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Preface
在一个国家处于存亡危急的年代,在沈志昂追寻民族复兴道路的岁月里,他的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爱国青年的家国情怀。捧读这些已经发黄的家书,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九十多年前中国历史的沉重,深刻认识到了无数仁人志士艰苦卓绝的生命抗争对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他受五四运动启蒙,本着五四精神,坚决反帝反封建,提倡妇女解放,寻求拯救劳苦大众的道路;他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新三民主义,追随国民党左派;“四一二”政变前后,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从此信仰共产主义,加入革命队伍,最后离开家乡到武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参加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奔赴广州,参加起义,一路苦战,直至海丰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的他,给我们后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革命见证。
这37封家书是几经白色恐怖的劫后余生,是沈志昂烈士妻子汤瑾毕生的珍藏,是她对丈夫思念的全部寄托,也是她支持丈夫所选择的信仰与革命行为最好的佐证。读沈志昂烈士家书,让我们仿佛看到他在昏暗的油灯下伏案给挚爱的妻子写信的身影,仿佛听到他坚持信仰发自内心的感人诉说,也仿佛看到他在广州起义时振臂高呼、冲锋陷阵的英姿。虽然已经过去将近一个世纪,沈志昂烈士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的初心依然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依然发人深省,传递着力量。
读沈志昂烈士家书,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之深切,我们被他那种真挚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我们中国因为没有进步,经济落后,各帝国主义向我们侵略”,他在南京路上冒死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压迫”。他担忧的是“国事蜩螗”“国家将孰是”,他时刻不忘国家之命运,想到自己的责任“未能有一时之安也”。他时刻不忘记民生之疾苦,他把对家的情意与对人民的爱、对国家的爱联系在一起,寒冬腊月,他首先想到的是贫民的饥寒交迫。在国家面临苦难危险将倾覆时,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即使“战场的余生”,也得“留到下次去争斗”,这是他的人生目的。
读沈志昂烈士家书,感受到他的信仰真理之坚贞,我们被沈志昂烈士孜孜以求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深深感染。我“审清了是非”,我被“真理所征服,毅然的(地)抛弃了一切的爱……向危险之路走”,“我们的生要为主义而生,我们的死是要为主义而死”。他一再表示“无论如何攻击我,反对我,总是勇往的不怕”。他向妻子和家人宣布“要夺回幸福,就要打破恶社会,建设新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经过斗争,这个斗争就是革命”,“男之投身于革命,非个人之升官发财,实鉴于人民之受痛苦而谋其解放也,虽牺牲,于心亦愿也”。沈志昂烈士最终实现了他的承诺。
读沈志昂烈士家书,感受到他的爱情亲情之真挚,我们被沈志昂烈士对妻子和家人非同一般的亲情深深感染。沈志昂作为长子,担负着家庭的责任,但因追求革命理想不得不离开亲人。但他时刻关注着,每逢节日必致慰问,妻分娩不在,特致信深表歉意;想到妻子哭泣,深夜起来写信勉慰。对弟弟因失去母亲而孤单畏缩尤其牵挂,每当寒天,即想起弟弟冻疮,告诉他有事找大姊,等等。甚至宁可自己牺牲而让父亲专爱弟弟一人。对玐妹更怜其年幼孤苦,他以哥哥自命,“良心冲动,帮助她在万难之中,跳出了虎阱”,“我不死,我总帮助她成功”。给她筹款让她读书,将毕业,又指导她升学,给汤瑾的最后一封信,还在问起玐妹学校生涯。这些肺腑之言,已远超一般的亲情,是一个革命者的大爱。
读沈志昂烈士家书,感受到他的教育引导之力量,我们被沈志昂烈士鼓励妻子和家人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而深深感染。他给妻子的信,几乎每信必宣扬革命,启发她认识封建礼教的迫害,鼓励她参与妇女解放运动,督促她学习文化,告诉她“明白革命是最重要的”。沈志昂对父亲很尊重,但在对待“吃閧饭”问题上,他坚持原则,对父亲讲道理:“我们来的钱,是从他们身上剥下来的”,立场鲜明。九十年前有如此觉悟,实在难能可贵。在广州起义前夕,专写信给弟弟:“亲爱的弟弟,我对于你希望非常大,我是希望你跟着我努力革命,努力改造社会。”沈志昂没有丝毫含糊和犹豫,倾尽自己的青春年华追求革命理想,投身革命事业,也教诲家人前仆后继,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对烈士充满着无限的缅怀之情。三座大山的推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沈志昂烈士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在国与家之间,先烈们承载着舍家救国的重任,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与烈士们付出的生命实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这是无数先烈所梦寐以求的理想。沈志昂烈士家书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也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如今,作为后继者,我们要从中汲取革命先烈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团结一致,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王霄汉
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