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东①
东征②日调万黄金,几③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④,捷书唯是报孙歆⑤。
但须⑥巢阿阁⑦,岂假鸱鸮⑧在泮林⑨。
可惜前朝玄菟郡⑩,积骸成莽阵云深!
【注释】①随:通隋,本篇系托古讽今之作,借隋师东征暗指唐大和年间讨伐横海镇(治沧州)叛将李同捷之战争。②东征:指征讨李同捷。③几:几乎。④马谡(sù):三国时蜀国将领。诸葛亮伐魏,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他违反军事部署,兵败失去街亭。诸葛亮按军法斩了马谡。⑤孙歆(xīn):吴国都督。晋将王濬谎报战功,说斩得孙歆首级。后晋将杜预生擒孙歆,解送洛阳,洛中以为大笑。⑥(yuè zhuó):凤凰的别名。⑦阿阁:四面有栋及檐霤的楼阁,这里指宫殿。⑧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⑨泮(pàn)林:泮宫(古代诸侯学宫)旁的树林。⑩玄菟(tú)郡:汉武帝时所设郡,此处用来隐指唐东征所在的沧景地区。积骸成莽:尸骸积集,像乱草一样。阵云:战云,杀气。
【评析】晚唐社会面临着藩镇割据的严峻局面,中央政权存在很大危机。然而中央在讨伐藩镇的战争中却暴露出许多问题,李商隐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深刻批判。为支持战争,中原地区的物资和支持平叛的斗志都将耗尽,换来的却是军纪散漫、谎报军功,诗人用诸葛亮和王濬正反两个典故对此予以揭示,其中“未闻”、“唯是”的用语更是不留余地。诗人进而思索造成这个局面的深层原因在于朝堂上宰辅不得其人,用“巢阿阁”比喻贤臣在朝,“鸱鸮在泮林”比喻藩镇割据,再贯以两个虚词“但须”、“岂假”,语气铿锵严厉,说明只要有贤臣执政,就绝不会容许藩镇割据局面的存在!国家动乱,系人不系天,在点出要领之后,诗歌尾联回写沧景地区的惨痛景象,一抒作者的无限感慨。内容的恰当安排和虚字的配合,使整首诗歌于严整精警中见动荡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