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唐以前作者因事迹失考而误作唐人收入者

唐诗求是 作者:陈尚君 著


一 唐以前作者因事迹失考而误作唐人收入者

本节所考唐以前作者,指在唐王朝于公元618年建立以前已去世的诗人。

1.1 陈昭 《全唐诗》卷一九收其《昭君词》一首,系录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九。《全唐诗·凡例》称:“六朝人诗误收入《全唐》者,如陈昭……之类,并应刊正。”《全唐》指清初季振宜编《全唐诗》,钦定《全唐诗》所据底本之一。季氏误以陈昭为唐人,列为专条,编修馆臣删去,甚是。此处删除未尽,当是沿袭《乐府诗集》之误。检唐初欧阳询所编《艺文类聚》卷三〇已收此诗,署陈明(当即陈昭,“明”为后人讳改)。《艺文类聚》不收唐初尚存活者的诗作(今本收唐太宗、苏味道等诗,系后人以《初学记》补缺卷而误入),可证《乐府诗集》列陈昭于唐张文琮、戴叔伦之间为误。《文苑英华》卷二〇四以此诗归阴铿,后人编《阴子坚集》据以收入,亦误。《艺文类聚》并收阴、陈二诗,当可信从。《全陈诗》卷四收归陈昭,传谓:“昭,义兴国山人,庆之之子。庆之在梁以军功封永兴侯,卒,昭嗣位。”所据为《梁书》卷三二、《南史》卷六一。

1.2 王训 《全唐诗》卷二六“杂曲歌辞”收其《独不见》一首,卷七七四重收,以训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文苑英华》卷二一一收此诗,以训为梁人,与刘孝威、柳恽同赋此题。同书卷一九八、卷二一三另收训诗多首,并作梁人,《全梁诗》卷一〇均收入。训,《梁书》卷二一、《南史》卷二三均有传,为王俭曾孙,“能赋诗,文章为后进领袖”,卒于梁大同元年(536)。《乐府诗集》卷七五收此诗于唐沈佺期之次,训名上失注“梁”字(同书卷二七注训为梁人),为王训误作唐人之始。明吴琯编《唐诗纪·初唐》卷五九据以误收,季振宜及编修馆臣复沿其失。唐代姓名为王训者有多人,如《旧唐书》卷一〇四谓王忠嗣初名训,《雍州金石记》卷八、《芒洛冢墓遗文四编》卷四有大历二年《王训墓志》,均与本诗作者无涉。

1.3 李元操 《全唐诗》卷一二四以为“开元初诗人”,收入《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期》一首。此诗系据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〇收入,“禄”字前当据《文苑英华》卷一九〇补“光”字。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一指出:元操“为隋李孝贞字,(计氏)漫附开元中”。所言甚是。孝贞,《隋书》卷五七有传,初仕陈,入隋避文帝祖讳以字行。仕为冯翊太守、蒙州刺史、内史侍郎,开皇中卒于金州刺史任。《隋书·经籍志》著录其集二十卷,不传。《文苑英华》收其诗五首,《全隋诗》卷二均已辑入。另《全唐诗》卷三九陈子良下收《酬萧侍中春园听妓》,亦元操作,见《初学记》卷一五、《文苑英华》卷二一三。

1.4 韦道逊 《全唐诗》卷七七〇作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收入,录《晚春宴》一首。按《文苑英华》卷二一四收此诗,题作《齐韦道逊晚春寒》,署“邢邵”,《全北齐诗》即作邢诗收入。详诗题,似为道逊所作,疑《文苑英华》误署。道逊,《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有传,杜陵人,“早以文学知名。……武平初尚书左中兵,加通直散骑侍郎。入馆,加通直常侍”。卒年不详。

1.5 徐之才 《全唐诗》卷七七三作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收入,录《下山逢故夫》一首。该卷卷首注:“以下见《玉台后集》。”编修馆臣并未获见《玉台后集》,该卷实全据季振宜《全唐诗》录入,季氏又系以明吴琯《唐诗纪》为本。之才此诗见《唐诗纪·初唐》卷五九,题下注:“见《玉台后集》。”《玉台后集》,唐天宝间李康成编,收诗起于梁陈,迄于天宝间。其书久佚,惟据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袁本)卷四下与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七七《诗话续集》所载,尚可推知其梗概。吴琯所录,亦自他书转引,未睹原书。《玉台后集》为通代总集,采摭不慎,辄易致误。之才,《北史》卷九〇有传(今本《北齐书》卷三三《之才传》系据《北史》补入),其墓志亦已出土,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卷七,知其为丹阳人,初仕梁,随豫章王综入魏,历任要职,北齐后主武平三年(572)卒,年六十八。史称其幼年为周舍、刘孝绰、裴子野等赏识,博识多艺,性喜戏谑滑稽。可信即此诗作者。《全北齐诗》不收之才诗,可补入。《全唐诗》同卷收萧意《长门失宠》,亦出《玉台后集》。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五九九据《册府元龟》卷六九三,谓即南齐明帝建武二年(495)任徐州刺史之萧意。然《玉台后集》收诗起于梁陈间,不收南齐诗,恐未必即其人,暂不取。

