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论语》里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官之道,重在官德修养。修炼官德的基础,是树立正确的从政态度,包括怎样看待位子和权力、怎么对待事业和政绩、怎样面对百姓。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中,有的人恪守为官之道,敬业爱民、奉公自律,受到老百姓传颂;有的人违背为官之道,谗上欺下、损公肥私,遭到老百姓唾弃。在封建时代,当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像老百姓的“父母”,高高在上,让人仰视。虽然孟子早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述,但并没有多少人真正认同。即使是清官、好官,也只是把人民当做“子民”,爱老百姓就像“父母”爱“儿女”。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党员干部的定位是“人民公仆”,是“勤务员”,而人民群众则是国家的主人和权力的赋予者。所以,官民的身份被“倒置”过来,为官之道也就发生了本质改变。那就是,权力和位子来源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对人民高度负责;发展经济、造福一方,亲民爱民、体恤百姓,不再是对人民群众的恩赐,而是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
在新时期,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为官之道、信守什么样的从政之法呢?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党员干部,“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既要当官,不要发财”,并在各种场合,提出了做共产党的官的根本要求。这些要求,同党一贯倡导的做官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这本图书的特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为官之道为切入口,撷取国学经典中的著名章句加以归类和译介,然后进一步引发和阐述,通过古代名典说事,通过故事说理,谈古说今,可读性强,更容易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王飞鸿、姚讲、金仓、赵日光等同志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赵博、桑希臣、卢德娥等同志也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