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属于彼此的交互沉醉

致总有一天会出发的你 作者:刘春晖 著


属于彼此的交互沉醉

上大学时,有一次放暑假回家,看到父亲在家中挂了一幅画,那是一幅工笔山水画。画中描绘的是桂林山水,画面景色很秀美,而且题了一句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唐代诗人韩愈对桂林山水的描述。

桂林,从旅游的角度上说,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为每一个中国人,从他(她)开始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就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假如把桂林比作一家名声响亮的餐厅,那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她标志性的招牌语,用来告诉人们那里美冠天下。而“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是一份经典的宣传推广页,用来告诉人们那里的美味究竟是什么风格、什么菜式。我为什么做这样的比喻?那是因为去桂林旅行,真的堪称是一次旅行的饕餮盛宴。

很多地方的山水美景,大都是在离城市较远的偏僻之处,但是桂林,却是少有的能让城市与山水完美结合的地方。桂林山水中极具代表的象鼻山,就在桂林市内漓江和桃花江交汇的岸边。在桂林市内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象鼻山。象鼻山酷似一头大象,伸着鼻子到江中吸水,而在山的象鼻与象身之间,有一个大洞,名叫水月洞,江水穿洞而过,甚是奇美。到了夜晚,若有明月倒映在水月洞旁边的江面,景色则更是有如仙境。上天把如此特殊地貌构造出的唯妙唯肖的山景,毫不吝啬地放在了这里,并且指引后人在这山景的周围建立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市。行走在桂林的市井间,总会在不经意的一个转弯后,看见象鼻山,那种体验会让人深深地感觉到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恩赐。

水是一个城市灵性的表现,桂林的水极其丰富,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的水系是桂林市内最美丽的风景线,它们也被称为“两江四湖”。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乘坐游船游览“两江四湖”绝对是最曼妙的体验方式。白天乘船,小船荡漾在碧绿的江水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漓江边的伏波山和象鼻山、木龙湖边的叠彩山、桂湖边的老人山等桂林山水中经典的山,还可以看到江畔的蜿蜒曲径、精致亭台,那些如园林一般的美景与城市中的熙攘人群融合到一起,甚是美好;而夜晚乘船,水中波光粼粼,岸上灯火斑斓,它们交相辉映,令整个世界都变得晶莹剔透。那些白天清晰的美景也变得朦胧。朦胧中游船上播放的弦乐,给整个城市增添了宁静之感,让人如痴如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恐怕没有比这能更好地形容船游桂林的诗句了。睁开眼睛,感觉自己就是画卷上的精灵,闭上眼睛,感觉游船已经把自己载向梦境。

在好的旅行中,人们不光是能完整地看到一个美景,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如果可以,还应看它在不同季节、不同光亮下的样子,那样才能对美景有更深的体会。就像白天的“两江四湖”和夜晚的“两江四湖”,倘若都能欣赏过,那么你对桂林的美也就有更深的体会了。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应该每个人都会唱,它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歌,也是诞生在漓江边上的歌。我想,你再喜欢一首歌,假如一天从早到晚地听,也会腻;就像再美的景,连续看很长时间,也会无感。但是,以上的常理在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漓江。

如果说“两江四湖”的日游和夜游是桂林旅游饕餮盛宴中的两道创意菜的话,那么乘船游漓江就是这盛宴中的主菜了。从桂林到阳朔的一段大约80多公里水系称为漓江,也被称为“百里画廊”。我是某一年八月份去的,正是丰水期,漓江的江面很开阔,两岸的景致很是壮观。船行的过程,就是一帧帧美丽画面呈现的过程,美丽的画面让人目不暇接,我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桂林的朋友不断地指着旁边的某座山,告诉我:“嗨!你看!这是××山!你看它像不像××××!”我的眼神不断地跟着他手指的指向,去看,去分辨。有些山真的像极了某种情境,一眼就发现它的神奇;有些山则是需要加上一点点的联想,然后才能体会到恍然大悟的那种感觉。在连绵不断的景色之中,人的愉悦情绪会被调拨到极致,身体会情不自禁地从游船甲板的左边走到右边,从右边再走到左边,让自己不错过每一个神奇的美景。

