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归祖国
●1958年秋天,李宗仁给李济深写了一封长信,把自己落难他乡的种种心境归为一句话:“中国有句古语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周恩来说:“李先生不会去台湾。李德邻先生这次回来是自觉的……主席高瞻远瞩,欢迎他回来,来去自由。”
●1965年7月18日11时,上海虹桥机场,一架波音737客机徐徐降落。舱门打开,南京政府代总统、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李宗仁出现在门口。
程思远奉命秘密进京
1955年4月23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就台湾问题阐明了中国的立场。
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周恩来郑重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政府愿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问题。”
一直在关注时局的李宗仁,听到了这一消息,兴奋异常。他以为,台湾局势拖下去,可能引起世界严重问题,对中国不利,对友邦无益。因此台湾问题必须解决。
周恩来的声明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正确的方向。凡属爱国之士,均应竭诚拥护,并为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于是,李宗仁立即写信给程思远,嘱其同海外爱国人士交换意见,并替他准备一个文件,以便在适当时候发表。
1955年8月,李宗仁针对中国当前形势,在美国公开发表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并表达了和平的愿望。
李宗仁提出,今后解决问题,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国共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经过谈判可能得一和平折衷方案。二是美国应正式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自治州。然后,在美国撤走其第七舰队的同时,实行台湾海峡地区非军事化。只有通过这样的办法,才能免除台湾海峡的战争危险。经过长期的和平,两个敌对政府间的彼此仇视就会逐渐消失,然后就能够为国家统一做出安排。
李宗仁说:
百废俱兴,建设规模之大与成就之速,皆史无前例,国势日振,真可说举世瞩目。我本人虽失败去国,而对北平诸领袖的日夜孜孜,终有今日,私心弥觉可喜。我国变乱百余年,民穷财尽,今日幸得此和平建设的机会,我们断不应再使内乱出现中国。
李宗仁认为,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一直采取“等尘埃落定”的政策。“试看今日中国,尘埃已经落定,室内红光耀目,焕然一新。”而美国当局却视而不见。他呼吁美国当局,改变对华政策。
李宗仁在美国看到周恩来的声明后,心情十分激动。想当初,在国民党统治政权即将崩溃的时候,他曾设想划江而治,与共产党二分天下。后来,国民党被赶到了台湾,终于演成中国的分裂局面。
李宗仁坦言国民党失败,却不愿看到祖国分裂。对于蒋介石的“小朝廷”,他建议应把台湾建成“三民主义的实验区”,以在政治上与中共的政治体制唱对台戏;而不要动辄以“反攻大陆”作宣传。这是因为,“一种政治宣传,如果连自己都欺骗不了,如何能欺骗世人呢?”
至于台湾将来的出路,他主张以政治的方式来解决。但无论怎样解决,都要看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因此他强烈反对以“联合国暂时托管”或“成立独立政府”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他认为,分离台湾的作法,国、共两党都不能接受。
李宗仁还从历史角度,考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943年开罗会议更经同盟国领袖正式认可。
因据最近史家考证,远在殷商时代,台湾即为中国人所发现。隋、唐以后,中国即开始向台湾移民,晚而益盛。明末,荷兰人虽一度短期的占领,但不久即为郑成功所驱逐。郑成功且踞台作反清复明的英勇斗争,虽以众寡不敌而失败,而台湾一岛却成为中国民族运动史上的永远纪念碑。清末甲午战后,台湾割归日本50年。然珍珠港变起,中国对日本正式宣战,马关条约失效。按照国际公法,台湾遂复还于中国。1943年开罗会议,更经同盟国领袖正式承认,故台湾绝无独立的法律依据,任何中国人自皆不愿接受。
