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饮水不忘掘井人——怀念傅璇琮先生为台州郑虔研究破冰开路

傅璇琮先生纪念集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饮水不忘掘井人——怀念傅璇琮先生为台州郑虔研究破冰开路

王晚霞

2016年新年的钟声在极度的严寒中缓缓敲响,像是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大师、尊敬的师长傅璇琮先生走完83岁人生历程而送行。噩耗传来,我们禁不住悲从中来,更为未能去最后送一送先生而深感愧疚不安。

傅璇琮先生对当代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长期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秘书长、副组长,胸怀全局,统筹有力;兼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时,担任了多达37种学术著作的主编,其精深的学识,堪称20世纪一面旗帜;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期间,领导了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由过去的空泛、浮夸到求实、严密考证学风的转型,从而出版了一批像《唐才子传校笺》等堪称经典的著作,为后代留下一笔丰厚的、有科学辩证性的作品,使唐代文学研究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成为一枝独秀。傅先生还团结培养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发掘了地域文化,为古典文学领域输入鲜活的血液。台州的郑虔研究与郑广文纪念馆的重建,就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的阳光雨露下成长的一朵小花,从而使台州地域文化的优秀代表——郑虔研究融入高层次的全国唐代文学研究平台。

坐落在千年台州府——临海古城北固山八仙岩畔、末修于清光绪十四年的郑广文祠,在1988年由原址北移50米重扩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匾并改额“郑广文纪念馆”。郑广文纪念馆经过26年的艰难历程,从原来公私瓜分、像联全无、石碑倒地的“三不像”祠堂,成为书画溢香、古樟郁郁,飞檐高耸、粉墙黛瓦的著名古迹,是唯一纪念郑虔开创台州一代文风、展示“杜甫、郑广文友谊”、标志唐代中原文化传播浙江、台州的重要古迹,位跻杜甫草堂、李白纪念馆之后,享誉海内外。馆藏郑虔撰的唐开元、天宝年间四方墓志铭拓本,及敦煌书札、《大人赋》草书长卷、《峻岭溪桥图》摹本等影印件,现代沙孟海、启功、王伯敏、程千帆、孙望、任政等数十位海内外名家墨宝,令游人流连忘返。郑广文纪念馆目前占地约2500平方米,出版百万余字郑虔研究专著,获国家级、地区级社科奖四次,这一切,均凝聚着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领导及诸多专家的心血,尤其在初创三年,全仗傅璇琮先生勇于担当,步步筹划。

时值1988年晚春,上距浙江美术学院博导王伯敏教授首倡保护郑广文祠已七年,经各界人士与台州、临海二级党委、政府多次酝酿、筹划,郑广文纪念馆工程已于1987年8月清基动工。唯工地建设又出现了两道门槛,工程出现僵局:一是,有些人受“左”的思想影响,谓祠堂乃“四旧”东西,只破不能立;公祭“台州文教之祖”的“祭”字能否可用?需请××市长定夺。二是,馆大门通道缺少半边地皮,约二三十平方,被台州地委党校干部家属种了菜,不肯退让。

当时我虽是7个发起人之领头,但位轻言微,权威不足,就像航道上堵着坚冰,没有权威与权力的利剑,坚冰是不会消融的。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北京的傅璇琮先生,先后两次去函。当时我并不认识傅先生,是前年求教南京师大郁贤皓教授时才知道的。信虽发了,但心里惶惶不安。约莫两个月后,忽然收到傅先生给我的回信,签署的日期是1988年7月2日:“王晚霞同志:来信及《郑虔》稿均已拜读。前信资料甚为丰富,《年谱》既充分吸收已有学术成果,另有新发现,甚为饮佩。同时有两点谨请考虑……(下略)”信如阳光一样温暖,我高兴极了,体会到傅先生是个重学不重人,俨然有蔼然师长风范的学者。隔了20天,傅先生来了第二封信,是为临海市政府计划邀请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专家来临海考察之事。签署的日期是1988年7月21日:“唐代文学年会原定1989年10月(以后延至1990年11月开)。是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有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区专家,约有100来人。将由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筹备,我已将你信转寄给他……(下尚有多点准备工作的意见,略)”也正是傅先生促成的这次考察活动,为破除阻挡郑广文纪念馆工程的坚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后两年,傅先生高瞻远瞩的计划逐步得到实现。来自海内外15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主任、教授于1990年11月莅临临海进行郑虔史迹学术考察,台州、临海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均参加会见,气氛相当热烈。随后举行学术报告会,分两部分,一由郁贤皓教授作题为《唐代诗人与浙东》的演讲,一由傅璇琮总编作题为《关于郑虔的研究》的演讲。报告会上,周勋初、兴膳宏、杨承祖、罗宗涛、霍松林、王伯敏、莫砺锋等7位著名学者也做了精彩发言。会内会外,一片生机,台湾汪中教授与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师大霍松林教授,当场挥毫留书,霍教授又赋长诗一首(已刻在省级文保单位郑虔墓前)。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的郑虔学术考察活动是现代台州对外文化交流学术含量最高、范围最广泛的盛会之一。

