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决策筹划

能源战场:长庆油田开发与建设 作者:


一、决策筹划

●玉门军管会主任宋志斌大声说道:“有两个的,拆一个;只有一个的,拆走。”

●宋志斌高兴地对大家说:“从1969年12月到1970年9月底,陕甘宁盆地参加会战的职工已达1.9万人,其中陇东指挥部9200人。”

●还没有被通知的人,就三番五次向赵启明说:“赵书记,让我去陇东吧。”

石油部提出长庆会战

1969年初,古老的都城北京,天寒地冻。

平时喜爱坐在街头巷口,一起闲聊的“老北京”们,此刻也不见了踪迹,他们大都围在自家的火炉边,享受着室内的温暖。

此刻,受石油部的委派,石油部勘探司总地质师翟光明等人,奔赴更加寒冷的西北,去宁夏、甘肃等长庆油田地区调查地质和含油情况。

长庆油田是陕甘宁盆地10多个大小油气田的总称,因会战最初将基地设在甘肃西峰市的长庆桥而得此名。而到此次翟光明等人的调查之时,长庆油田的开发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长庆地区发现油田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汉朝。

原来,我国西北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致使这里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早在东汉时期,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中就有“高奴有洧水肥可燃”的记载。这里的“高奴”就是指陕北延安的安塞。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亦称:“富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出脂水即此也”。并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下无穷,后必大兴于世。”

“脂水”是2000年以前,陕甘宁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系延长统油层最早露出了地面,向人类世界显示出“油苗”的神奇。

于是,人们开始利用石油制药疗疾、取暖、照明、煮饭,甚至军事。

到了近代,我国最早以工业的方式采油就是从陕甘宁盆地开始的。

1905年,清政府开办延长石油官厂,即后来的延长油矿。清政府还请日本技师及工匠6人,在陕北延长打了第一口井,日产原油两吨左右。这口井是我国陆上的第一口井,也是中国石油发展史上的第一口工业化油井。

从此,中国石油工业有了起步。

1940年至1941年间,中央军委后勤部派地质学家汪鹏,曾在延长一带做地质调查,发现了七里村油田,七1井钻至79.41米深处见到自喷原油,初产日获96.3吨,这是陕甘宁盆地第一口高产井。

七1井的开采使延长油矿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战争前线提供了部分石油,有力地支援了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

当时,延长油矿年产油1200多吨,毛泽东听闻这件事后,非常高兴,还给延长油矿矿长陈振夏题词:

埋头苦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西北油田进行勘探的步伐加快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发出:“加强陕北勘探工作”的指示。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决定把勘探工作重点放在西北后,全国各地勘探人员及重要器材统一调配,集中使用,充实西北。

20世纪50年代,玉门油矿曾组建鄂尔多斯钻探大队,抽调大、中、小多部钻机,前往宁夏灵武、盐池地区进行过石油钻探,并对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有初步认识。

1963年,石油部将银川石油勘探处划拨给玉门油田,继续不断加大勘探力度。在这以后,很快发现了马家滩、李庄子两个小油田。

不久,不但马家滩、李庄子油田得到全面开发,而且还相继发现了马坊、于家梁、大水坑、大东、王家场等油田。

翟光明等人在此次调查中,根据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在甘肃庆阳、环县、华池、陕西富县、吴旗等地区钻获的重要资料,经过考察分析,最后认为在陕甘宁盆地中部和南部较广阔的区域内,开展石油会战的基础条件已初步形成。

翟光明等人的调查分析结果,无疑传递出很大的希望,从而为长庆会战的展开提供了条件。

1969年10月,石油部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要求,提出了“在陕甘宁盆地开辟重点石油探区”的构想。计划在1970年和“四五”期间,以陕西定边、志丹、甘肃环县为重点,甩开勘探,猛攻黄土关,迅速找到大的油气田,提供石油储量1.5亿吨,建成一个年产1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的石油工业基地。

