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隋唐之际作者在隋代所作诗

唐诗求是 作者:陈尚君 著


三 隋唐之际作者在隋代所作诗

断代总集收诗上限如何确定,已刊各书所取标准并不一致。李调元辑《全五代诗》较宽泛,凡入朱梁尚存者所作之诗即收入,甚至朱梁代唐前已故者之诗亦大量录入;丁福保辑唐前各朝诗,则将历经两朝以上作者收入其生活的最后一朝,各朝诗上限并不严格;唐圭璋先生辑《全宋词》,凡五代入宋作者所作均未收入,最为严格;《全唐诗》初唐部分基本沿用季振宜《全唐诗》与胡震亨《唐音乙签》之旧编,凡入唐尚存者诗作全部收入,而对其在隋时所作之诗加注指明,其法甚善。可惜编修者并未将此例贯穿始终,指出者仅虞世南、蔡允恭等数家,多数未指明。本节所考,即循《全唐诗》原体例,将编修馆臣疏忽失考之处予以订正。这样,或许可使治初唐诗者不致误引隋时作品,治隋诗者可获睹更多的诗什。至于诸人在隋时所作诗,重编《全唐诗》时应否收入,则须区别对待。我的看法是:一作者今存诗均为在隋时所作,重编本可不收;在隋、唐时均有诗作存世者,不妨互收,但应加注说明;唐初在各割据政权中任职者,有的始终与唐为敌,甚至为唐所杀,其诗是否收入,尚需斟酌。

3.1 陈叔达 《初年》,见《全唐诗》卷三〇。开元间徐坚等编《初学记》卷四收此,作“隋陈叔达”诗。叔达仕历陈、隋、唐三代,徐坚不称其为唐人而冠以“隋”字,当时必有根据知此诗为叔达在隋时作。同人《自君之出矣》,前节引《乐府诗集》亦作隋时诗。《乐府诗集》成书虽较迟,但曾利用过几种今已失传的唐人编乐府诗总集,所言当可信。

3.2 褚亮 《在陇头哭潘学(一作博)士》,见《全唐诗》卷三二。潘学士指潘徽,《隋书》卷六九有传,字伯彦,吴郡人。陈灭入隋,为州博士、秦王府学士,改京兆郡博士,为杨玄感所重。玄感败后被贬,卒于陇西,时为大业九年(613)。《旧唐书》卷七二《褚亮传》谓亮亦因玄感事贬西海郡司户,与潘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即此诗。今知此诗最早收于《文苑英华》卷三〇二。同人《奉和禁苑饯别应令》诗,应太子之命称应令,《旧唐书》本传谓亮“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诗应即其时作。《初学记》卷一〇、《文苑英华》卷一七九均以此诗与江总、虞世南、王胄、萧悫诸人诗并列,亦可证。

3.3 刘孝孙 《全唐诗》卷三三收其诗七首。《旧唐书》卷七二本传云:“孝孙弱冠知名,与当时辞人虞世南、蔡君和(和当作知)、孔德绍、庾抱、庾自直、刘斌等登临山水,结为文会。大业末,没于王世充。”后仕唐,贞观十五年卒。《隋书》无孝孙传,然所记事迹甚多。今存七诗中,隋时作二首,没于王世充时作一首,入唐后作一首,不明作时二首,他人误入一首。试考如次:其一,《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游人久不归》,原注:“一作贺朝诗,又作贺朝清。”按此诗今所知最早出处为《文苑英华》卷二八五;同赋诸人诗并录,许敬宗得“山树郁苍苍”,刘斌得“好鸟鸣高枝”,杨浚得“明月照高楼”,贺朝清得“春莺送友人”,刘孝孙得“游人久不归”。诸人中,贺事迹无考。《全唐诗》卷一一七附神龙间山阴尉贺朝名下,与同唱诸人相隔百年之久,其误显然。杨浚,《全唐诗》小传云“贞观时人”,似权据本诗,并无他据。《新唐书》卷七一《宰相世系表》载武后时相杨执柔有子名浚,时亦不合。敬宗,《旧唐书》卷八二有传,初仕隋为直谒者台、通事舍人,江都难后投李密,入唐为秦府学士。刘斌,《隋书》卷七六有传,仕隋官至信都郡司功书佐,后仕窦建德为中书舍人、仕刘黑闼为中书侍郎,黑闼败,亡入突厥。刘斌能与敬宗、孝孙结会赋诗,只可能在隋时;至唐兴,绝无聚首之缘。《送刘散员》同赋诗当即孝孙弱冠与诸人结文会时所作诗之一。同游诸人,孔德绍事窦建德,被唐太宗所杀;庾自直死于宇文化及之乱。其二,《赋得春莺送友人》,当据《文苑英华》归贺朝清,非孝孙诗。其三,《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仙字》,出《文苑英华》卷二二七,同赋者为凌敬、赵中虚、许敬宗,疑亦在隋时作,惟证据尚不足以定论。其四,《咏笛》,《初学记》卷一六作隋时诗。其五,《早发成皋望河》,《初学记》卷六作隋时诗。按成皋于大业末、武德初为王世充所占,诗中有惝恍飞魂、延伫叹逝语,当为没入世充时所作。其六,《游灵山寺》,不详。其七,《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鲜》,入唐作。

