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绝句写得更精彩 陶文鹏

《诗词中国》第四期 作者:诗词中国丛刊编辑部


把绝句写得更精彩
陶文鹏

第三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已经完成了最终评选。参赛作品由上届的11万余首增加到22万余首,有绝句、律诗、古体诗与词。其中,绝句数量和质量都高居首位。可见,这种短小精萃的诗体,从唐代宋代至今,最为写作者青睐,也最受广大群众喜爱。

唐宋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瑰宝中的璀璨明珠。诗人们挥动生花妙笔,在极简短的篇章中大显才华,表现重大主题与丰富的生活内容,每一种题材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杰作。笔者检阅这一届参赛的绝句作品,既有惊奇欣喜,也有遗憾不足。我感到,绝句的题材还不够多样,重大主题的作品很少,写人物形象的诗寥寥可数。咏物写景之作虽多,但写得新鲜活泼、形神兼备、融入深情并使人眼睛发亮的,也寥若晨星。还有不少抒写个人日常生活之作,或琐屑平庸、虚情假意,或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显然,要提高绝句的写作水平,“写什么”是首先必须重视的。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为人民抒情”,“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努力表现人民群众在“新长征”中奋发进取的豪情胜慨,热烈赞美祖国大地上不断涌现的新奇迹、新风貌、新气象。我们还应当深挚地抒写爱国情、爱民拥军情、故乡情、战友情、骨肉亲情、纯真爱情,还有青春不老之情。多写这些题材和主题的绝句,使作品散发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奏响时代的强音,才能够强烈、永久地打动广大读者的心弦。

明确了“写什么”之后,就要狠下功夫探索钻研“怎样写”。唐代绝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当时的诗人为了让大众听得懂,听得悦耳,都努力运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写绝句。后来,语浅情深,音节婉转,朗朗上口,含蓄有味,就成为绝句的艺术特色。一首绝句只有四句,五绝仅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因此,无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淋漓酣畅地铺叙。写绝句必须字字皆炼,惜墨如金。最宜于选取一个独特角度,突出表现人物的神情动态和瞬间感受,表现事件的一个生动场面,表现景物最鲜明的特征,力求在短小篇幅中收纳丰富深广的内容。唐代绝句中就有不少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一气浑成又韵味深远的佳篇,被称为“纳须弥于芥子”“咫尺有万里之势”。试看崔颢的《长干曲》其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篇都是一个船上女子对邻船男子的问话,却活现出两个人不同的神情、心理、性格,俨然是一幕他乡遇知音的戏剧,所以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评赞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再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人以美景反衬哀情,描写红色宫花寂寞地开放,在冷清的行宫中,只有白发的宫女们闲坐着诉说昔年玄宗皇帝来行幸的盛大情景。自少至老被幽闭于行宫中的女子的悲惨命运及其哀怨之情,诗人对于玄宗晚年荒淫误国致使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深沉感叹,都寓于这一个场景之中。此诗意蕴含蓄深厚,感染力极强,毫不逊色于元稹那首题材相同长达九十句的《连昌宫词》。更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独出心裁地藏问于答,仅用二十个字就写了“我”与童子三番问答的动作情态、心理,写了青松、白云、深山、密林之景,写出活泼调皮的童子、急切拜谒隐者的“我”,还有为山民采药治病的隐者三个人物,创造了幽深清奇又饶有情趣的动人意境。吴战垒先生在其《中国诗学》中还指出,从这首诗中“可以引申出某种哲理性的意蕴: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发现或得到”。笔者认为,这三首绝句容量之大,诗人艺术概括力之强,在古今中外的诗海中,真是三颗遍体生辉的灵珠。我们应当深细地学习和借鉴唐代诗人宝贵的艺术经验,努力写出容量巨大、情谊深长的绝句来。

