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长孙皇后

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 作者:《人物中国》编委会 编


第9章 长孙皇后

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后

长孙皇后

Zhangsun huanghou(601~636)


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保何患无器用邪!

——《资治通鉴·唐纪十》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父亲是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是隋洮州刺史高励之女。当长孙皇后13岁时,其舅父高士廉把她嫁给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17岁的李世民为妻。她自幼喜欢读书,即使梳洗时也手不释卷。唐朝建立之后,她被封为秦王妃,李世民登基后则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深明大义,崇尚简朴,严格禁止外戚专权,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贤德后妃。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十分敬爱,她死后没有再立皇后。

母仪天下

长孙皇后贵为国母,但是她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作威作福。对于后宫的嫔妃们,她非常体贴,有嫔妃生病,她甚至不惜停下自己的用药去救助她们,所以她在后宫里威信极高,后宫也十分稳定,为唐太宗安心理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记载,长孙皇后曾收集整理古代妇女的事迹,编撰成《女则》一书,但是此书现已失传。

因为长孙皇后为人端正,处事得体,唐太宗对她尊重有加,常与她商量军国大事。长孙皇后虽然很有见地,但是她不愿意给人留下内宫干预朝政的印象,因此总是婉转地强调男女有别,各司其职。如果唐太宗坚持要听她的看法,她就原则性地说: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这就够了。至于其他的,臣妾就不了解了。

然而在实际中,长孙皇后经常对唐太宗的行为暗下针砭。例如,魏徵总是直言相谏,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是也会感到面子上过不去,有时甚至恼羞成怒。而这时候长孙皇后往往会侧面规劝,使他能够接受意见。一次,太宗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到郊外狩猎,正要出宫时迎面遇到了魏徵。魏徵问明行程后当即指出,仲春时节,禽兽都在哺育幼仔,不宜狩猎。太宗当时兴趣正浓,坚持出游。魏徵却毫不妥协,拦在路中。太宗怒不可遏,气冲冲地返回宫中,对长孙皇后说:一定要杀掉魏徵这个老匹夫,才能解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了解情况后,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太宗面前,行大礼叩拜,口中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动弄得太宗满头雾水,吃惊地问:何事如此严重?长孙皇后严肃地回答:臣妾听说,明主才有直臣,现在看魏徵如此直率,可见陛下是明主了,所以恭祝陛下。太宗听了非常震动,意识到自己仍应该重视魏徵的直言相谏,于是他欣然停止了打猎之举,而魏徵也得以保住地位和性命。由此可见,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机智。

严于律己

长孙皇后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她对外戚势力的裁抑。在中国历史上,后妃的家人干预朝政的事情时有发生,长孙皇后对此非常反感,并严格限制长孙家的人入朝为官。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有布衣之交,后来则一直追随其左右,是“玄武门之变”中的功臣,所以太宗对他最为倚重。但是长孙皇后却总是要求太宗降低哥哥的官职,以免再出现汉朝吕氏和霍氏专权的局面。她还让哥哥亲自向太宗要求降职,她多次向太宗表明心迹:我身为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意我的兄弟和他们的子女充斥朝廷。汉代吕后与霍光家族的教训,是何等惨痛呀!长孙皇后还语重心长地告诫长孙无忌,前朝外戚掌权的教训很多,切不可重蹈复辙。在妹妹的告诫下,虽然太宗多次提出任用长孙无忌并非因他是皇亲国戚,而是因为他的才能,但是在长孙皇后在世时,长孙无忌终于没有执掌大权。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尤其为唐太宗所喜爱,从小养尊处优,可谓是金技玉叶。即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提出,嫁妆一定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太宗的姐姐,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她出嫁时正值唐初,百废待兴,因此嫁妆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分。但魏徵听说此事后谏议:如果长乐公主的陪嫁胜过永嘉公主,那么于情于理皆不合。自古道: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给人留下话柄。太宗对这番话颇不以为然,下朝回宫后,就随口告诉了长孙皇后。然而长孙皇后对此却十分重视,表示坚决支持魏徵的意见,并且特别提出应当重视魏徵这种敢于逆批龙鳞的精神。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最终还是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长孙皇后与太宗的长子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照管。长孙皇后在宫中一贯节俭,东宫也不例外。遂安夫人因此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抱怨,说太子将来是一国之君,理应受天下的供养,然而现在的日常用度都捉襟见肘,所用器物也很寒酸,很不像话,应该增加开支。但是长孙皇后并不因为太子是自己的儿子就网开一面,而是严肃地告诫遂安夫人:正因为太子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以应该担心的是不能养成高贵的德行,不能建立良好的名声,怎么能担心器物的短缺与用度的不足呢?

全始全终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承乾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太宗做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需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去了,享年仅36岁。

唐太宗能成为千古一帝,开创“贞观之治”,与长孙皇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他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她的后事,而是下令建筑了气势宏大的昭陵,并在陵园中特意修建了一座楼台,希望皇后的灵魂能够随时凭高远眺,他要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敬慕和怀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