在那些美景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九马画山”。那是一群连绵的山,山的一面峭壁矗立在江边,峭壁是裸露的,灰、白、黄的颜色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写意的山水画,画中有九匹马。传说中,这斑驳奇特的“九马画山”还跟齐天大圣孙悟空有关系,据说它们本是天宫神马,趁齐天大圣孙悟空任“弼马温”时看管不严,便偷下凡间,后来留恋漓江奇山美水,不愿回到天庭,为了躲避天将的缉拿,跃入石壁而永留人间。据说,很少有人能完全看出九匹马,印象中我只看出来五六匹,有些马或低头站立,或扬蹄飞奔,形神兼备。当时,我真的想让船停下来,好好分辨那九匹马,可是美景总是要给人留下些遗憾,否则也不会记得那么清楚了。

因为漓江两岸的美景太多太多,且都十分形神奇幻,所以要摄影的朋友一定要记住你所拍照的地方名字,否则将来真的很难把拍照地全部记忆清楚。我很庆幸当时在朋友的建议下,请船上的专业摄影师拍了一组照片册,如今翻开相册,曾经映入过眼帘的每一个风景再一次冲撞到心里:兴坪佳境、黄布风光、漓江翠竹、九马画山、羊角山、桃源秀色、莲花群、冠帽山、蟠桃迎宾……那些千姿百态的画面,那些碧水萦回的感觉,在我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在又走过很多别的旅程之后,依然没有模糊,依然没有褪色,这就是“甲天下”风景的魅力。我也很怀念当时那游船上始终循环播放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船行了多久,歌曲就放了多久;景色出现多少个,歌曲就放了多少遍。歌声和漓江的景致是那么水乳交融,你看多久听多久都不会厌倦。

在南方,榕树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在长江以北的地方,则几乎看不到榕树了。小时候,课本中学过对大榕树描述的文字,那时候我就一直幻想,什么时候可以看到那么神奇的,枝叶繁茂,枝干还能往下生根的大树。后来,刚上大学时,也是网络刚刚普及的时候,“榕树下”网站成为很多同学的精神家园。儿时对于文字的幻想,长大了对于文字的感悟,使得榕树在自己的内心中有着一种很神奇的魔力,所以,当在阳朔看到千年大榕树时,内心的那种欢愉就像是追星少年见到了偶像一样,那种激动甚至连这树围七米多、树高十七米多、树冠投影一万多平方米的大榕树都包纳不住了!

欢喜和愉悦之后,更多的则是感叹。一棵树,能生长一千五百多年,能生长得叶茂蔽天、独木成林,这是树的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树下土地富庶肥沃的体现。大自然在造物的时候给这里留下了绝美的山石土地,播下了生命的种子,而这片山石土地便呵护和哺育着那些种子长成为绝美的风景。这是一种投桃报李,也是对天地赠予的回馈。来到这里的人们,从这美景中能感悟到些什么?假如我们是那种子,上天给了一片土地,我们能生长成什么模样?

记得“榕树下”网站也经历了高峰和低谷。网站的创办人朱威廉曾经说过:“也许有一天世界能留给我们的只有骚动和纷繁,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也甘愿随之沉沦,一起消失在这诸多诱惑与灯红酒绿之中。可是,只要有一篇投稿,榕树下便有生存下去的意义,只要还剩下一颗勇于面对生活,敏于感受的心灵,我们便能找到我们的价值。”要勇于面对生活,敏于感受心灵,无论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上,都拥有一颗独木成林的心,我想,这和大榕树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样的。

大榕树是一种自然生命力的印证,而这树荫庇佑下的人们也有着他们所能创造的生命印证。在阳朔的一片漓江水域上,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概念的演出——“印象•刘三姐”。这些年,张艺谋、樊跃、王潮歌的团队创作了很多部印象系列,而漓江上的这一场则是开山之作。夜幕降临后,以十二峰为背景的漓江水面上雾气升腾,经典的山歌开始响起,幻影般的灯光投射在这山水舞台的每一个布景上,身着闪亮民族服装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跳起欢快的舞蹈,一场大戏徐徐上演。人的灵气被美丽的山水激发出来,使得这演出充满视觉效果和艺术震撼。其中最如诗如梦的一幕,是一个少女伴着水面上的弯弯月亮翩翩起舞,那景象是将所有的柔性元素组合到了一起,有一种让人窒息的美。时隔近八年,那光影仍旧是我记忆中抹不去的印象,后来看过一句话——“不在乎呼吸了多少次,而在乎有多少无法呼吸的瞬间”,用这句话来形容“印象•刘三姐”的震撼则是恰如其分。

