和改朝换代两次重大社会变革,青少年时代的追求和理想被时代洪流荡涤殆尽,这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可是对其父的要求来说,差距还比较远,只能算是折合求中了。

带着世人钦羡的眼光,怀着经天纬地的宏愿走进京师大学堂,可几年功夫回乡,只是个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张恺敷心中无疑留下几多遗憾,也感觉有些愧对父母和亲友。不过,当中学教师这一职业,却为他培养子女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犹如父亲对他的期望,他再次把这种显亲扬名的期望传递给了下一代。


[1]丁辉、陈心蓉:《明清嘉兴科举家族姻亲谱系整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14页。

[2]钱士升(1574~1652),嘉善魏塘镇人,明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与魏塘孙氏第七世孙联姻。钱士升之叔父钱继登(1594~1672)也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见:丁辉、陈心蓉:《明清嘉兴科举家族姻亲谱系整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14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