3.4 杨浚 《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收《全唐诗》卷三三。诗为隋时作,详前条。小传以浚为贞观时人,误。

3.5 许敬宗 《送刘散员同赋得陈思王诗山树郁苍苍》,收《全唐诗》卷三五。为隋时作,详前刘孝孙条。

3.6 虞世南 《全唐诗》卷三六收其诗一卷。《奉和月夜观星应令》题下注:“此以下皆在隋时所作。”共七首。《全隋诗》卷三仅录此数诗,以严隋、唐之分。另《奉和幽山雨后应令》,见《初学记》卷三,《文苑英华》卷一五五,亦在隋作。《咏蝉》,《初学记》卷三〇收入,同作者有刘孝孙、江总、李百药等,当亦在隋时作。

3.7 孔绍安 《全唐诗》卷三八收其诗七首。《全隋诗》卷三全部收入。其实诸诗并非皆作于隋时。《侍宴咏石榴》,冯惟讷《隋诗纪》据《初学记》卷二八收入,吴琯《唐诗纪·初唐》卷四以为“入唐所作”,冯收非是。吴说是,《旧唐书》卷一九〇本传谓此诗为唐高祖时侍宴作。《咏夭桃》,《初学记》卷二八题作《应诏咏夭桃》。绍安在隋时未跻身侍臣之列,此诗当亦入唐作。其馀五首,则似多为在隋时所作。《赠蔡君》,出《初学记》卷一八,“君”下疑脱“知”字。君知为陈隋间名士,事迹附见《陈书》卷三四、《南史》卷二九父蔡凝传;又与刘孝孙等结文会,详前孝孙条;《文苑英华》有其诗。《结客少年场行》,《乐府诗集》卷六六作隋诗。《伤顾学士》,顾指顾彪,炀帝时秘书学士,《隋书》卷七五有传。《别徐永元秀才》,永元事迹不详。诗云:“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当为隋季乱离间作。《落叶》,注:“一作孔德绍诗。”《文苑英华》卷三二七属绍安,当因二人名相近而讹成德绍。此诗作年不详。

3.8 蔡允恭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收于《全唐诗》卷三八,原注:“在隋时作。”是。诗出《初学记》卷六,同卷收隋炀帝《早渡淮》及诸葛颖、弘执恭、虞世南应令诗。诸诗均作于炀帝为太子时。颖,炀帝时卒。允恭后归唐,但无唐时所作之诗存世。

3.9 陈子良 《全唐诗》卷三九收其诗十三首。《全隋诗》卷三仅录十一首,未录二首。《酬萧侍中春园听妓》,《全隋诗》另收李孝贞名下,是。《初学记》卷一五收此诗,署“李元操”,与子良《赋得妓》同列,疑后人所见本有脱文而致误。孝贞字元操,详本文第二节李元操条。《游侠篇》,《全隋诗》另录陈良名下,所据当为《文苑英华》卷一九六、《乐府诗集》卷六七。按隋唐之际未闻有陈良其人。岑仲勉先生《隋唐史》第六八节据颜师古《匡谬正俗》记载,谓“隋唐间人凡二字名者喜省作一字”。陈良当即子良之省名。《乐府诗集》以此诗为隋诗。《全隋诗》所录十一首中,可确定在隋所作者仅四首。《上之回》,《乐府诗集》卷一六作隋诗。《赋得妓》,《初学记》卷一五置陈隋人之间。《赞德上越国公杨素》,素,《隋书》卷四八有传,炀帝大业二年(606)卒。小传谓子良“在隋时为杨素记室”,即其时作。诗云:“匈奴轶燕蓟,烽火照幽并。天子命薄伐,受脤事专征。”接着即盛称杨素塞外征伐之功,末云:“小人愧王氏,雕文惭马卿,滥此叨书记,何以谢过荣。”杨素于开皇十八年(598)受命出塞征讨突厥达头可汗,子良为其记室约即在此前后。《于塞北春日思归》,为子良随军出塞思归而作。另七首均难以决断为何时所作。《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咏春雪》二诗,出《初学记》卷二、卷一四,皆署陈子良。胡震亨《唐音乙签》二二云:“《玉台新咏》作陈伯材,或其字也。”隋唐时均未见有陈伯材其人,伯材、子良义可互训,胡说可从。

