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不愉快的中学生活
“中学时代是不愉快的,那时候很压抑,不大愿说话。”张爱玲后来总结时说道。究竟怎样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让她觉得自己过得并不愉快?
通过了解她的中学生活和际遇,可以知道,这种不愉快,只是一个总体的感觉,且主要是后母造成的。而她中学生活的细节,还不至于全都一塌糊涂。
中学时代的张爱玲,也如其他普通的小女生一般,拥有着简单的快乐。她喜欢吃零食,每次带弟弟出去,都少不了要买很多零食,尤其是爆玉米花和紫雪糕。她喜欢吃家中一个老女仆做的山芋糖,只要周末一回到家,那老女仆就会做给她吃。
她常和表姐妹们一起逛街、看电影。在这种时候,她都显得格外开朗活泼,特别是和三表姐黄家漪聊起天来,就更是嘻嘻哈哈,乐不可支。同样的,她也渴望成熟与享受。在中学时代,她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给了她五块钱稿酬,她便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但却遭来母亲的嗔怪,问她为何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
然而,因为家庭环境影响,张爱玲在遇到年龄比她大的或陌生人时,她一向话少,只有和表姐妹们或要好的同学在一起,话才比较多。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谈起她所喜欢的小说、电影、戏剧等话题,就忍不住逸兴飞扬,滔滔不绝。后来她跟弟弟谈话,也多是这类内容,很少谈到俗事。
因为太爱看书,与书籍作伴为乐的她,在中学时眼睛就近视了,戴了一副淡黄颜色镜架的眼镜。那时张爱玲人很瘦,又很高,衣着随便,但整个人透出一种书卷气,沉静肃穆,给人的感觉不是一个普通女孩。
与众人不同的张爱玲,在写作上常常展现出极大的天赋,也受到很多人的赞美和欣赏。另外,博学的她对于美的要求也很高,很多时候,她是孤独的,她需要的是真真正正的审美知音—人群中很稀少的那种。由此说来,张爱玲的性格,在中学时就已经基本形成,后来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她性格内向,审美天赋很好,不大注意俗务。
她所读的圣马利亚女校,和圣约翰大学附中一道,为当时沪上最著名的两大美国基督教教会学校,创立于1887年,到那时已建校四十四年了。师生们很为这所学校而自豪,她们亲切地简称自己的学校为“圣校”。
这里的学生,每年都有因不堪课程压力和管制严格而退学的,但张爱玲似乎游刃有余,各科成绩都是甲或A。而且,在这里她还发展了自己的多方面爱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女校的毕业生,一般会成为买办或者外交官的太太,独立一些的,将来可能会成为交际明星,或者出洋去深造。很显然,张爱玲似乎与她们不同。
学校的课程,分为中英文两大部分。中文部设置了国文、国史和中国地理三科,担任教师的,初中部多为师范毕业的中国女性,高中部则多是前清科举出身的遗老。英文部,则设置了英语、数学、物理、西洋史、地理和圣经等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授课,教师也全都是从英、美来的,其中以“老小姐”居多。
由于学校是洋人办的,英文教师的待遇自然就明显比国文教师好。英文教师每人都有一间布置考究的书室,以供休息,而国文男老师的休息室,就是收发室而已。张爱玲入校后很长时间内,学校都不大重视“国文”。教她们班级国文的,是一位三十岁的老小姐,不苟言笑。
这位女老师的思维也很刻板,课讲得乏味。一次作文课,她郑重其事地讲,文章开头一定要好,如何如何;又讲结尾也一定要好,如何如何。大家洗耳恭听,只听她又一字一板地说:“中间一定也要好……”不等她说出下文,全班已经哄堂大笑!
如此畸轻畸重,学生们的英文当然都很好,国文水平则不敢恭维。有人连病假条都写不通顺,居然可以写成:“某某因病故请假一天。”张爱玲与大多数同学不同,她热爱文学,也在文学上展现出了异人的天赋。直到后来,遇到了才华出众、对世事很有见地的国文老师汪宏生,这位民国奇女子才真正拥有了文学路上的第一位老师,从此开启了文学之路。
然而,她给汪老师的印象是“不说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神长期萎靡不振”。但教师们对她的文名都有耳闻,对她的家庭不幸也略有所知,常在教员休息室议论起她。
她还有个同学顾淑琪,在后来的回忆中所述也大致相同:张爱玲在圣校读书时不活泼、不讲话、不同人交往。班上没有什么好朋友,你主动和她说话,她就应一两句,不大有表情,喜怒哀乐都不大有。个子很瘦,很高,衣服穿起来看上去很大,背伛着。上课拿着书来,下课就回寝室,同寝室又都不是同班同学,所以大家对她了解甚少,连她有个弟弟都不知道,看见她姑姑来给她送过东西。虽然在大课堂上,老师念过她的作文,但谁都没有想到她将来会有名,因为要说文章,班上的张如瑾是写得最好的。和其他同学相比,张爱玲很平常、孤独,看不出才女风采,同学们背后也不议论她。
由此看来,中学时代的张爱玲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虽有文学陪伴但也略显孤独,并不愉快。性格孤僻的张爱玲,除了参加圣校的高级琴会和《凤藻》美术部外,其他的活动团体,如国光会、清心会、体育会、唱诗会、歌咏团等,都不见她的踪影。
这样的女生,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很淡薄。天才在少年时,未必就是天才。中学时代的她,还是一位灰姑娘,低调得似乎有些近于自虐,但她的个性棱角与不从流俗,也时有表现。这大概就是她的过人之处吧!
张爱玲在《心愿》一文中,提到了校园中的梅林、纵横小路和古老钟楼,似有无限的留恋。她写道,“那钟声仿佛在说:‘与全中国其他学校相比,圣马利亚的宿舍未必是最大的,校内的花园未必是最美丽的,但她无疑有最优秀、最勤奋好学的小姑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张爱玲不大喜欢她的中学时代,但对这个地方,恐怕还是偶尔有梦回之时吧?