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年肝癌研究,成果丰硕
——记汤钊猷院士
汤钊猷
汤钊猷,1995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际著名肝癌研究学者,肝癌早诊早治奠基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美国和日本外科学会名誉会员。现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抗癌联盟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医科大学校长。从事肝癌研究40余年,在攻克肝癌早诊早治和转移复发研究中,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使我国肝癌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极大提高了我国医学界的国际地位。
汤钊猷院士40余年肝癌研究的学术成就,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10余年成为小肝癌研究的奠基人,成倍提高了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使肝癌从“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之症”,至今仍是提高肝癌疗效最主要途径;第二个10余年创造性提出“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降期后)切除”,导致不能切除肝癌5年生存率零的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肝癌的临床疗效;第三个10余年创建了世界上至今尚无的“高转移人肝癌裸鼠和细胞模型系统”,用于研究肝癌转移和筛选抗转移药物,已使患者受益,患者肝癌切除后的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一个10余年(1970— ):首次提出“亚临床肝癌”理论体系,攻克了肝癌早诊早治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40多年前,肝癌一旦发现即已属晚期,平均生存仅约5个月,早诊早治成为肝癌诊治难题。汤钊猷通过大规模高发现场高危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并证明了肝癌有一较长的无症状(亚临床)期,首次提出“亚临床肝癌”的概念,是治疗肝癌的最佳时机;开创性地应用甲胎蛋白早期诊断无症状的小肝癌;创造性地提出以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治疗伴肝硬化的小肝癌,提高了安全性。使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倍增(小肝癌为57%,大肝癌为31%)。住院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4.6%提高到近年的42.1%。在国内外推广,小肝癌切除至今仍是提高肝癌疗效的最重要途径。国际肝病学奠基人汉斯·波普尔(Hans Popper)认为“亚临床肝癌概念是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汤钊猷因此获1979年美国金牌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因为这一影响国内外的成就于1987年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接见。
第二个10余年(1982— ):创造性地提出“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降期后)切除”。在小肝癌研究取得进展后,汤钊猷立即考虑是否能将小肝癌研究的成果用于为数众多的大肝癌。他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这一命题。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综合治疗有可能达到1+1+1>3的结果,如再加上新疗法(如导向治疗)则效果更好。他又证明肿瘤缩小后大多数仍有残癌,为此倡导缩小后还需要切除。至2004年年底,共有146位患者因原先不能切除的肝癌获得缩小后切除,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51%,有47人生存5年以上。在20世纪60年代,住院的不能切除肝癌的患者没有生存5年以上者,由于这个项目的开展,自90年代以来住院的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中有18%生存5年以上。为此,汤钊猷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他应邀为World J Surgery主编一个这方面的专辑,并应邀在国际著名肝癌专家奥田(Okuda)主编的专著中撰写相关内容。
第三个10余年(1994— ):率先建成“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并提出肝癌转移新理论。在解决“早诊早治”后,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汤教授开创了肝癌转移复发研究。为解决癌转移的研究平台,他发展了“种子与土壤”学说,创建了三项关键技术,即“肺克隆体内纯化技术”“体内和体外交替培养技术”和“定向(肺或淋巴结)逐级筛选技术”,率先建成不同转移潜能和靶向的人肝癌模型系统,已被全球约200研究机构应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认为该模型“是目前可供研究肝癌转移和识别抗转移药物的第一个模型”;该模型还用于筛选多种药物,其中干扰素预防转移复发已在临床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首次发现肝癌转移基因改变在原发瘤即已存在,发现癌旁微环境炎症免疫反应失衡促转移,提出了“转移潜能始于原发瘤,受微环境炎症免疫影响”的新理论,成为肝癌转移复发早期防治的理论基础;国际评论认为该发现“回答了转移潜能是始于原发瘤还是在转移过程中获得的问题”,“提供了肿瘤生物学全新视野”(该发现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汤教授共发表肝癌研究论文1 000余篇,其中SCI/SCI-E论文288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122篇),他引6 759次,在肝癌领域全球排名第3(中国大陆第1)。主编专著9本,参编国际专著16本,英文版《亚临床肝癌》被誉为肝癌的里程碑著作;连续三版为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肿瘤学手册》撰写“肝癌”章,主编的《现代肿瘤学》被引873次。获国家奖6项(其中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省部级奖18项,以及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吴阶平医学奖和上海市科技功臣、上海市教育功臣等奖项。
汤钊猷获得的1995年度何梁何利奖奖状
汤教授曾任两届UICC理事,两届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主席,七届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主席,90次在国际会议做特邀演讲。任10本国际杂志编委(2本亚太区主编)。当选美国和日本外科学会名誉会员(均为此前中国大陆唯一)。
汤教授创立并领导的肝癌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肝癌临床与研究中心之一,每年收治肝癌4 000余例,已有2 600余例生存5年以上,属国际领先;已与美、德、法、日和西班牙等国家的10余个国际学术机构建立合作。
汤教授医德医风高尚,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他指导的研究生中4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他虽年过80,迄今仍活跃在临床与科研第一线,坚持教学查房和门诊,并领导一个课题小组,带领博士生从事肝癌转移研究,每年均有高质量的SCI论文发表。
(供稿人:马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