3.10 庾抱 《别蔡参军》,见《全唐诗》卷三九。诗云:“今日欢娱尽,何年风月同?”述与同游诗友惜别之情。蔡参军即在隋时与刘孝孙、庾抱同结文会之蔡君知,详前刘孝孙条引《旧唐书·刘孝孙传》及后文孔德绍、陈政条。

3.11 李百药 《全唐诗》卷四三收其诗一卷。百药历事隋、唐二代,其诗可考定在隋作者有四首。《咏蝉》,《初学记》卷三〇作隋诗。《渡汉江》《途中述怀》《郢城怀古》,皆贬官桂州司马途中作,时在炀帝即位之初(事详《旧唐书》卷七二本传)。诗中提及的汉江、衡阳、郢城,皆自京洛赴桂州必经之地。诗云:“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客心悲暮序”;“仍睹贤臣逐”;均为逐臣之词。百药入唐后未经此数地,高祖时流泾州亦属宽宥之典,知数诗并在隋贬桂时作。

3.12 李密 《全唐诗》卷七三三收其《淮阳感怀》一首,原注:“本传云:初,密与杨玄感同反。玄感败,密被获,用计得脱。诣淮阳,变姓名为刘智远,聚徒教授。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诗成,泣下数行。”所引本传为节录《隋书》卷七〇、《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诗亦载此传。唐初刘仁轨所著《行年河洛记》(原书已佚,此处据《太平广记》卷二〇〇、《容斋四笔》卷一一)亦引录此诗。据《通鉴》卷一八二、卷一八三载,玄感事败在炀帝大业九年(613),李密亡命民间在大业九年至十二年(616)间。诗作于隋代可无疑。

3.13 孔德绍 《全唐诗》卷七三三收其诗十二首,小传云:“德绍,会稽人。有清才。事窦建德,初为景城丞,后为内史侍郎,典书檄。建德败,太宗诛之。”此传几全录《隋书》卷七六本传,惟事窦职《隋书》作中书令。《旧唐书》卷五四《窦建德传》载德绍武德元年为景城丞,为隋时署;武德二年为内史侍郎,窦署。《初学记》《文苑英华》均以德绍为隋人,《全隋诗》卷三将其诗全部收入(《落叶》一首系孔绍安诗误入,丁氏不收甚是)。德绍在隋时尝与刘孝孙、蔡君知等结文会,大部分诗如《送蔡君知入蜀二首》、《观太常奏新乐》(与卞斌同作,见《初学记》卷一五)、《南隐游泉山》(德绍事窦后不复南归)、《行经太华》(事窦后无机会经过)等,均可确定为在隋时所作。《登白马山护明寺》,其地为窦所有,尚难确定何时所作。

3.14 刘斌 《全唐诗》卷七三三存诗四首。《隋书》卷七六有斌传,谓其初仕隋,后“窦建德署为中书舍人。建德败,复为刘闼中书侍郎,与刘闼亡归突厥,不知所终”。斌活至武德间,并未仕唐。今存四诗,皆事窦前在隋时作。《和谒孔子庙》,原注:“一作李百药诗。”作李诗误。诗出《文苑英华》卷二三〇,与李百药同作。百药于隋末乱离后,避地江左,与在河北事窦的刘斌不复晤面。《和许给事伤牛尚书》,《文苑英华》卷三〇二所收,末多“弘”字。此诗为斌和许善心哭牛弘之作。弘卒于大业六年(610),善心死于宇文化及之难,均见《隋书》本传。《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得好鸟鸣高枝》,详前刘孝孙条。《咏山》,《初学记》卷五作隋诗。

