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启蒙
父亲去世后,李家各种潜在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兄弟同为庶出,但长幼有序,孤儿寡母处境不堪。大李叔同十几岁的李文熙当家后,大概是受父亲临终之托,对李叔同的管教极为严厉。目的是让弟弟成大器,将来好光耀门厅。
有一天,李文熙先教弟弟读家中厅堂抱柱上的书联,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下联是:为名为利,求人莫如求自己。
李文熙说,衣食来之不易,应当珍惜,不要糟蹋浪费。名利靠真才实学方能获得,人生受挫求人无用,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其间所蕴含的世态人情和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叔同。
李叔同七岁时李文熙教他读《玉历钞传》《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文选》。《格言联璧》对李叔同影响极深,多年以后,出家后的李叔同常以《格言联璧》检点日常言行,哪些做到,哪些没有做到,从而进行总结和反思。
为什么出家后的李叔同对《格言联璧》如此钟爱和重视?从他历次所作演讲以及所写题记可以看出,李叔同认为《格言联璧》能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格言联璧》的辑录者为清代人金缨,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与一般语录体著作一样,《格言联璧》以高度凝练的语句,讲述有关道德修养的准则,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为道德修养的入门读物,能使初阅读者较快地掌握“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的知识和途径,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
书中的格言对仗工整,精练透彻,读起来朗朗上口,津津有味,与某些道德论著的道貌岸然,枯燥说教,迥然不同。这样的语句比比皆是——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处事类)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接物类)
“作践五谷,非有奇祸,必有奇穷。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开卷有益,作善降祥。”(惠吉类)
“精工言语,于行事毫不相干。照管皮毛,与性灵有何关涉。”“飞蛾死于明火,故有奇智者,必有奇殃。游鱼死于芳纶,故有美嗜者,必有美毒。”(悖凶类)
由于《格言联璧》是前人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根据人们处身立世、待人接物等诸多方面常见的各种缺点,提出的劝诫和指引,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无论是学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提升人格修养。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生不忘。启蒙教育就是挖井,成年后才能饮得甘泉,滋养身心。
因此,《格言联璧》是童年李叔同读的最深入、下苦功最多的一本启蒙性读物,也是他一生奉之为圭臬的言行标准。
李叔同天赋极高,过耳能诵,过目不忘,理解力强。通过《格言联璧》等儒家经典的滋养,对他的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起到关键作用,他从小就善良慈悲,明辨是非,贫贱者亲之,富贵者疏之。李叔同对李文熙待人接物随人贵贱而异的行为看不惯,常常返道而行之,尊重家中社会地位不高的塾师、奶妈、保姆、佣工以及贫苦乡邻。
为此兄弟之间渐生隔阂,李文熙对弟弟说:“人生来就分高低贵贱,你是李家的三少爷,岂能与下人们平起平坐。”
李叔同回答:“二哥教我读书的目的是知书达理、言行如一,自己待人接物却有两套标准。我不分高低贵贱,只知道众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