同时,考虑到当时全国石油工业已在辽河、江汉、华北等地摆开勘探战场,石油勘探力量颇感紧缺,玉门油田历来都是支援全国勘探战场的主力军。

为此,石油部决定,以玉门石油管理局为主,组织“陕甘宁盆地石油勘探会战”。

不久,石油部又责令玉门局迅速组成“陕甘宁石油勘探会战筹备小组”,并由玉门局领导于耀先主持工作,编制《陕甘宁盆地1970年和“四五”期间石油勘探会战初步方案》。

随着这一方案的编制完成,一场规模宏大的陕甘宁会战逐渐拉开了帷幕。

筹备组先期到达庆阳

1969年10月下旬,玉门局派出于耀先、窦小群、刘智民、李清芳等同志在庆阳、富县一带踏勘地形。

通过现场考察,于耀先等人提出了盆地南部的“综合勘探实施方案”。

12月初,在玉门局党委书记赵启明、副局长于耀先等人的主持下,玉门局召开了盆地南部石油会战的筹备工作会议。

经过反复讨论,最后会议决定派出第一批共30多名人员到甘肃庆阳县,组成了“陇东石油勘探筹备组”。该小组由陈秋来、余群立任领导小组组长,温满仓、王寿增、崔林桐、李清芳为小组成员。

同时,筹备领导小组还下设政工、生产、地质、后勤4个组并进行了责任分工,以有利于迅速铺开“会战”的筹备工作。

于是,这个小组经过简单的准备后,很快就踏上了去庆阳的征程。

12月底的一个傍晚,在寒冷的庆阳西峰镇街道上,出现了3辆嘎斯六九吉普车。当车停在招待所的门口后,从车上下来了一批头戴皮帽子,身穿皮大衣的干部和工人,他们匆匆走进招待所大门。

这些人就是余群立、陈秋来、李清芳等筹备领导小组成员。

余群立等人到达后,很快就在庆阳的钟楼巷把“陇东石油勘探筹备组”的牌子挂了起来。就这样,筹备小组的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

很显然,余群立一行人先期到达,是来为即将展开的会战来打前站的。因此,余群立一行人稍事安顿后,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筹备工作。

他们要为即将到来的会战人员解决好最基本的住房、吃饭等问题。

然而,在当时,筹备组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据李清芳后来回忆道:

经过一番研究、分析、论证,上陇东的勘探方案初步定了下来。1969年12月初,由我和余群立、陈秋来、温满仓、王寿增、崔林桐、郭正山、郭童贵等16人组成的陇东石油勘探筹备组到了庆阳县城。

在红光旅社住下后,就开始在庆阳、环县、华池、合水等地了解情况,给即将上来的勘探队伍准备住处。我们几乎跑遍了庆阳城各个单位和每户居民家里。那时候庆阳县城只有2000多城镇人口,他们就是把全部房屋让出来,也不够勘探队伍住。

……

与县政府联系,把钟楼巷一个小院借给我们,办起了食堂,把筹备处的牌子挂起来。筹备处分为政工、生产、地质、后勤4个组。我负责后勤一路,在勘探队伍即将到来的情况下,我们连过春节烧的煤都没有。

开春以后,我们一方面组织机关、后勤人员挖窑洞、打土坯、盖房子,一方面组织钻井队伍搬家上井位。

经过余群立等人的多方努力,筹备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房子、吃饭问题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各项后续工作也开始陆续展开。这为大批人员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玉门人跑步上庆阳

1970年1月19日,农历腊月十二,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就在这一天,玉门局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支援长庆会战问题。

会议决定:

尽快召开两委扩大会,加快陇东找油步伐,并在玉门局机关成立“支援三线办公室”,由于耀先、窦小群、闫思贵负责。

3天后,玉门局党委再一次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明确提出:

玉门油田领导班子重心东移,全局全力以赴,保证陇东会战,要人给精兵,要设备给最好的。当玉门与陇东的需要发生冲撞时,要首先满足陇东会战。

2月2日,玉门局党委在庆阳召开了扩大会议。

在会上,玉门局党委决定成立陇东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同时,这次还会议提出了很有名的“跑步上庆阳”的动员口号。