3.15 贺朝清 《全唐诗》卷七七〇收其诗二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南山》,《文苑英华》卷一五九收入。《全唐诗》卷一一七又收入贺朝名下,误。《赋得友人早不归》,为刘孝孙诗,此误入,详前孝孙条。朝清与孝孙等同赋诗,得“春莺送友人”,《全唐诗》误收入贺朝名下。今仅知朝清在隋时与孝孙等有过往,是否入唐,尚无明证。

3.16 陈政 《全唐诗》卷七七〇收其诗一首《赠窦蔡二记室入蜀》,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诗出《文苑英华》卷二四八,原置孙万寿、王绩间,知政亦为隋唐之际人。《隋书》卷六四《陈茂传》云:“子政嗣。政字弘道,倜傥有文武大略。……炀帝时,授协律郎,迁通事谒者、兵曹承务郎。帝美其才,甚重之。宇文化及之乱也,以为太常卿。后归大唐,卒于梁州总管。”唐设总管在武德初,旋即改都督,知政虽入唐,未久即卒。诗即为其所作。诗中不及隋末乱离,应作于大业前期。题中蔡记室即指蔡君知,孔德绍有《送蔡君知入蜀二首》,孔绍安有《赠蔡君(知)》,庾抱有《别蔡参军》,均一时之作,已见前引。窦某不详。《全隋诗》卷四已收此诗,惜失考陈政事迹。

3.17 法宣 《全唐诗》卷八〇八收其诗二首,《爱妾换马》出《乐府诗集》卷七三,署“隋僧法宣”。《和赵王观妓》,《唐诗纪事》卷七二题作《和赵郡王观妓应教》。弘执恭有同题诗,见《文苑英华》卷二一三,《唐诗纪事》卷五题为《和平凉公观赵郡王妓》。赵王、赵郡王,皆指宇文招,《周书》卷一三有传。平凉公指元亨,事详《隋书》卷五四。弘、法二诗,约作于周隋之际。《全唐诗》小传云:“法宣,常州弘业寺沙门,隋末人。入唐,常敕召至东都。”殆据《续高僧传》卷一四。《全唐诗》卷八〇八慧宣收三诗又二句,传云“常州法师,与道恭同召”。为法宣之误,详《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补正》卷三拙撰部分。此三诗二句为其贞观间作。

3.18 海顺 《全唐诗》卷八〇八收其《三不为篇》三首,小传云:“姓任氏,蒲阪人。隋代出家仁寿寺,武德初元示化。”诗、传均出《续高僧传》卷一三,其卒日为“武德元年八月十五日”。唐受隋禅在是年五月。《续高僧传》谓《三不为篇》为顺平日自戒而作,非临终前作,知必作于隋时。三篇皆为“我欲……将恐……是以……”结构,虽四言联缀,隔句用韵,只能算作有韵的骈文,与联珠体相近。严可均辑《全隋文》收入,而丁辑《全隋诗》不收,均较《全唐诗》别择精审。

3.19 贺朝 《全唐诗》卷一一七收其诗八首,多与贺朝清诗相混。《旧唐书》卷一九〇谓贺朝神龙中与贺知章、万齐融、张若虚、邢巨、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万字衍)止山阴尉”。天宝中芮挺章纂《国秀集》,目录称“会稽尉贺朝”。自隋亡至神龙,约为九十年,可确定贺朝与贺朝清非一人。今存八诗,《赋得游人久不归》,系刘孝孙作;《赋得春莺送友人二首》,系贺朝清作,均详前刘孝孙条。同唱诸人所作皆八句一首,此分作四句二首,亦误。《南山》,贺朝清诗,见前朝清条。《从军行》,《搜玉小集》署贺朝,《文苑英华》卷一九九署贺朝清,尚难论定。馀三首见《国秀集》卷中,为贺朝作。朝非隋唐间人,因此条内容难以归类,姑附于此。

总括本节所考,共指出隋唐之际作者在隋时所作诗六十二首(其中重见者六首、《全唐诗》已注出者九首,作于隋唐之际割据政权者约三四首)。其中杨浚、蔡允恭、李密、孔德绍、刘斌、贺朝清、陈政、海顺八人,无入唐后作品。褚亮、陈叔达、刘孝孙、杨浚、许敬宗、虞世南、庾抱、李百药、贺朝清九人十八首诗,为《全隋诗》失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