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之九 鲁季敬姜

从前,有一个女子:听我为你细数列女传 作者:李继红 著


◎之九 鲁季敬姜

孔夫子隆重推出的母亲典范鲁季敬姜

刘向《列女传》中的一百〇四位女性人物,只有鲁季敬姜的传记最长,篇幅是其他女性传主的三四倍,居“亚”的是亚圣孟子的母亲。可见,刘向先生对鲁季敬姜的重视程度,不仅可圈可点流于表面形式,而是广而告之,推而广之。再说孔老夫子推崇的女性有几个?除过鲁季敬姜,还真扒拉不出来第二个。鲁季敬姜女老前辈真不简单啊,就是在《国语·鲁语下》中也占了很大篇幅,是让人拿手术刀刮亮了眼睛看的。《列女传》中无论“母仪传”“仁智传”,还是“孽嬖传”等中的女性至多只有一两件事可叙,人家敬姜就足足写了六件,非同小可,咱赶紧一一列出吧!

一、教子有方

先说这敬姜老家是吕国的,号戴己,嫁给鲁国的大夫公父穆伯,是文伯的母亲,季康子的从祖叔母。这三位男性都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国政坛上的明星,特别是季康子曾经问政于孔子,官居正卿高位,是鲁国上层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敬姜更是明星中的明星,她每做一件事都有人大声喝彩,而这个喝彩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听起来如雷贯耳的大圣人孔老夫子。

这敬姜作为女人挺命苦,丈夫穆伯死得早,虽身为贵族,但失去了掌门人,家道很快中落,敬姜不得不以纺织等补贴家用。可安慰的是还有一个儿子,将来可以依靠。敬姜是个有想法的人,虽望子成龙,但并不像现代父母那样瞎跟风,恨不得自己孩子掌握世界上所有的技艺,从音乐到美术、从书法到体育、从声乐到舞蹈等等,生生把个活泼天真的孩子弄成个目光呆滞、对仇视人类的新生物,深恨自己怎么生而为人。但两千五百余年前的敬姜不是这样对待孩子,人家有的放矢、教子有方,把一个茁壮成长、没有形状的鲁国花朵儿修剪得中规中矩,直长成国家栋梁。且听以下分解。

文伯上学回来,敬姜早等在一旁观察其行。只见儿子的朋友行厅堂是从上面的台阶一步一步倒着走,替文伯拿剑,给文伯系鞋带,就跟侍奉他的父兄一样,文伯是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了,可以和父兄一样摆谱了。

敬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并没有当着文伯朋友的面教训他,很给文伯留面子。敬姜收拾好家务,文伯做完功课,四周没有人打扰。敬姜点上蜡烛,照亮房间的同时也准备照亮文伯那颗懵懂的心。敬姜老妈是这样教育文伯的:“从前,周武王退朝准备回后宫,走路走得差点绊一跟头。一看脚下,才发现是袜子上的带子开了,踩在鞋底下,谁知道怎么回事,旁边竟然没有一个侍候的人在,人家武王天下第一大的官并没有大呼小叫唤人来,而是自己弯腰系好。你看见了吗?正是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专等别人侍候的良好作风成就了他的王道。第二位咱们再讲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他老人家善于用人,能和他坐而论道的有三个人,能给他提出批评意见的谏议大臣有五人,每天能对他指出朝政国事的有三十人,正是这样能识人能纳谏的胸怀成就了他的霸业(伯业);咱们再说一位,就是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人称周公的老先生,人家正吃饭,一听说有人推荐有才能的人来,连嘴里的饭都来不及咽,一口吐出来,赶紧见贤才,接见完贤才接着吃饭,又有人推荐贤才来,一口饭又没咽下去,又吐出来,赶紧接见,那一天周公的饭没吃好,一连吐了三次,就是为了着急见到有才能的人。看人家求贤若渴的精神。所以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名,还有一回周公正在洗澡,也没洗成,为了接见贤人,洗澡时三次手握湿漉漉的头发就出来见贤才。还有,为了把有才能的人都网罗到朝廷,亲自拿上礼物到穷街陋巷拜访了七十余人,正是这样的精神才很好地匡复了周王朝。这二圣一贤,都是称王称霸的人中君子啊,却能对臣下如此。和他们交往的人都是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他们就能每天进步,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儿啊,你看看你,一个黄毛小儿,没有尊贵的位置,和自己在一起的人全是仆人杂役,你怎么能进步呢?这不是显而易见吗?”文伯一听,浑身出汗,汗颜么,赶紧承认错误,决定向“二圣一贤”学习,向“二圣一贤”致敬。

