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读经典笃志好学

梦摘彩云:刘勰传 作者:缪俊杰 著


一、读经典笃志好学

建康平复之后,刘尚的遗孀刘齐氏和八岁的刘勰,从建康运回了刘尚的灵柩,把他安葬在京口的焦山。

焦山,在镇江的东北,长江边上。山本无名,因东汉陕中名儒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满山苍树翠竹,宛如碧玉浮江。山中有定慧寺古刹,多有南朝以来名人题刻。刘齐氏将刘尚安葬于此山,因山中有佛寺,也算了却了她一桩心愿。

刘勰母子在安葬刘尚时哭得死去活来。他们虽然得到了一笔抚恤金,但刘家今后日子怎么过,母子二人也没了主意。

刘尚战死,刘家风光不再。刘尚的遗孀刘齐氏带着八岁的刘勰,仍然居住在刘宅里。北固山下的刘宅,朱门紧闭,门前冷落车马稀。风吹日晒使朱门的红漆有些剥落,没有人去修缮了。一片破败的景象。

孤儿寡母怎么过?刘齐氏带着刘勰去句容县探望父亲。刘齐氏的父亲齐儒士是句容一位古文经学家,对儒学深有研究,在当地颇有些名气。

齐儒士以教书为业,家中也有些田产,是个殷实的“书香门第”。刘齐氏带着刘勰回到娘家,进门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起来:“爹爹,他爸刘尚不在了,我和勰儿孤儿寡母的怎么过呀!”边说边哭,哭的声音越来越大。

齐儒士拉着刘勰的小手,拍着女儿的肩膀,安慰地说道:“不要哭,天无绝人之路。当下朝廷对死难将士还有一些抚恤,你们靠这些抚恤金日子是过得去的。我看勰儿是个孝子,也很有志气。你要把他抚养成人。送他到有名的私塾,让高人教他读儒家经典,将来定会有出息的。”

齐儒士让女儿带着八岁的刘勰回到京口,上私塾研读儒家经书。

当时京口有个隐士叫臧荣绪,是个大名儒,山东莒县人,同刘勰一个祖籍,也就算是老乡吧。臧荣绪南迁以后,他不愿在南朝做官,便隐居京口,教授儒学。臧荣绪是当时有名的著作家。《南齐书·高逸·臧荣绪传》有介绍,说他是个“纯笃好学,括东西晋为一书,纪、录、志、传百一十卷,隐居京口教授”。臧荣绪是有气节的南朝大儒。齐儒士对臧老先生十分敬重。他看到自己的外孙刘勰“笃志好学”,也就下决心,要把刘勰送到臧荣绪老先生那儿学儒学,把他培养成一个儒学继承人。刘齐氏听了父亲的话,很快便把刘勰送到臧府私塾,从臧荣绪老先生学习古文经学,接受传统的儒家经典教育。

儒学在当时是国学。南朝时期儒佛并行,互相争夺,但儒学还是占着优势。南朝的统治者多信佛,但并不放弃儒学。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几经波折。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倡导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南朝的宋、齐时代,虽然佛学日进,谈玄说易,但对儒学还是很重视的。齐高帝下过《立学诏》,命令发展儒学,精选儒官。他在《立学诏》里说:“朕自膺历受图,志阐经训,且有司群僚,奏议咸集,盖以戎车时警,文教未宣,思乐泮宫,永言多慨。今关燧无虞,时和岁稔,远迩同风,华夷慕义。便可式遵前准,修建敩学,精选儒官,广延国胄。”(《南齐书·高帝纪下》)可见当时统治者还是主张振兴儒学,“精选儒官”以维持他们的统治的。

臧荣绪鼓励刘勰学儒学,主要是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读经过孔子删改和孔儒注解的经书,而排斥董仲舒打着儒家旗号篡改儒家经典内涵的邪说。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把儒家与阴阳五行家统一起来,把孔子的儒学加工成为一种新的学说。它摆脱儒学原始本质,成为阴阳五行化的完全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今文经学。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都阴阳五行化了。当时的经学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烦琐,今文经学家解说经文支离蔓衍,一部“经”的解说多至百余万字,某些儒生陷入了“章句小儒,破碎大道”的境地;再一个是迷信,把经学发展为天人感应的谶纬之学,与古文经学背道而驰。

臧荣绪教导他的学生们远离那些妖妄言辞,继承和发扬古文经学家,如桓谭、班固、王充、贾逵、许慎、马融、郑玄等人的古文经学。刘勰的外祖父要女儿把刘勰送到臧荣绪的门下读经,是让刘勰学习古文经学,是想在刘勰幼小心灵里布下儒学的种子。

刘勰随臧荣绪老先生学习儒家经典,一学就是七八年。刘勰对于儒家经典和京口名儒学馆收藏的经、史、子、集各种典籍都熟读于心。

臧老先生对刘勰“笃志好学”经常赞之于口,常说:“彦和,你聪敏好学,又孜孜以求读经,将来会在坚守古文经学方面做出大成绩来。”臧荣绪对刘勰怀着一种热望,内心里涌出一种欣慰:“儒家学说后继有人了。”

刘勰每听到臧老先生的称赞,都向老先生深深鞠躬,说一句:“谢谢恩师教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