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潭大捷稳定南京

白崇禧大传(套装上下册) 作者:张学继 著


龙潭大捷稳定南京

8月23日,李宗仁一行到达南京。在安顿好谭延闿、孙科后,李宗仁马上命令第19军派兵速往兔耳矶一带,歼灭漏网的残敌;又命夏威将驻扎在南京近郊的8个团迅速东调,集结于乌龙山的后方,准备应援该处守军。因为李宗仁判断敌军在兔耳矶偷渡,是采用声东击西的手段,以吸引宁方北伐军主力长江下游,而敌军肯定会从南京下游附近地区强行渡江。

25日晚上,孙军以一部向燕子矶、镇江一带强渡,企图吸引宁方军队;主力则从大河口、划子口渡江,向对岸乌龙山、龙潭、栖霞山一带偷渡。因乌龙山守军第1军一部换防,渡河孙军乘机攻占了乌龙山、栖霞山以及龙潭车站,切断了沪宁交通线。处于沪宁线上的第1军被拦腰斩断,其中龙潭以东的部队一时无人指挥,南京方面的兵力也有限,处境十分危险。

无巧不成书,白崇禧此时不在南京,而在上海。当时因盛传孙传芳将过江,上海商界心存观望,白崇禧的筹款工作又遇阻力。他原来打算于25日下午4时乘专车回宁,但因为需同工商界洽商筹款之事,耽误了行程。等工商界终于答应借60万元给白时,已是午夜。白于是匆匆离沪。

当白崇禧乘坐的专车开到镇江以东时,得知前面的压道车因偷渡的孙军破坏而出轨。白马上下车赶往镇江,得知孙军已大举渡江,占领了龙潭一线。他立即电令驻扎在附近不远的第1军、第14军卫立煌部迅速开赴镇江,向龙潭反攻;接着又电令第1军第2师刘峙部迅速回援,命在沪杭线上的第1军第1、第3、第21师星夜驰援;同时命海军总司令杨树庄派军舰封锁江面,炮击敌军,阻止敌军继续渡江。

但白崇禧在发号施令调集大军时,却不知底下已暗潮涌动。第1军是蒋介石的嫡系,一些高级将领如刘峙等,对桂系逼蒋介石下野非常不满,蒋介石临走时,把第1军调到沪杭沿线,并暗示第1军各师要保持实力。因而在白崇禧心急火燎地严令第1军各师迅速赴援时,第1军驻沪杭、沪宁线的各师的师、团长却召开秘密会议,讨论是否服从白崇禧的命令。所幸大多数人认识到大敌当前,南京危在旦夕,必须团结对敌,否则将被敌人各个击破,因而决定服从白崇禧的指挥,朝龙潭方向增援。

孙传芳此次渡江反攻,投入了10个师,4个混战旅,约6、7万人。部队渡江后,将渡船撤回北岸,以示全军有进无退的决心,孙传芳还亲自过江指挥。这样,孙军孤注一掷,斗志异常顽强。8月27日,宁方北伐军第1军、第7军、第19军在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指挥下,在东线夺回了龙潭车站;西线反复争夺,攻占了栖霞山。但孙军极力反扑,又夺回龙潭车站。孙传芳亲自坐镇龙潭士敏土厂督战。29日,西线宁方北伐军第2、第14两师挡不住孙军的猛攻,几乎溃不成军,栖霞山第3次被孙军攻占。宁方溃败部队麇集在南京城下,混乱不堪,孙军便衣队也出现在南京城下。城内也是一片混乱,各机关也准备向汤山方面逃避。形势异常危急。

当晚,何应钦由于其第1军已无力作战,准备撤出南京。幸李宗仁亲往何的指挥部,劝阻了他,并同往军委会指挥作战。适逢收到白崇禧从镇江拍来的电报,约西线宁方北伐军一齐向东出击,夹击孙军于龙潭。于是李、何决定第7军、第19军和第1军从西向东进攻,并以军委会名义致电白崇禧,约定于30日东西两面同时向龙潭之敌反攻。