在抒写情景中,能够自然融入哲理,是创作具有高远深邃意境的绝句的一个妙方。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刘禹锡《秋词二首》、杜牧《山行》,都是情、景、理交融的名作。宋代诗人比唐代诗人更重视义理,所以宋代绝句中的哲理诗远多于唐诗,其所表达的哲理也比唐诗深广。苏轼的《琴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及《唐道人言天目山上雷雨……》,都是饶有理趣的绝句。试读他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托物抒情,借景赞友,色彩明丽,风骨遒劲,生机勃勃。诗人更即景寓理,启迪人们要珍惜美好年华。苏轼晚年被贬谪南荒,写了《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中“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char岩”,就是蕴含人生哲理的警句。南宋大理学家、诗人朱熹的哲理绝句也很出色,广为传诵的有《春日》《观书有感二首》《偶题三首》等。其《水口行舟二首》其一云:“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诗人在写景抒情中启迪人们:大风大浪并不可怕,大自然的美好生机是风浪摧不垮的。南宋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擅长以“活法”写出语言浅近充满谐趣、奇趣、理趣的绝句。他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小景物中活跃着诗人的童心,洋溢出他赞美新事物、新生命的情趣和理趣。他还有一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诗人提醒人们:在经历过登山的艰辛之后,切勿得意忘形,因为在下山的坦途中还可能埋伏着新的险阻。我们应当向古代诗人学习,对大自然和社会人生做深入的思考,创作出更多情、景、理水乳交融的绝句诗。

要写出优美动人的绝句,创作者还要培养锐敏的观察力与非凡的想象力。王维的《木兰柴》:“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以其诗人兼画家对形象和光色的敏锐感觉,抒写出秋山夕照中飞鸟、山色、岚气闪烁明灭、变幻莫测的瞬间景象,胜似一幅印象派画家的对景写生,给读者奇妙的美感享受。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写春草初萌,遥望已见嫩绿,近看却又消失。细致入微,道人所未道,堪称妙摄早春之魂。刘禹锡《望洞庭》后一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与君山,想象新奇巧妙,意境清丽迷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前联描写西湖水光山色、晴雨变幻之景,生动逼真,空灵美妙;后联运实入虚,把西湖比拟为古代越国美女西施,极新奇贴切,赋予西湖生命与灵气。从此,西湖即被称为“西子湖”。可见,绝句的诗情画意美,来自于诗人的美妙想象与精心创造,但首先得依靠诗人的敏锐观察和独到感受。我们必须炼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敏感的有超凡体悟的诗心,还有生动描绘美的多副笔墨。

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合。古今诗论家认为,起句要如爆竹,如狂风卷浪,有气势;次句要承接自然,推进一层。更关键的是第三句的转折与第四句的收合,必须拓展或提升诗的境界,使全诗形成立体性的结构。绝句并不要求对仗,但这届参赛作品中,有前联对的,有后联对的,还有两联皆对的。笔者以为,为了使绝句能更好地做到起承转合,委婉曲折,有一个立体性的结构,没有必要去追求后联对或两联皆对,也不要去追求每句都有相同的形容词、叠音词或数量词。因为这样做难免平直呆板或矫揉造作。

当代的绝句创作已取得丰硕成果,有不少广受读者好评的优秀作品。这里试举几首,同大家一起欣赏。老诗人刘章的《山行》:“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向黄花!”诗人秋日山行寻诗,请黄花做向导,表现出他对秋光、金菊、诗歌的热爱。情趣盎然,语言清新纯朴,精炼自然,从杜牧的同题名作中翻出新鲜诗意。董澍的《卢沟落日》:“晚来阵雨挟雷动,瑟瑟残阳落水中。五百醒狮桥上立,凭栏齐唱《满江红》。”诗人把拟人、双关、象征等手法自然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五百醒狮“凭栏齐唱《满江红》”的雄奇意象,把中国人民战胜日寇的英雄气概表现得如此生动精彩、力透纸背,令人读后热血滚沸,斗志昂扬。钟振振的《参观宋代文物展,有官窑青瓷数器甚佳》:“广腹圆坛直口瓶,有容无畏足仪刑。而今正要陶钧手,烧此官窑一色青。”诗人运用双关、谐音、隐喻等手法巧妙构思,在赞美宋代官窑青瓷的小题材中表现当代反腐倡廉的重大主题,希望经过反腐倡廉能造就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官。赵宝海的《牧马姑娘》写道:“红巾一骑逐风奔,猛甩长鞭向马群。汗血儿孙终俯首,河边立朵火烧云。”此诗生动地描绘出牧马姑娘的矫健身手,飒爽英姿。有动有静,虚实结合,形神皆活,四句俱佳,结句尤妙。最后,举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获奖之作,高明的《雨后赠友人》:“雨后山城秀色亲,江堤回望绿如茵。人生一似河边柳,半是清新半染尘。”诗人把人生比为眼前所见的“半是清新半染尘”的雨后“河边柳”,联想迅捷新妙。尽管人生需要心灵及时雨的哲理似有似无,仍不失为佳作。笔者热烈希望喜爱绝句的诗友,从古今优秀诗歌中多多汲取思想艺术营养,把绝句写得更精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