于是,敬姜帮助文伯选择严师贤友学习交流。现在文伯交往的人全是“黄耄倪齿”的饱学之士。文伯为了表示对老头们的尊敬,挽袖子捋胳膊亲自送水送饭。这一下,敬姜满意了,真个叫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嗯,儿子长大了。”

二、经纬治国

文伯在敬姜老妈的辛勤栽培下长大成材了,当了鲁国的大夫。敬姜仍不忘时常告诫儿子关于治国的道理,多年来已经养成习惯了,这一回用的是比喻法,用织布机的构造比喻治国道理。原文如下:

吾语汝,治国之要,尽在经矣。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强,故幅可以为将。画者,所以均不均,服不服也,顾画可以为正。物者,所以治羌与莫也,故物可以为都大夫。持交而不失,出入不绝者,捆也。捆可以为大行人也。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关内之师。主多少之数者,均也。均可以为内史。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轴可以为相。舒而无穷者,摘也。摘可以为三公。

敬姜老妈的一番宏论不知是在多少个纺织昼夜中琢磨出来的,想必她曾经想过,如果,如果我是男人,经世治国岂在话下?如若不然,怎么老太太不专心织布,而是从织布机的功能上,已经安排好了三公九卿的位置,什么人可以为相、什么人可以为大夫、什么人可以为将等等。只不过敬姜老妈是在织布机上领导这些文武大臣而已。老太太在没有生命的织布机上都能看出知人善任的要素,最难的事情用最简单的日常工具——虽然现在我们不明白,关键是织布机进博物馆了——解释出来,言语不多道理深啊,佩服佩服!文伯一听跟咱一样佩服,倒地一再拜谢老妈,请老妈多多指教。

三、富贵不能淫

文伯退朝回家,先过来拜见老妈,这是礼数,礼仪之邦嘛。敬姜老妈正在织布,以咱小人心度老太太腹,估计她是织布织成习惯了,要不儿子都当大官了,咱怎么也是诰命夫人,丫鬟仆役一大片,用得着亲自动手吗?咱拼命努力,不就是为了有一天好吃懒做吗?说文明一点,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已经是人上人了,还用干织布这样的苦差事吗?文伯差不多也是这样想的:“以您儿子现在的境况,您老人家还纺线织布,怕是惹季孙族长(那个问政于孔子的季康子)生气吧!人家还以为儿子不能很好地侍奉您,还让您老人家劳作。”

言外之意,这不是让人家笑话您儿子不孝,没本事吗?您快歇了吧!

敬姜老妈一听,大失所望,感叹啊:“鲁国快要亡了,让小孩子做官,却没有让他们听听为官的道理。小子,坐下,听老妈告诉你。”

“从前圣明的君主管理国家,专门选择贫瘠的土地让老百姓居住,就是让他们在土地上勤劳耕作,这样君主的天下才能长久。因为老百姓勤劳才能动脑筋,动脑筋就产生善心,而安逸了就放纵了,放纵了就忘记善良,忘记善良当然邪恶就产生了。肥沃土地上的百姓没有才能,是由于生活过于安逸的缘故,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无不向善,是由于勤劳的缘故。所以天子春分时穿上大(五)彩礼服祭祀日神,与三公九卿一起,了解掌握土地上五谷的生长情况。中午时分考察朝政以及百官的政事,各主管部门的大夫、众士、地方长官及辅佐的官吏,行使职权安排民事。到了秋分时,天子穿上三彩礼服祭祀月神,于太史、司载一起,恭敬的仰查上天垂示的法度。傍晚监督宫廷女官,命令她们将供奉禘祭,郊祭的祭品收拾干净,然后天子才能休息。诸侯早晨执行天子下达的各种命令,白天考察自己封国的事物,傍晚检查法度政令,夜里告诫百官,要求他们不要懈怠放纵,然后才去休息;卿和大夫早晨履行自己的职守,白天调研各项政事,傍晚清理一天的事情,夜晚处理自己封邑的事务,然后才去休息;士早晨接受朝廷分配的任务,白天讲习政事,傍晚复习,夜里检查自己的过去,没有遗憾,然后才去休息;而普通老百姓,天亮劳动,天黑休息,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天可以懈怠的。王后亲自编织天子冠上系玉的黑丝绳,诸侯的夫人还要编织冠缨和缝制冠顶布,卿的妻子缝制礼服上的腰带,大夫的妻子缝制祭服,士的妻子还要缝制朝服,庶士以下的妻子都亲自为自己的丈夫缝制衣裳。春祭颁布农事,冬祭奉献收成,男人女人纷纷努力做出成绩,有了罪过就用刑法,这是古代的制度啊!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从上到下,谁敢放纵偷懒而不尽心尽力?现在我一个守寡的人,你又处在下位,早早晚晚忙于事务,还怕保不住先人的功业呢,何况有了懈怠之心,这怎么能逃避刑罚呢?老妈本来指望你早晚都不忘修身养性,这样才能不废弃先人的功业,而你现在却说,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安逸呢?以这种心态想法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怕穆伯要绝后了。”