李宗仁说:
蒋先生比我年长4岁,已年逾70高寿,生年饱经忧患,如果他能毫无个人成见地以苍生为念,毋使内战重起于中国,他会同意我的意见的。
早在1954年,当他被蒋介石彻底罢免职务后,曾专程跑到芝加哥,看望遭到同样下场的前任国民党台湾省主席吴国桢。
他得到消息,美国曾有一个腹案,将台湾交联合国托管,以吴国桢取蒋代之。
在吴氏与前孙科内阁内政部长吴尚鹰的鼓动下,李宗仁曾设想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但是没有多久,他便对此失去了兴趣。他终于发现,自己是以一介平民身份流亡海外,要搞政治活动,既无基地,也无群众,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从此,他也不再关心什么“第三势力”了。
没有了职位,也没有了政治活动,李宗仁开始了真正的平民生活。不过,寄居在异国他乡,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他刚到美国的时候,与夫人郭德洁租住在纽约市郊的一座房子。
这是一所带石沿的小楼。小楼分成两半,李宗仁夫妇只占住其中的一半。另一半住着一位戏剧演员。也许因为李宗仁是一位特殊人物,所以在小楼外的草坪边上,有一个小警屋。
带着枪、棍的警察,在这里昼夜值班,使小楼罩上了一层不同一般的森严气氛,而居住在小楼里的人物,也因此而显得格外神秘。
在美国,李宗仁的家人并不少,除了郭德洁和养子李志圣和李宗仁同住外,长子李幼邻,长媳珍妮和孙女玛茜、雷诗、文迪、琴妮也都住在纽约。只有李的原配夫人李秀文,因入美手续问题而久久没能到美国来。
总起来讲,李宗仁客居美国的16年间,家庭生活谈不上多么美满,但亲人们对他都是比较关心和照顾的,他也从亲人们那里得到了不少慰藉。不过,李宗仁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以他的经历和脾气禀性,他决不会满足于一般的天伦之乐。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落到了流亡异国他乡的地步,他不能不为此而经常地感到苦恼。那些填塞在心头的块垒,也不是家庭的温情就可以化解得了的。
李宗仁的建议发表以后,海外反共人士舆论哗然。在他们的眼中,李宗仁的建议荒谬绝伦,狂妄已极。而在一些爱国人士的眼中,李宗仁的声明则被看作他认清形势,转变政治立场的起点。
中共中央对李宗仁的建议非常重视,立即派人到香港通过李宗仁多年的政治秘书程思远,了解李氏思想转变的过程。
很快,有关方面的分析报告就送到了周恩来手里。报告认为,如果我方工作得当,李宗仁靠拢新中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争取李宗仁回国。并决定这一工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作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秘密而稳步地进行。
1956年1月,香港《大公报》的一位程思远同乡陪同香港《文汇报》副总编金尧如来看望程思远,交给程一份刊载在《大公报》上的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报纸,试探程思远对国内知识分子问题的态度。
1956年周恩来授意李济深:“想以你的名义告诉程思远,让他到北京来谈谈。”
当初李宗仁去台湾前,特别把程思远留在香港,其用意就是让他成为连接中共的桥梁。
李济深按照周恩来的意思,当即给香港方面的朋友打电话,请其转告程思远。
4月下旬,金尧如又来拜访程思远,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接到北京长途电话:李济深先生希望你去北京一谈,来去自由,并且保密”。
程思远虽觉突然,但事关重大,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如约秘密北上。
程思远没办任何手续,也不带行李,由专人护送回到大陆。这一行程充满了神秘。
程思远4月底到北京后,连续几天,受到李济深、蔡廷锴、黄绍竑的宴请。
5月6日晚,张治中约他在家中吃饭。饭后,张治中说:“明天下午,政协礼堂三楼举行酒会,招待海外归侨,周总理为要见你,也来参加。你最好写一些材料事前由我交给总理,明天我将郑重地向他介绍你。”
次日上午,程思远写了一份各方对台湾问题看法的报告,交给张治中。
1956年5月6日15时许,程思远到政协礼堂参加酒会,他正和张治中交谈时,周思来健步走进大厅。
在热烈的掌声中,周恩来一面扬起左手和大家打招呼,一面径直走到张治中和程思远面前。
张治中正准备作介绍,周恩来却已笑容满面地向程思远伸出手去,说:“程先生,久违了,欢迎你回来!我们1938年在武汉见过面。”
程思远不禁惊奇:事隔18年,他居然还记得我,真是记忆力惊人!