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一次“会战陇东”的誓师出征动员会议。

会议的一份《会议纪要》,清楚地记下了当时的情形:

从2月份起,局党委领导重心东移,坐阵陇东,全面领导玉门和陇东的各项工作。局机关要抽三分之二的人员赴陇东地区。

钻井处要抽调5部大型钻机,6部中型钻机。机械厂、汽修厂各抽调一半人员和设备;内燃机厂要抽调三分之一人员和设备;钻机修理除玉门留下少量维修人员外,全部移师陇东。

水电厂要按1500千瓦快装发电机配备人员。电话架设、维修、供水要按整个探区规模,上够所有人员。

报社立即上一个能够印刷一般报表、资料和文件的小型印刷厂,并抽出五分之二的人力上战区创办战区报纸。

对留在玉门油田的职工进行一线与三线关系的教育、个人意愿与组织需要关系的教育。

会议吹响了支援长庆的号角。自此以后,玉门油田又一次大规模地迅速集结队伍、人员和设备,无条件地向陇东开去。

玉门这一次支援长庆,不同于以往的支援大庆会战,这次基本上是玉门独立自主勘探开发新油田。这是一次真正依靠玉门人自己的力量,集中近10年的积累,在广阔的陇东地区,独立进行的一次战役性决战。

大战前夕的玉门油田,在“跑步上庆阳”的口号声中,接到各路调兵遣将的命令后,容不得讨价还价,执行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经历过多次大规模支援兄弟油田的玉门人,早已习惯这种紧张的气氛。

当时,油田数万职工对参加会战非常积极,踊跃报名参战,都想在新油田干出一番事业,为祖国找出更多的石油。

于是,在号称“石油摇篮”的玉门油田,再次出现了这样一幕令人激动的画面:

接到调令的人,高兴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还没有被通知的人,则唯恐落下,三番五次找领导。有的职工的家属正在住院,本应该留下照顾几天,但为了不耽误会战,就托他人代为照料;还有的职工本人有病,无法随队出发,等病情稍为好转,就急忙启程追赶自己的队伍。

在激情的感染下,短短几天里,玉门油田的各路人马和设备全部准备就绪。

玉门油田在“跑步上庆阳”的气氛中,又一次展现了无私奉献的风格。

当时,玉门油田仅有的两个地震队,像拔大葱一样,一个人不剩全部调往庆阳。

到四川参加会战的两个地震队,200多人刚回到玉门,屁股还未坐稳,设备尚未启封,又被调往庆阳参加会战。钻井处除留下3部钻机以外,所有钻井队全部调往陇东。

1300多人的油建队伍,只留下200多人,其余的人连同机械设备,甚至包括办公桌在内的器材物资,统统调往陇东。

机械厂主要车间二分之一的人员、设备被编入调动序列,有的工房被搬空了,就连工具箱里的工具也都随人带走,唯一的一台龙门刨床,在油田被称作“独生子”,也随车东去。

据原玉门局党委书记付万祯后来回忆说:

当年玉门军管会主任宋志斌定的原则是:“有两个的,拆一个;只有一个的,拆走。”

运输力量对玉门来说,本来就很紧张,但为了支援新探区,150多辆卡车,风驰电掣,驶向庆阳。

玉门局职工医院抽调优秀医护人员176人,前往陇东战区组建最早的野战医院。

油田开发、水电、机修、器材、消防、印刷等各路人马,也相继踏上了征途。

由于是大批调人,加上适逢春节前后的客运高峰,这给人员、货物的运送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为此,陕西咸阳货运站站台出现了周转不开的情况,以至于铁路局命令玉门站限装限运,这就导致玉门局器材总库的货运站台上,堆满了各种物资。

同时,在客运方面也出现了难题。当时,玉门东站挤满了整装待发的职工,一些客车因严重超员,停靠玉门东站时根本就不敢打开车厢门。

此时,玉门人参战心切,只要能挤进车厢,那怕是站着到达目的地,也毫无怨言。

就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截止3月底,玉门局参加陇东会战的8000名职工、1348台套各类设备,全部抵达战区。