没有预定的行程,没有计划的时间,随心随性地去走一走,这是最适合游览阳朔西街的旅游方式。西街是阳朔历史最古老的一条街,青石板的老街旁,不少房屋是明清时期的老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雅。当从醉人的山水世界中移步到这里,就像是在品尝饕餮盛宴的所有精美菜式之后,喝上一壶淡淡的香茗。山水之美是一种纯自然的享受,而体验老街的岁月斑驳则是一种对生活气息的触碰和抵达。看一看那些店面里古色古香的物件,听一听那里的居民和游客间的谈笑,在西街“偷得浮生几日闲”,会令人觉得大都市的喧嚣劳累都已烟消云散,内心得到极大的舒缓。

西街的特色不仅在于她的老,更在于她的中西合璧。西街上有很多欧式风格的酒吧、咖啡厅、书画店、精品店,西街上有络绎不绝的国外游客,甚至在西街常年居住着很多外国人。很多中国游客将西街称为“洋人街”,而在西方的旅游世界中,“到阳朔西街去!”则是传递了很多年的一个口号。西街究竟是怎样由一条中国老街演变成一条中西合璧的文化艺术街呢?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开放外国人入境旅游起,很长的一段时间,入境旅游最核心也是停留时间最长的几个目的地是北京、上海、西安、桂林。外国游客在北京、上海、西安更多感受到的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而来到桂林之后,则开启了一幅美丽画卷的旅行,他们沿着漓江游览到了阳朔,阳朔是一个宁静惬意的地方,旅行的人们会在这里停留下来,歇歇脚。那些当年的老外游客们在西街短则住上三五天,长则住上几个星期,甚至更久。他们喜爱阳朔的文化,他们也把西方的很多文化带到了这里。历经很长时间的口碑相传,来到西街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西街百姓对于国外游客的喜好、习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不少富有国际情调的店面诞生了,不少国外的游客常住下来,甚至还有不少阳朔的青年男女和留下来的国外游客结下了异国情缘,如同现在看到的西街上洋式建筑和中式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样,西街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而令这些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态度,那就是放松、悠闲、清净,慢下来,让生命慢下来,让心灵慢下来。

中国有很多的古城、古镇、老街,人们对于它们的评价莫衷一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哪里还比较原生态,哪里已经过度商业化。我倒不认为简单地归纳哪里原生态、哪里商业化就是合理的。一条古城的老街,从旅游的角度,也许是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展示,第二个阶段是体验,第三个阶段是共生。展示是通过建筑或遗迹向游客展示出老街的历史文化特色;体验是能创造出游客在老街亲身体验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和机会;共生是老街作为一个综合的旅游目的地,能够让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多年积累的旅游文化融合到一起,实现一种和谐的共生。第一个阶段实现起来很容易,第二个阶段也不难,第三个阶段则很难实现。那些让游客感觉到过度商业化的老街,大都是在第三个阶段出现了问题,传统文化没有和旅游文化实现和谐交融,而是被旅游文化所遮掩甚至代替,而喧宾夺主的旅游文化也演变成一种不甚纯粹的商业文化。

但是我觉得阳朔的西街完美地实现了这三个阶段的转变,它最初就是展示,吸引来很多人体验,继而是当地文化与外地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互相影响互相映衬,最终实现了共生。如果说漓江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美丽景区的话,那么阳朔西街就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综合旅游目的地了,景区在于人能游览、观赏,而旅游目的地,则是能让游览和观赏的人们能够住下来。我想,这与这片土地和土地上人民的友好、坦诚、包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就像人们熟知的“刘三姐”,假如她是一个羞于表达、碍于颜面或者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的姑娘,也许,就不会存在那样有精彩对歌、火热谈情的精彩故事了。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台词,像极了描述我内心对桂林、阳朔的感觉,正是那种“初次见到,但似曾相识,原来你在这里啊”的感觉。其实这是因为,每个游人的内心都有着一种与风景交互沉醉的梦想,而这些恰好能够在桂林和阳朔实现。

旅行就是一种交互。景色张开了怀抱,你就应该接受她的拥抱;你只有打开内心,才能听到美景背后的声音。从桂林到阳朔,这一路的醉人美景、一路的清新体验,你就像是和这风景谈了一场美好的恋爱。

所有能够将人从喧嚣浮躁中还原到纯净安详状态的地方,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世外桃源气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