1.6 蔡瓌 《全唐诗》卷七七三收《夏日闺怨》,出《玉台后集》。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一二称其为“江阳介士”,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3)为丹阳僧智琳撰碑。瓌事迹可考者仅此,时距隋亡仅五年,然不详瓌是否及见唐开国。姑识此以俟考。

1.7 唐怡 《全唐诗》卷七七三收二诗,均出《玉台后集》。按唐怡字君长,北海平寿人,仕北周宣帝为内史次大夫,封汉阳公。入隋,废于家而卒。见《北史》卷六七《唐永传》(名误作“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续高僧传》卷二三。

1.8 徐谦 《全唐诗》卷七七六作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收入,存《短歌二首》。按《乐府诗集》卷三〇收二诗,题作《短歌行》,署“北周徐谦”,列梁人张率、隋人辛德源同题诗之间,信无误。《全北周诗》卷一已据以收入。二诗误入《全唐诗》,当本自《文苑英华》卷二〇三。《文苑英华》收诗起于萧梁,止于五代,各类诗虽略存时代先后之序,但作者名前多不署时代,故甚易致误。徐谦,《周书》《北史》均无传,事迹待考。

1.9 慧偘 《全唐诗》卷八〇八录其二诗,传谓:“慧偘,晋陵曲阿人,姓汤,住蒋州大归善寺。诗二首。”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六有《蒋州大归善寺释慧偘传》,云:“释慧偘,姓汤,晋陵曲阿人也。……以大业元年(605)终于蒋州大归善寺,春秋八十有二。”知其人未入唐。《全梁诗》据冯惟讷《诗纪》收其诗,《诗纪》又系转引《吟窗杂录》所引《梁词人丽句》。二诗误作唐人,始于南宋李《唐僧弘秀集》卷一〇。《闻侯方儿来寇》云:“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天下方无事,孝廉非哭时。”侯方儿为梁末王琳部将,琳曾遣其寇江陵,后归陈,见《陈书·侯瑱传》《熊昙朗传》、《周书·豆卢宁传》等。慧偘梁陈间曾至邺下,复往岭南,当为其间诗。

1.10 宝月 《全唐诗》卷八〇八传谓:“宝月,开元时与无畏法师译经十馀部。诗一首。”诗题为《行路难》。按《乐府诗集》卷七〇收该诗,署“齐僧宝月”。同书卷四八又有“齐释宝月”《估客乐四首》,《全齐诗》卷四均收入。梁钟嵘《诗品》卷下,以“齐释宝月”列下品,评谓:“庾(疑作康,指宝月)、白二胡,亦有清句。《行路难》,是东阳齐廓所造。宝月尝憩其家,会廓亡,因窃而有之。廓子赍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梁徐陵《玉台新咏》卷九收《行路难》,属宝月。今人陈延杰《诗品注》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原书已佚,陈氏未云引自何书)云:“释宝月,齐武帝时人,善解音律。”《行路难》为齐廓作或为宝月作,为另一问题,作者非唐人则可肯定。此诗误作唐人,似以宋李《唐僧弘秀集》为最早,明高棅《唐诗品汇》卷三七复沿其失,二书未录事迹。编修馆臣复以同名之开元译经僧实之,其误尤甚。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四详辨此诗必出盛唐,似未注意梁时二书已有征及,其误可不待辩。

1.11 郑露 《全唐诗》卷八八七收《彻云涧》一首,传谓:“字思叟,号南湖,莆田人,太府卿。诗一首。”按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一云:“莆为文物之地旧矣!梁陈间已有南湖先生郑露书堂(原注:露一名褒,今广化寺讲堂是也),唐林藻弟蕴肄业其地。”末注:“以《郡志》《郑家谱》参出。”同书卷七云:“广化寺,梁陈间邑儒郑露之居。俄有神人鹤发麻衣夕见于堂,请易为佛宇。露诺而献之,为金仙院,时永定二年(558)也。隋升为寺,唐景云间因白泉之瑞改灵岩(原注:唐柳公权书额犹存,详见《寺碑记》),皇朝赐今额。”永定为陈武帝年号。俊甫所述,曾参据郡志、家谱、碑记,当可信从。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一《儒林传》,录郑露事迹较详:“郑露,字恩叟,其先自荥阳入闽。……至陈时,露与其弟庄、淑自永泰徙莆,庐护墓侧。据南山之胜构书堂,以修儒业,时作篇章以训子弟,于是莆人化之,始兴学。……露,太府卿;庄,中郎将;淑,别驾。后人因称为南湖三先生。”成书时代虽较迟,当有地方文献为依据。除表字稍异外,其馀均同《全唐诗》小传,可确定郑露为梁陈间人。《彻云涧》出处不详。《全陈诗》无郑露,似可补入。

总计本节所考,可确定时代者,南齐时一人,宝月;梁时一人,王训;陈时二人,陈昭、郑露;北齐时二人,韦道逊、徐之才;北周时二人,唐怡、徐谦;隋时三人,李元操、蔡瓌、慧偘。共确定误收诗十四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