1956年5月11日,周恩来在中南海紫光阁设午宴招待程思远。当程思远由外交部副部长兼副总参谋长李克农陪同来到宴会厅时,他看到过去的一些国民党军政大员赫然在座,其中有李济深、蔡廷锴、陈铭枢、张治中、邵力子、黄绍闳、刘斐、屈武、余心清、刘仲容、刘仲华,还有国务院副秘书长罗青长等。
周恩来首先讲话:
这一次程思远先生到北京,是建国以来我们同国民党人第三次会晤。第一次是叶帅在广州与张公权接谈,我们保留他在中国银行的董事职位,希望他回到祖国来,结果他到澳洲去,一去不返了。第二次是我接见龙绳武,即龙云之子,希望他到海外做些有益于祖国统一的工作,后来他去香港,却溜到台湾去了。这一次程先生到北京,我们很想借此机会深入地谈谈。
在宴会上,周恩来高度评价李宗仁的对台建议。但有一点,他不赞成李宗仁主张台湾非军事化。他说:“台湾重新归还祖国以后,还需要国民党的军队来保卫嘛。”
回顾往昔,周恩来点了李宗仁在签订和谈协议问题上一误再误,最后,提出了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团结起来,争取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主张。并且,他还宣布了对台工作“和为贵”的政策主张。
饭后,周恩来在客厅里同程思远进行了3个小时的长谈,涉及许多方面。
周恩来说:
我们国家当前的对内对外政策,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按照这一方针,我们主张爱国一家,团结对外,以诚相见。过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人曾经两度并肩作战,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希望将来有第三次的国共合作。有人说,过去两次国共合作,结果凶终隙末,但是追源究始,责任不在我们。这是事实俱在,有目共睹的。
谈到对台政策,周恩来说:
从现在起,我们不派人去台湾工作,我们不在台湾内部制造分裂,我们希望台湾全部过来。台湾当局如要了解国内情况,尽可以派人来大陆考察,我们将提供一切帮助。他们不必派特务来进行破坏活动。国民党军政负责人员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我们将给以各种方便和协助,并保证他们来去自由。
谈到李宗仁,周恩来说:
李宗仁先生在声明中反对搞“台湾托管”,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台湾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这是李先生身在海外心怀祖国的表现。请你向李先生转达,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我们赞成中国的一句古话“和为贵”,我们欢迎李先生在他认为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
程思远回到香港后,花了几个晚上,把回大陆的经历、感受和周恩来要他转达给李宗仁及海外人士的话,写了一封长信。
因为篇幅太长,他分装了几个信封,寄给远在美国的李宗仁。
李宗仁决定落叶归根
1958年秋天,李宗仁给李济深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落难他乡的种种心境。
最后,他把这种心境归为一句话:
中国有句古语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从那以后,李宗仁便开始认真思索回归祖国的问题。
李宗仁1924年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后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
李宗仁曾率第七军2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
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938年2月至5月,指挥徐海会战。其中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徐州失守后,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游击基地,坚持抗战。6月到10月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早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时候,礼炮过后,李宗仁听见了毛泽东那湖南口音很重却充满自信心与自豪感的声音,也听见了震耳欲聋的群众欢呼声和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他知道,另一个富有生气的政府诞生了。
李宗仁脸色阴沉,语气平缓地对在座的白崇禧等人说道:
我,1月21日上台当代总统,是为了乞求和平而当的。为了这一点,我派代表团两次到北平去和谈。我抱着希望,希望可以签署和平协定。这样,历史上也算有了一笔,至少我是对和平有功的。可是,蒋介石他下了台却不甘寂寞,在幕后操纵,把持一切,我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去签订和约,这个代总统当得多窝囊!