这一番洋洋洒洒的大论讲出来,您也许不赞成她的观点,但人家不可能超越她的阶级说话,从她的阶级出发,那是讲的是头头是道,特别是在孔老夫子认为已经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能把《周礼》不照本宣科就讲出来,怕是在当时也不多见吧!人家敬姜老妈怎么下功夫来着,大大的不简单,大大的了不起。难怪精通《周礼》、唯《周礼》马首是瞻的孔老夫子不无感慨地对自己的弟子说“徒儿们啊,好好记住这番话,季氏的女人真是严整有度不放纵自己啊”,大概在心里,早就引为知己了吧?

四、待人之道

文伯请孔子不太出名的弟子南宫敬叔吃饭喝酒,露堵父作为陪客,给人家端上来的鼋鱼(就是王八)很小,露堵父当然很生气——这不是明显瞧不起咱吗?文伯不知道已经得罪下人了,还不停请道“吃鳖,吃鳖”。露堵父说:“你把鳖养大了再让人吃吧!”站起来拂袖而去,剩下上了南墙的文伯下不来台。

文伯回来闷闷不乐。敬姜老妈听说这件事,也很生气,不是气露堵父,而是气儿子不懂待客之礼,由不得教训道:“我听先祖说,祭祀以养代表受祭的人,好吃好喝以待上宾。一个鳖算什么?让人家恼怒!”语毕,把文伯赶了出去。过了五天,文伯又请大夫露堵父来家吃饭,才算了了此事。

五、守丧敬礼

文伯继承了他父亲的遗传因子——短命,早早死了,老妈敬姜悲痛欲绝!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大不幸啊!但在这万分悲痛的时刻,敬姜老妈以极大的克制力化悲痛为礼数,一切丧事按礼仪办理,显示出良好的礼仪教养,绝不让外人笑话。为了保证丧礼规范严肃,敬姜老妈提前就告诫文伯的小妾:“我听说,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就是一个男人眼睛只向内看,好女人,那女人会置他于死地;如果眼睛向外看,喜欢四处交游,他会士为知己者死。现在我儿子这么早死,我很不高兴他有好内的名声,有两三个女人这样的羞辱。所以大家一起祭祀的过程中,你们千万不要摆出瘦弱不支的样子,别哭天抹泪的,要把身体挺直了,别含胸,别显出过分的悲哀状。就穿你该穿的丧服,别再增加一个等级。你们好好根据礼仪按秩序安静行事,这才是对我儿子真正的敬重。”

咱理解的意思是说,即使家里出了天大的事,都别慌张,老祖宗的礼早就给咱们准备好了,该怎么办都有规矩,你们照着来就行。关键是没事时那复杂的礼仪就够难学的,有事时岂不乱了套了?何况人在悲痛中,理性往往难以控制情感。我们寻常人都有过类似经历,说别人时头头是道,轮到自己就乱了方寸。可人家敬姜就处乱不惊,真大家风范也。难怪孔老夫子说:“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知矣,欲明其子之令德。”(大意:知道女人的是女人,知道男人的是男人,季氏妇人都知道啊,这就展现出人家治家的德行了。)

敬姜老妈身在丧期,早上哭丈夫穆伯,晚上哭儿子文伯,各尽各的礼,各哭各的悲,很有规律。孔老夫子听说了(他老人家从小就喜欢礼,特别是丧礼,因为这个礼最繁复,最见功力,最能看出人对礼仪的修为,从而鉴别人的高下),盛赞道:“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大意:季氏之夫人真正懂礼的人啊,对丈夫儿子都爱,但又不偏向,做事上下太有章法了。)

