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个传奇的女人,当你听到她的名字时,随之想到的还有“铁娘子”“撒切尔主义”“撒切尔革命”“撒切尔时代”等一系列专属于她的概念名词——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Thatcher)。一个创造了英国历史上最多第一的人。
她是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
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她是连任三届、长达11年,本世纪任期最长的首相。
她更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其所推行的政策而被冠之以“主义”和“革命”的首相。
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镇的一个小杂货商人的家庭。1979年至1990年,她担任英国首相11年。她出身平民,从最底层的贫民窟中走出来,靠着自身不断的努力和顽强的奋斗,终于在英国这个讲究门第、资历的国度里,在被视为“男人的领地”的政治领域里,一步一步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最终达到权力的巅峰。她和她领导的政府在英国刮起了一场“撒切尔旋风”,挽救了战后英国衰颓的经济、稳固了战后英国日趋没落的国际地位,使英国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受她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一位从食品杂货商人发家成为格兰瑟姆市市长的保守派人士的影响,撒切尔夫人从青少年时代就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在自传《通往权力之路》里写道:“我的本性和教养注定我是一个‘真正的’保守党人。”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她对政治的热情甚至超过了对她本专业化学的热情。不久她参加了保守党协会并成为主席,18岁时她说,“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
参加工作以后,她更是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政治活动上,参加保守党的会议、辩论、群众大会等活动。1948年保守党年会上她因代表牛津毕业生保守党协会发言影响巨大,被当时保守党领袖米勒提名为达特福选区的议员代表。
后来的政治生活中接踵而来的竞选失败没有使她灰心气馁,她不断地努力,终于在34岁时(1959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名女议员。随后,在长达20年的岁月里,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经历工党与保守党的不断的权利争夺和保守党内部的领导权力争夺中,她终于胜出,入主唐宁街10号,成为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
从平民姑娘到首相,这期间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当撒切尔夫人功成名就时,有记者问她,她的成功是否得益于欧洲正在兴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她说,有些妇女在被解放之前就已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是的,她完全有资格这么说:她的成功完全是她自强不息、对政治贯穿始终的热情和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惊人毅力与决心带来的。她更是一位知行合一的政治哲学家,她和她领导的政府所开创的“撒切尔革命”“撒切尔主义”,完全是她一生所秉持的哲学思想的应用,而不仅仅是行政纲领的履行。
在熟知她的人眼里,玛格丽特并不是一个十分聪颖的人,但她的勤奋、毅力和勇气却弥补了这一点。她行事果断,看问题直指核心,在她执政生涯的11年里,她以绝不退让、百折不挠的“铁腕”作风推行她所坚定信奉的政治哲学。人们评价她,说她是“男人中的女领袖”,是一位“铁娘子”。
诚然,我们在关注她的政治成就的同时,会不自觉地忽略她也是一位优雅的女士,一位贤妻、一位慈爱的母亲。但她的成功之处则在于她十分擅于将自己身为女性的优势融入到她的政治生活中。她的细心和亲和力、她在面对一群男人时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所展现的女王般的魅力,就算是那些最固执最刻板的保守派上层领导人都不得不为之心折!据她的同僚回忆:一次,撒切尔和经济大臣因预算问题争执不下。随后的一个晚上,撒切尔喝了些酒回到唐宁街,发现经济大臣们开闭门会议,撒切尔推门而入,踢掉鞋子,盘腿坐下,接着说:“先生们,现在我们就把这件事解决了,怎么样?”这位官员称,当时的撒切尔“如女王面对群臣般气势强大”。内阁大臣们窃窃私语“她非常性感”。而事情就按撒切尔的意思解决了。
在男人的世界里搏出一番前程,人们普遍会把撒切尔想象成是个比男人还要男人的怪胎,但事实上,她却将世俗观点中自己的性别弱势巧妙地转化为了自己的优势。然而,倘若你就此把她想象成花瓶的角色,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撒切尔当政期间,运筹帷幄、步步为营,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机,抓住最有利的机会,给对手以致命一击。她针对战后英国社会的“百病缠身”,开出自己的改革处方,并坚定不移地推行,当遇到挫折,社会舆论期待她会转变时,她说:“那些期待U型大反转的人,我只有一句话奉上:要变随你便,女士不会变。”在英国内政上,她醉心于维多利亚时代价值社会的重建,为此她不惜一切代价地抑制工会的权力,消灭国有企业,推行私有制,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推行新的货币政策。这一切在后来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英国社会经济逐渐好转。
在国际上,撒切尔与美国总统里根一同出演了“南北乱世情”,两人联手将“大棒与金元”政策诠释得淋漓尽致;单方面撒切尔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也保持了亲切友好的关系,说“有机会可以和他一起做生意”。面对与英国国家利益有直接冲突的阿根廷,她则毫不犹豫地下令开战。马岛战争胜利后,她意气风发挟战胜国之余威来到中国,试图以“撒切尔旋风”迅速果决地解决中英香港问题,不幸的是,她遭遇了“邓氏强硬”让她铩羽而归。最后中英经过22轮谈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创造性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开国际先河,让她再一次在国际政坛上大放异彩。
人们惊叹于她的辉煌,但也慨叹于她的黯然落幕——撒切尔遭遇其政治事业上的“滑铁卢”之役,则是其对于当时的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她坚持自己独特的判断,尤其在关于欧盟一体化的问题上,她与她所在的政党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并因此遭到了严重的背叛,被迫受“逼宫”下台。
诚然,撒切尔并非完人,世人对她赞成支持者有之,唾骂指责者有之,但正如她自己所说争议是其形象的一部分,而且无可否认的是,在她以后的英国执政党,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都在并将继续受她的政策影响。她无愧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一名伟大的女性。
本书参考了撒切尔自传回忆录、现代撒切尔传记、社会舆论评价等资料,精心编撰,剔除政治枯燥数字和条文陈述的部分,还原撒切尔从童年时代价值观雏形到青年时代步入政坛政治哲学构建过程、到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最终成为首相的思想经历,力求给大家展现“铁娘子”立体而鲜活的一面。因为她“不是一座纪念碑,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撒切尔原话)。
徐玲玲
2013年4月17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