李宗仁悲叹不已地在总结他9个多月的代总统生涯,他继续说:
和谈破裂,解放军势如破竹,不久就渡江了。在4月22日杭州会谈,我对蒋介石讲:“我为和平而来,也要为和平的失败而退”。可是蒋介石当时却对我说:“和是你,战也是你。我在幕后支持你!”他支持什么!他马上就食言了。我原本打算让华中部队能立即开来广东保卫广州,蒋却从中作梗,把这支队伍开到广西去了。这样,我们在广州的日子也不会太长了,我们陷入今天这样可悲的境地,完全是蒋介石一手造成的!
白崇禧因为最近已被蒋介石拉了一把,灌了甜言蜜语,就对李宗仁说:“德公,去台湾怎么样?”
李宗仁听了,勃然大怒,一拍桌子,说:“王八蛋才去台湾!”
他见在座的人都不再作声,便说:
我和老蒋已经决裂了!今天上午,我到东山梅花村去见了蒋介石,我怒冲冲当面历数了他的种种错误。我算是给他算了一次总帐。我对他讲:“从北伐至今,20多年了,你犯了多少错误呀!贪赃枉法之风甚于北洋政府时代……
你早在那时,就在政治上对军阀搞妥协,还搞什么革命!?在党内,你排除异己,一手遮天,这才导致几十年内忧外患相继而来,战祸连年,这个国家哪得一天安宁?国民党的失败和错误,完全应由你一个人承担!今年,你第三次下野,你说你5年内不过问政治。还说你愿当我的参谋长。实际上,你有哪一天不问政治?你每件事都要过问,还在上海直接指挥军队,任命官员。你是一个下野的人,可是你竟非法逮捕浙江省主席陈仪,又派陈诚去当主席,你哪有这个权力?最近,你又强逼福建省主席朱绍良去台湾,自己直接委派汤恩伯当福建省主席!事前我连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你哪里是下野?你是目无法纪、独断专行,竞到了如此地步!”
李宗仁几乎一口气讲完了他当面斥责蒋介石的话,停了半晌,又说:
这是我认识蒋介石以来,第一次当面指责他。我之所以不留任何余地,就是准备决裂而去了。好了,这是我今生今世最后一次指责他了,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
“他呢?他作什么反应?”几个人都很关心蒋介石对受指责的态度。
李宗仁说:
我历数他的过失时,他脸色尴尬紧张……想不到我责备完后,他竟面色转现轻松,脸含笑容地向我道歉,说:“德邻老弟,朱绍良和汤恩伯的事.是我个人的错,请你原谅。”这是我和他共事20多年来,第一次听他承认自己有错了。
李宗仁和蒋介石决裂了!他知道,他要去台湾的话,无异于自投罗网,成为张汉卿,即张学良第二。
他只好漂泊国外。广州解放,他又经过一番转折,飞往重庆,又经昆明、南宁到了香港。他让程思远早一天到香港为他安排一切。12月5日,包了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美国治病……
眼下,在李宗仁看来,回到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大陆去,是一件关系重大的事情,因此不能轻率做出决定。
他的慎重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他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曾经反对过共产党的原国民党官员,在两次反共内战中,他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共产党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原谅他的过去,他却没有十分的把握。
所以,当程思远这次向他转达共产党的态度时,他没有立即做出反映,而是批评程思远事先没有和他商量。
为了试探共产党的诚意,李宗仁给留在大陆的老友李济深写过一封长信。
李济深接到信后,很快将这一信息报告了周恩来。
不久,李济深在北京病逝,李宗仁又以“西乡”作署名,致信海外友人表达如下意思:
我已有5年不作政治活动;
美国务卿达勒斯战争恐吓政策失败,美国承认中共政权仅时间问题而已;
共产党主政,百事俱举,应为奇迹……今日不应再反共;
我同情返大陆,我是风烛残年,文不能执笔写作,武不能耕种,何苦回去消耗一份粮食,居占一席屋地,对大陆政权与人民两无利益,此是一片良心的话……香港某报,对我大肆造谣。
在此之前,程思远的长女林黛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常到李宗仁家作客。
李宗仁写信告程思远:“一晤月如,即林黛,如见亲人,一种思乡怀旧之情,顿时浮现心头,久久不能平息。”
林黛返港后对爸爸说:“李先生在美国住不惯,所以总想回国。”
不久,李宗仁又写信对程思远表示,他保存着一批文物,希望能献给祖国。