六、男女有别

敬姜的侄孙季康子在朝是执政大夫,又是族长,是鲁国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比她家文伯位高权重多了,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但季康子对叔祖母敬姜相当敬重。

季康子上朝时,与敬姜说话,敬姜不理,季康子就跟着走,直跟到敬姜老人家卧室门口。没等敬姜让进就径直进去了——人家是族长嘛,但敬姜就是不理他。季康子退朝回来,又专门见敬姜叔祖母说:“肥(季康子的名)一直没听到您的吩咐,是不是我得罪您了?”敬姜叔祖母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吗?天子和诸侯说事时是在内朝,自卿大夫以下有官职的是在外朝,说家事时是在内房,而卧室的门之内,是妇女们掌管的地方,上下都一样。在外朝您就是国君的官员,在内朝您就是主持季氏宗族的族长,都不是我敢和您说话的地方。”那季康子一听,人家做事有板有眼,不是人家不懂礼,不把咱执政大臣、族长放在眼里,而是咱对礼的理解没人家深刻啊,咱不佩服都不行。

从此以后,季康子认真钻研礼仪,和叔祖母说话就站在门外,一点也不敢坏了规矩。到了祭奠悼子的时候(悼子是谁咱一时也查不到),季康子过来了,一切按礼行事,很有章法。

孔老夫子再一次伸出大拇指(恐怕他老人家伸得都累,但架不住人家愿意),说:“那敬姜深刻领会男女之防的大礼啊!”

您瞧出来了没有,敬姜女士就是《周礼》的活典范,在春秋末世,“礼崩乐坏”的时候,敬姜讲礼,更难能可贵的是身体力行,说起礼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让同样守礼敬礼的男士孔老夫子深深引为同好,引为知己。

呜呼哀哉,敬姜女士,虽然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但您永远活在孔老夫子的心中。

原文

鲁季敬姜者,莒女也。号戴巳。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博达知礼。穆伯先死,敬姜守养。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

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巳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以明矣。”文伯乃谢罪。

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文伯相鲁。敬姜谓之曰:“吾语汝,治国之要尽在经矣。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强,故幅可以为将。画者,所以均不均、服不服也,故画可以为正。物者,所以治羌与莫也,故物可以为都大夫。持交而不失,出入不绝者,捆也。捆可以为大行人也。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关内之师。主多少之数者,均也。均可以为内史。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轴可以为相。舒而无穷者,摘也。摘可以为三公。”文伯再拜受教。

文伯退朝,朝敬姜,敬姜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敬姜叹曰:“鲁其亡乎!使童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组织施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使师尹维旅牧宣叙民事。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令,昼考其国,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而受业,昼而讲隶,夕而习复,夜而讨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自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则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否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辟!吾冀汝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也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记之,季氏之妇不淫矣!”诗曰:“妇元公事,休其蚕织。”言妇人以织绩为公事者也。休之非礼也。

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堵父为客,羞鳖焉小,堵父怒,相延食鳖,堵父辞曰:“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

敬姜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人何有,而使夫人怒!”遂逐文伯。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君子谓敬姜为慎微。诗曰:“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乐。”言尊宾也。

文伯卒,敬姜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祀先祀者,请毋瘠色,毋挥涕,毋陷膺,毋忧容,有降服,毋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仲尼闻之曰:“女知莫如妇,男知莫如夫,公父氏之妇知矣,欲明其子之令德。”诗曰:“君子有谷,贻厥孙子。”此之谓也。

敬姜之处丧也,朝哭穆伯,暮哭文伯。仲尼闻之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

敬姜尝如季氏。康子在朝,与之言,不应,从之,及寝门,不应而入。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毋乃罪耶?”敬姜对曰:“子不闻耶?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内朝,自卿大夫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职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康子尝至敬姜,辟门而与之言,皆不踰阈。祭悼子,康子与焉,酢不受,彻俎不燕,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饮则退。仲尼谓敬姜别于男女之礼矣。诗曰:“女也不爽。”此之谓也。

颂曰:文伯之母,号曰敬姜,通达知礼,德行光明,匡子过失,教以法理,仲尼贤焉,列为慈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