东线方面,在白崇禧的督促下,第1军第1、第3、第21师等援军均于29日晚到达了龙潭以东。30日拂晓,宁方北伐军分3路向龙潭孙军发动反攻:第7军第1、3两师和第19军第1、2两师在夏威、胡宗铎指挥下,自栖霞山向东,由沪宁铁路及江边前进,目标是龙潭镇及青龙山、黄龙山的敌军阵地;何应钦亲率驻南京的第1军第2、14、22师,从西向东会攻龙潭;白崇禧亲自指挥第1军东线各师向龙潭进攻。李、何还电调第40军速赴南京,作为总预备队;命海军军舰在划子口、八卦洲、大河口、乌江镇等处游弋,配合宁方北伐军进攻,并封锁江面。

此时孙传芳军聚集在龙潭镇一带,依托龙潭以西的黄龙山,以南的青龙山、虎头山,以及大石山、雷台山等地,凭险顽抗。当宁方北伐军三路同进反攻时,孙军也全线逆袭。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无退路,只好以全力相拼。龙潭周围数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宁方北伐军采用循环冲锋的战术,同孙军反复争夺阵地。孙军面临宁方北伐军的三面围攻,处境不利,但占据有利地形。宁方北伐军仰攻,也颇为不利,在争夺黄龙山、青龙山时,第7军1个师损失惨重,但最后夺取了两山。当日下午5日,宁方北伐军克复龙潭,使东、西两线部队会合。

由于部队已十分疲惫,加上天色已黑,宁方北伐军没有追击孙军。31日清晨,孙传芳指挥残军向宁方北伐军猛烈反攻,来势极凶猛。此时白崇禧同何应钦已在龙潭士敏土厂会合,他们命宁方北伐军极力抵抗,阻断了孙军攻势,随后命宁方北伐军发起反击。从早晨激战至中午将孙军压迫至长江南岸。由于孙传芳命渡船大都开往江北,孙军至此已无路可逃,除少数部队渡江北窜外,其余都缴械被俘,孙传芳仅以身免。

至此,龙潭战役结束,宁方军队获得胜利。孙传芳渡江部队基本上被歼灭,俘官兵约4万多人,其中包括师、旅长数十人,缴械4万余支。此役双方兵力动员多达15万余,是北伐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白崇禧后来回顾此战役时说:“龙潭一役,(国民革命军)损失半数以上,简直是尸横遍野。幸孙传芳的军队也损失殆尽,不能反攻。假如他有力量反攻,我们已经不能再打了。”[100]

龙潭战役,不仅击退了孙传芳对南京的进攻,而且基本上解除了敌军在长江北岸对南京的威胁。西线的唐生智本与孙传芳有勾结,见孙军惨败,也不敢遽然东下。这样,南京方面渡过了宁汉分裂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因而此役对南京方面意义非常重大。南京的安全基本稳定下来。

这次战役宁方取胜,据白崇禧事后说:“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略战术,只要尽量抽调后方之兵使之开赴前线拼命,全是打硬仗,所凭藉的只是士气而已。”参加战役的宁方军队要比孙军占优,而且第7军的战斗力较强,凭借优势的兵力,再加上主帅李、何、白意志坚定,是宁方北伐军取胜的主要原因。其次,宁方北伐军对孙军形成东西夹攻,使孙军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态势。而这种局势的形成,完全是白崇禧因偶然因素推迟从上海返回南京,故能在东线调动指挥第1军部队投入战斗。再次,孙军全力渡江后,由于宁方海军封锁,并派兵抄袭江北重要渡口,使得孙军后援不继,补给匮乏,经6昼夜苦战,弹药消耗殆尽,以致最后失败。而宁方海军态度,在起初尚暧昧,以致孙军能大举渡江。白崇禧获知后,从无锡打电话给海军总司令杨树庄,称孙军虽占龙潭,但最终将被歼灭,海军若不努力,将来一定要追究责任。白崇禧还亲派他的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带1排宪兵,监督“通济”舰至前线作战,炮击渡河的孙军。其他军舰见“通济”舰已表明态度,遂纷纷向敌方开炮,态度开始明确。

在龙潭战役获胜的因素中,白崇禧起到了李宗仁、何应钦所起不到的作用。因而在战后,谭延闿亲自书写了一副对联送给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101]

白崇禧既当军师又当指挥官,可谓是“功不可没”。龙潭战役后,李宗仁、白崇禧为了夸耀他们的历史功绩,特建立“龙潭战役胜利纪念碑”。但蒋介石东山再起后,为了发泄对桂系的不满,并消除桂系的影响,下令把这个碑给捣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