关于李宗仁对共产党认识转变原因,他的儿子李幼邻曾有过这样的分析:
父亲在美国期间,有3件大事使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完全转变了。一是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显示了力量,把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去,使之遭到了历史上最大的败绩。二是印度军队入侵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在反击中不仅把侵略者赶出边界,甚至几乎打到了加尔各答。边界事件的结果,中国释放了对方两万名俘虏,退出了占领的印方入侵前边界以外的全部土地。三是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美国苏联有原子弹,这两个大国以此称霸,像要平分世界。中国有了原子弹,打破了他们的垄断局面,形成了新的三角平衡。我父亲常慨叹,我们统治国家多年,连一部像样的单车,即自行车都造不出来,我们不得不服输。
而对于曾经打败了他的共产党领袖们,李宗仁不再考虑什么恩怨,而是渐渐有了好感,不愿与之为敌了。
李宗仁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说:
我本人虽失败去国,而对北平,即北京诸领袖的日夜孜孜,终有今日,私心弥觉可喜。我国变乱百余年,民穷财尽,今日得此和平建设的机会,我们断不应再使内战出现于中国。至愿红色政权好自为之,毋蹈吾人昔日的覆辙。我个人戎马半生,雅不愿再见铜驼于荆棘中也。
1959年,海外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回国参加建国10周年庆典,程思远也在被邀之列。
10月25日下午,周恩来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他。周恩来说:
李德邻先生出于爱国热诚,要向国家贡献一些文物,政府表示赞赏。至于他有落叶归根的意愿,估计当前他回国的时机尚不成熟。在适当的时候希望他先到欧洲同你谈谈,然后作决定。
程思远回到香港后,立即写信向李宗仁转达了周恩来的意思。
李宗仁得信后十分兴奋。
后来,李宗仁托人将存在美国的字画运到香港,通过程思远送到北京。
这些古董有12箱,李宗仁说是他在北平当行辕主任时花12万美元购买的,要献给国家。
周恩来处理此事非常慎重、周到、细致。对于李宗仁所献历史名画,周恩来也请人进行了鉴定。经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仅值3000美元,大部分是假的。
周恩来说给他3万美元吧,当时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等感到已够大方了。
周恩来将此事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慷慨地说:
恩来呀,我们的统战工作要讲策略。他说12万多,就给他12万!这叫“投石问路”嘛!
于是,毛泽东让财政部部长李先念,从国库中提出12万美元现金。
周恩来寄语程思远:
李先生的藏画,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赝品,但政府体念李先生的爱国热忱,将助他一笔赴欧的旅费,以壮行色。
李宗仁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连声称赞“共产党不简单,是识货的”。
1960年春,李宗仁派他的夫人郭德洁到香港,收下了这笔外汇。
李宗仁看到归回故国很有希望,就想为统一祖国做点工作。
此时,恰逢肯尼迪入主白宫,美国人普遍对他寄以期望,认为这位40岁的总统,可能对杜勒斯制订的僵硬的对外政策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李宗仁也觉得肯尼迪对新中国的态度比较绥和,于是,在张歆海教授帮助下给肯尼迪写了一封信,祝贺他当选总统,并望他就职以后,调整对华政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肯尼迪复了李宗仁一函,说此事关系重大,将予慎重研究。
于是,李宗仁将来去函件都寄给程思远,嘱送周总理核阅。
对于此事,周恩来一眼看透。他于1961年6月上旬专门召见程思远,让他转告李宗仁先生:对美国不要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