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困难越要团结”
1932年夏,蒋介石发动了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由于未能打破敌人“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脱离根据地,向西进行战略转移。前有敌堵,后有敌追,红四方面军夺路前进,不时与堵截之敌激战。11月底,李先念在指挥红十一师的战斗中臀部和臂部两处负伤。不久,红军指战员们开始了翻越秦岭的艰难行程。李先念伤口未愈,有时坐着担架,有时拄着拐棍行走,继续坚持在指挥岗位上。
行军途中,时任红十一师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的程世才来看望负伤的李先念,并对他说心里话:“政委啊,倪师长脾气那么坏,我和他实在搞不来,想调到别的师里去干,不想在这里当受气包!”当时红十一师师长倪志亮,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参加过广州起义,后由中央军委派到鄂豫皖根据地任职。他对党忠诚,作战勇敢,光明磊落,但脾气火爆,好打骂和训斥干部,所以部属都怕他。李先念能体谅程世才的处境和心情,但却语重心长严肃地说:“世才同志,你不能走,现在部队这么困难,营以下干部伤亡那么多,要靠熟悉部队的指挥员掌握。要顾全大局,越是困难越要团结。小不忍则乱大谋、乱大局。师长就是那么个脾气,我也多次说过他,你忍耐一点,我还可以继续做他的工作。总之,大局为重,团结为重,我们才能渡过难关啊!”一席话,说得程世才思想开了窍,再也不提离开的要求了。
几天后,又发生了一件倪志亮打骂司务长的事。师部有个司务长,从老乡那里买了些猪肉,来不及烧给大家吃,就放在挑子里挑着走,上面没有用布盖住,被倪志亮看到了,张口就骂,动手就打,说他不顾影响。司务长不服,和他顶嘴,倪志亮就去摸手枪。这位司务长也豁出去了,把挑子一扔,跑到路边的一个山头上,跳着脚骂他。李先念知道这事后,当面对倪志亮说:“你这样搞影响很不好,他挑肉也是为部队嘛!”同时,又批评司务长,今后有意见可以向领导上反映,但不能骂师长,否则要进行纪律处分。倪志亮资格老,有战功,又曾是李先念的老上级。现在,作为同级指挥员相处,李先念一方面尊敬他,支持他的正确意见和行动,注意维护他的威信;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则是非分明,对他的缺点决不姑息迁就,并适时提出中肯的、善意的批评,劝他改正。遇上重大分歧,就召开党委会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所以,倪志亮开始看不起李先念,后来也服了他。有时他俩吵得脸红脖子粗,但过后谁也不放在心上,能照样和睦相处,团结共事。
红四方面军西征途中翻越的秦岭山脉
12月初,秦岭的深山里已经进入风雪弥漫的严冬季节。大雪封山,寒风刺骨,地冻路滑,人和马匹的行进不时受阻。红军指战员们身穿单衣,脚踏草鞋,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沿途人烟稀少,粮食匮乏,整天吃不上一顿饱饭,有时不得不靠宰杀战马充饥,的确是饥寒交迫,疲惫不堪,艰苦至极。特别是部队自从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连续转战,越走越远,消息闭塞,前景茫茫,因而使部分指战员产生了思乡情绪、悲观情绪。有天宿营过后,红三十三团一个连不见了,只剩下了连指导员。原来是连长趁指导员熟睡时把连队带走,下落不明。这事给李先念的震动极大,经详细调查,坚决否定了要枪毙这名指导员的主张,除向总部报告并承担事故责任外,当即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要求大家通过这件事,接受教训,坚定胜利信心,加强思想工作,切实掌握好部队。他说:革命有胜利,有失败,有顺利,也有困难。我们不要被眼前的挫折所吓倒,要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当革命到底的英雄,决不做半途而废的可耻逃兵!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扭转了少数同志的思乡、悲观、埋怨情绪。指战员们怀着高昂的斗志,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连续翻过9座海拔2000至4000米的大山,抵达小河口。这里是秦岭脚下,气候较暖,眼看就要进入人烟稠密、特产丰富的汉中平原,指战员们无不兴高采烈,振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