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报告是“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阶段性成果。“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调查始创于2009年,自2010年以来一直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的全额资助。从2012年开始,“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发表题为《中国大学生成长报告》的年度报告。《中国大学生成长报告2012》已于2013年出版,这里所见的是第二个报告。根据规划,“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每年进行一轮追踪调查,截至2013年底已经进行了五轮追踪调查。由于在撰写本报告时2013年度调查尚在进行中,因此,这里只使用了前四轮(2009—2012年)调查的数据,同时也是当时能够获得的最新、最全的数据。
与《中国大学生成长报告2012》相比,本年度报告重点关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方式、身心健康状况、恋爱与婚恋观、社会价值观、政治参与和入党行为、宗教信仰状况、文化资本、经济贫困状况及其变化、毕业出路,以及本科毕业之后的学习和生活等主题。本报告仔细分析了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在上述问题上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已经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研究成果可供大学生自我反思和调整,以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开展学生工作时参考。
“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冯仕政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吴晓刚教授共同创立的。此次吴晓刚教授带领的香港科技大学团队也参与了报告的写作。本报告共12章,各章作者简介如下:
第1、7章:李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讲师。
第2章:齐亚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第3章:唐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教授。
第4章:贺光烨,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研究生。
第5章:吴晓刚,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应用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骏,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应用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第6章:谢桂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张阳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刘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第8、11章:李忠路,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研究生。
第9章:许多多,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研究生。
第10章:宋月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教授。
第12章:陈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应用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执行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张宪参与了2011年的催访联系,并为2012年的催访管理和数据清理做了大量工作。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马艺琼、阿妮尔、厉玲玲、汤冬玲、侯慧、张琦、周陆洋、陈贞汝、超丽格尔、宋双、田思雨、王爽、徐俊君、许迅、许晔、赖伟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褚文璐、黄秀丽、许琪、姜松岩参加了2011年或2012年的催访联系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感谢“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所有受访者。在调查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感;没有他们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本项目不可能维持如此高的应答率和追访率。离开数据的支持,要进行本报告这样的研究是不可能的。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和科研处对“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和《中国大学生成长报告》的支持。没有学校在经费、政策和组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两个项目显然是难以持续的。
在本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李丁博士协助主编做了大量联络和统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