5月17日,玉门局又决定:迅速组建10个浅井钻探队,赴陕甘宁盆地渭北地区开展浅油层勘探,同时将玉门局所属的“银川石油勘探指挥部”及6400名职工成建制划入陕甘宁盆地的勘探队伍。

此次决定发出后,又有一批玉门人离开玉门,转战陕甘宁。

玉门局党委书记宋志斌曾经对陇东会战初期情况进行总结:

从1969年12月到1970年9月底,陕甘宁盆地参加会战的职工已达1.9万人,其中陇东指挥部9200人,银川勘探指挥部6400人。

长庆会战之初,在广阔的陕甘宁地区,基本上由玉门油田独自进行勘探开发的,随着玉门人到来,陇东的勘探陆续开始了。

召开会战誓师大会

1970年8月7日,位于华池县城关的庆3井,首先在侏罗系获得日产27.2吨的油流,成为陇东地区第一口出油井。

9月2日,在华池县山庄所钻的华参2井,也相继出油。接着,位于庆阳县马岭的庆1井成为了马岭地区具有工业价值的第一口自喷井。此后不久,庆2井、长7井和长10井也见到含油显示。

于是,结合在吴旗、庆阳及山庄等参数并发现的含油显示,从而形成了庆阳、华池、吴旗7000平方公里的找油有利地区。

这一系列的发现,犹如春雷,在陕甘宁这块著名的黄土地上滚动,并惊动了燃化部。

1970年9月15日,燃化部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请兰州军区组织陕甘宁石油勘探指挥部的请示报告》。

“报告”指出:

开发陕甘宁地区油田,对于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精神和伟大方针,建设牢固的战略后方,具有重大意义。

……

由兰州军区负责组成陕甘宁地区石油勘探指挥部,配备得力的军队干部,加强领导。指挥部要在兰州军区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搞好勘探队伍的团结,在陕甘宁三省区积极支持下,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这个油田。

10月1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1970]81号文件批转了这个报告,并确定由兰州军区负责组成“陕甘宁地区石油勘探指挥部。”

11月3日,兰州军区决定组成兰州军区陕甘宁石油勘探指挥部和指挥部党委会,任命了领导成员并以通知的形式发出:

兰州军区副政委李虎任会战指挥部指挥兼政委和党委书记;

兰州军区副参谋长齐涛任会战指挥部第一副指挥兼党委副书记;

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焦万海任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陕西省军区副政委张少庭任会战指挥部副指挥。

……

3天后,一个陕甘宁石油会战的安排、部署、动员大会,也是一个誓师的历史性会议,即“陕甘宁石油会战协作会议”,在兰州军区的主持下,在甘肃省会兰州隆重召开了。

国家计委余秋里、燃化部副部长唐克、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副司令员徐国珍等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在会上,兰州军区副政委李虎宣读了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的[1970]81号文件。

唐克副部长作了《关于陕甘宁地区当前石油勘探工作的情况和建议》的报告。

最后,会议为陕甘宁石油勘探大会战构思了一个宏伟的蓝图:

“四五”期间,在陕甘宁地区拿下10亿吨地质储量,建成10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的大油田。1971年要在盆地南部摆开5个战场,主战场为庆阳、华池、吴旗地区,上大、中、小型钻机和顿钻180部至260部,完成地震剖面1.2万公里,试油1100层。拿下3亿吨石油储量,建成年产1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设备购置、基建与生产费用总投资为4亿至4.5亿元。

会战队伍由1970年的2.1万多人,逐步增到5万至6.6万多人。其中包括延长油矿、新疆石油管理局渭北石油勘探大队、地质部第三普查大队、石油物探局陕甘宁指挥部皆划归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指挥。

会后,兰州军区组织了会战指挥机构,并正式定名为“兰州军区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同时决定,指挥部机关干部于1970年11月25日前后,陆续进驻长庆桥并开始工作。

此后,随着军区干部的到来,陇东石油勘探指挥部撤销,其原来下辖的全部人马归“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指挥”。

至此,长庆会战正式开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