为客观反映傅先生当年“破冰”之路,兹选录当年的《郑广文纪念馆大事记》7条,以表纪实:

1988年12月下旬,尹云华(时任临海市纪委办主任)受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傅璇琮之托,来馆找王晚霞,协助建祠和联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来临海考察诸事。实为幸事!自此,对外事宜概仰仗尹云华联系。

1989年1月8日,2月25日,台州地委书记项秉炎先后两次来信,了解工程用地与台州党校之间协商地基之事。言由行署负责协调。

1989年3月3日,台州行署办公室主任陈善堂召开协调会,共13人参加。商讨结果,台州地委党校愿意让出全部八仙宫山门和二层职工宿舍五间,双方订了协议,分两步走。

1989年5月13日,项秉炎会同临海市长梁毅同志一起察看广文馆与广文公园,同行的有地委办、市府办、城建委、市政协、方志办等有关负责人和临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罗以东和尹云华夫妇,王晚霞、丁式贤、郑文伟等发起人陪同。

1989年10月,台州地区行署、临海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郑广文纪念馆开馆仪式。

1990年1月19日,临海市市长卢武主持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发出市人民政府邀请书,由尹云华专程去南京、杭州办理。3月,罗以东建议检查白石郑虔墓文保范围。

1990年11月21—25日,南京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如期召开。26-28日,应临海市人民政府邀请,由傅璇琮、周勋初、郁贤皓、王伯敏(代表浙江画界)等教授陪同日本5位、台湾6位教授和西安、苏州、复旦等大学学者、教授共20余人,经杭州来临海进行郑虔史迹考察。同时,举行学术报告会,一是由郁贤皓教授作《唐代诗人与浙东》主题演讲,一是由傅璇琮总编作《关于郑虔的研究》主题演讲。傅先生说:“这次来临海,看到台州保存的郑虔晚年的材料,在教育启蒙上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有文学史客观研究的理论上的意义”,“地域文化的研究必将丰富我们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位最终走向人民的诗人和艺术家的认识。”

同时在会上发言的尚有:南京大学周勋初、日本京都大学兴膳宏、台湾东海大学杨承祖、台湾政治大学罗宗涛、陕西师大霍松林、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南京大学莫砺锋等7位教授。

此后,郑广文纪念馆建设全面推进,成为彰显临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景观。1997年7月,傅璇琮先生将《郑虔研究是中国唐代文学研究的一部分》条幅,赠给纪念馆。

最后,还想提傅先生一笔,就是为《荟蕞》的重现开路。《新唐书》提到的郑虔著作《荟蕞》,乃郑虔供职内庭20余年见闻实录编纂而成,初成80余卷(篇)。开元中被人诬告“私撰国史”坐罪,由原尚乘直长外贬十年。天宝初始召回仕协律郎,重忆旧稿,犹成40余卷,请苏源明命名《荟蕞》。杜甫为其叹息:“《荟蕞》何技痒。”西河太守卢象诗云:“书名会粹(荟蕞)才偏逸,酒号屠苏味更醇。”(《封氏闻见记》)今观其书,篇幅虽“碎小”,但均是记载唐时珍稀动植物、药材及周边国家进贡的奇珍异物,涉及大食、乌苌、勃律、都播、南海等国,含金量甚高。此书原本散佚近千年,仅有书名未见内容。1990年经傅先生在临海郑虔史迹考察会上提出后,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从《四库全书·北户录》、《尚书故实》等书散见的条目中缀集成25条,首先刊入《郑虔研究续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使久佚的郑虔著作重现人间。

饮水不忘掘井人,傅璇琮先生对台州地域文化《郑虔研究》的指导和关怀,其三年破冰路,十年教诲情,我们永记心间,亦将永载台州地域文化史册。

2016年2月4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